福建黄兔的品种特性及饲养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论文,性及论文,饲养管理论文,品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福建黄兔为原产于福建的小型皮、肉兼用品种,因毛色独特,肉质优良,素有“药膳兔”之称而出名。近年来,因推广外来品种及杂交利用和长期缺乏系统选育,福建黄兔曾出现严重的品种混杂与种质退化现象,品种遗传资源濒危。从1992年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采用继代选育法对福建黄兔基础群进行了7个世代的本品种选育,2001年通过了省级科技项目鉴定。1995年福建省在福州玉华山种兔场建立首个福建黄兔保种场,在开展本品种保种选育提高的同时,通过杂交生产商品兔,利用福建黄兔兔肉(产品)开发“药膳”产品的研究。 产区与分布 福建黄兔原产于福建省福州地区各个县、市,如沿海的连江、福清、长乐、罗源及山区的闽清、闽侯等地。近10年来,随着肉兔生产的发展和黄兔销售市场的扩展,福建省大部分县、市均有饲养黄兔,尤其在龙岩市的连城、漳平等地分布较多。 自然生态条件 福建黄兔中心产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冬季短、夏季长,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6℃~22℃,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29℃,最冷月平均气温为6℃~10℃;无霜期达326天。年降水量900~2100mm,植被四季常青。土壤分布广,耕作制度为一年一作,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大豆、马铃薯和花生等。 品种来源与变化 在福建沿海一带多背山面海,内陆地形复杂,形成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为福建黄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当地群众历来有在农忙劳动繁重时节或体弱需要补养时宰食黄兔肉滋补身体的习惯,因而饲养黄兔成为当地农户的家庭副业。福建黄兔经过长期自繁自养和选择,促进了该品种的形成。 群体数量与变化 至2006年福建全省有7个福建黄兔保护区,共有公兔6.62万只,母兔9.31万只,其中成年公兔1.64万只,母兔4.49万只;有保种场4个,共有公兔1810只,母兔6000只,其中成年公兔550只,母兔4500只:仅福州玉华山保种场年推广量就在2万只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前,福建黄兔以农户自繁自养为主,1985年作为福建省优良地方品种被编入《福建省家畜禽品种志图谱》,到80年代后期,随着大批外来肉兔品种的引入和虎皮黄兔、豫丰黄兔的育成和推广,部分养殖场从外省引进大中型肉用兔品种尤其是黄毛兔品种,对体型较小、生长速度慢的福建黄兔进行杂交改良,一度使福建黄兔品种出现濒危状态,1992~1999年为保护《福建省家畜禽品种志图谱》遗传资源,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省畜牧部门的支持下,对该品种进行“选纯去杂”,或采用纯种福建黄兔回交的办法开展保种选育研究。经过历时7年的系统选育,福建黄兔在体型、毛色、耳型、胴体品质等方面的遗传性状基本一致,生产性能相应提高,形成了体型适中、耐粗饲、适应性广、繁殖率高、肉质好的优良特性。2002年福建黄兔被列入《福建省家畜禽品种资源及保护规划》。目前,福建黄兔在全省大致可分为纯种群和改良群两种类型,纯种群基本保持了福建黄兔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改良群的生长速度和成年体重比原种黄兔提高约30%。 体型外貌特征 幼兔 全身披米黄色粗毛(标准毛型),紧贴体躯,具有光泽,腹部有少量白色毛,从下胸部向腹部呈带状延伸,体壮活泼,发育均匀。 成年兔 全身紧披深黄色或米黄色标准型被毛,具有光泽,下颌至腹部至胯部呈白色带状延伸,头大小适中,呈三角形,公兔略显粗大,而母兔比较清秀。两耳直立、厚短,耳端钝圆、呈V形,耳长11.31±0.68cm、耳宽6.25±0.37cm,耳毛较少,短浅。眼大,虹膜呈棕褐色。头部、颈部和腰部结合良好,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后躯较丰满,腹部紧凑、有弹性。四肢强健,后足粗长。 体重和体尺 公兔 标准体重2759.9±724.4g,体长44.67±3.06cm,胸围30.86±1.40cm。 母兔 标准体重2817.5±263.18g,体长39.54±2.00cm,胸围30.10±1.50cm。 福建黄兔品种标准体重:30日龄356.5~508.8g,60日龄858.1~1023.8g,90日龄1406.8~1762.2g。2008年调查报告:30日龄平均断奶体重491.7±91.4g,70日龄体重1028.4±200.2g,3月龄体重1767.2±338.6g,6月龄体重2840.1±569.7g,8月龄体重3166.1±536.5g。 屠宰率 2005年生产测定,3月龄屠宰平均体重(公兔)1642.3±286.3g,全净膛重809.1±180.0g,半净膛重874.5±186.0g,全净膛屠宰率49.27%。 福建黄兔品种标准为120日龄屠宰,全净膛屠宰率48.5%~5150%(带皮的全净膛屠宰率53.3%~57.5%),30~90日龄料重比为2.77~3.15。 120日龄屠宰的福建黄兔鲜肉,含水分74.4%,干物质25.6%。粗蛋白22.74%、粗脂肪1.76%、粗灰分1.1%,pH 6.55。 福建黄兔体重达1.5~1.7kg时即有求偶表现,105~120日龄、体重2kg即可初配,最迟150日龄左右初配。妊娠期29.9±0.7天。从第2胎以上统计,窝产仔数7.7±1.6只,窝产活仔数7.3±1.5只。初生窝重320.74±95.6g,21日龄窝重1120~1350g,30日龄断奶个体重350~508g。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配种,但夏季配种受孕率明显下降。母兔一般年产5~6胎,年产活仔数33~37只,年育成断奶仔兔28~32只。公兔、母兔使用年限一般为2年。 福建黄兔饲养管理较粗放,家庭小群饲养与专业场户规模饲养并存。以室外开放式或半封闭相结合的笼舍为主,基本实行笼养,有水泥砖混兔笼与金属兔笼。以苜蓿草颗粒或草粉、大豆、秸秆、花生秧粉、玉米、麸皮、麦芽根、米糠、贝壳粉和添加剂为主要原料加工的全价颗粒料,在规模饲养场户得到普遍应用。成年兔日喂颗粒饲料0.1kg、青饲料0.25~0.5kg,青草、干草主要来自野生杂草和人工种植牧草。家庭饲养一般以青草为主,补充一些剩饭、米糠和黄豆等。 联系电话:0431-81919599福建黄兔的品种特性及饲养管理_农业论文
福建黄兔的品种特性及饲养管理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