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支柱产业定位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医药产业为例_宿迁论文

工业支柱产业定位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医药产业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宿迁市论文,江苏省论文,支柱产业论文,为例论文,医药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题的提出

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普遍呈现一产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特别是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低,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产业内部缺乏带动作用强的支柱产业,缺乏有明显带动作用的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支撑。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均已证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工业化进程必须以支柱产业为载体。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经济增长能力和区际经济差异的变化。

宿迁市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宿迁市把医药产业作为“十五”期间实现“工业突破”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宿迁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能否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如果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应该如何发展?如果不能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原因是什么?这是宿迁实现工业突破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借助相关经济学理论,对宿迁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期望能有所突破和创新,为该地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咨询。

研究假说

本研究的基本假说有两个:

假说一:目前状况下,医药产业不是宿迁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假说二:宿迁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在产业发展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医药产业作为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宿迁市在医药产业发展上不具备比较优势,在近中期发展中,医药产业不能作为宿迁市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支柱产业的相关理论

(一)支柱产业的概念

支柱产业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自身发展速度较快,并对其他产业产生较大的关联影响,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工业总产值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产业部门;由于其通常对国民生产总值或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较大,因此在产出意义上处于整个经济的支柱地位。(注:理论界对支柱产业的专门研究较少,对支柱产业的界定也不统一,本定义参阅了以下文献:李悦主编的《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4页,侧重支柱产业的阶段性和较快速度;苏东水主编的《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侧重表述了支柱产业的产业规模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戴伯勋、沈宏达主编的《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版,第374页,侧重表述了支柱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数量比重。)

(二)支柱产业的综合评判原则和指标体系

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系统中具有较大的前项、后项和旁侧关联效应,对其他产业或工业行业能够起到支配或明显带动的作用,这决定了支柱产业的选择判定应该充分体现发挥各地区和各行业比较优势的原则,这对建立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和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注:参见厉以宁主编《区域发展新思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但是,由于影响工业支柱产业的因素是多个方面和多种多样的,故必须首先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因素变量中按照一定的原则选取一些指标,建立衡量工业支柱产业的综合指标体系,才能为工业支柱产业的综合集成评判构建一个可供依托的平台。

1.评估原则

工业支柱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国际公认的一般标准为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以上,这是一个基本条件。同时,工业支柱产业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支柱产业是不同的,按照什么原则来确定支柱产业呢?

根据支柱产业理论,目前评估确定工业支柱产业应遵循以下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市场需求原则;产业关联原则;技术创新原则;规模经济原则;经济社会效益原则。

2.评估指标体系

按照上述确定的工业支柱产业必须具备的六大原则,并根据宿迁统计年鉴和我们调查所获得的指标数据,本文选取了支柱产业必须具备的经济可观测因素指标体系作为宿迁市支柱产业评价的基本支撑指标。它们依次是:

(1)增加值:反映各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

(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3)后向关联度,这里以完全后向关联系数来表示

(注:③其中,D[,ij]为列昂锡夫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D[,I]B[,j]这一指标反映了当部门j增加一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完全后向关联系数越大,表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4)需求收入弹性系数:Ei=((△Qi/Qi)/(△Y/Y))(注:Ei为行业i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i/Q为行业I的需求增长率,为同期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作为衡量某一产品在收入增长情况下的其预期需求相应变化的指标,需求收入弹性是构造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严格意义的需求增长率是指今后一段时期各个产业的需求增长率。目前使用较多的往往以行业代替产品、以过去代替未来,主要原因是资料、数据采集的难度较大。在本文中,将以各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来近似表述需求增长率。)

(5)生产率上升率:Ri=△Pi/Pi(注:Ri为行业i在某时段内生产率上升率,为行业i在该时段内生产率的增量,Pi为行业i在该时段基年的生产率。生产率取全员劳动生产率。)

(6)经济效益综合指标

经济效益综合指标是反映某一行业全方位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由下述六个单项经济效益指标加权求和而得到的:

(1)产品销售率,(2)增加值率,(3)资金利税率,(4)劳动生产率,(5)每个员工利税率,(6)新产品率。上述六个单项经济效益指标合并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还需要确定他们各自的权重。经过向专家咨询,我们确定上述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0.1,0.1,0.2,0.3和0.2。

宿迁市工业支柱产业的定量研究

首先,根据宿迁市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基本情况,经过仔细遴选,选择在宿迁GDP中占有较大份额(0.1%以上)的工业行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备选样本产业。

这些样本备选产业依次为工业制造业中最重要的15个行业,即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服装、纺织制造、木材加工、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业、普通机械、电气、电力蒸汽、化学原料、金属制造、塑料制造、食品加工。

本节定量分析运用的数据来自宿迁市统计局。

(一)宿迁市各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值的确定

根据以上行业与指标的确立,整理后的各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值如表4-1所示。

表4-1 2002年宿迁工业各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值

┌─────┬──────┬─────┬──────┬────────┬──────────┬─────┐

│ │产品销售率%│增加值率%│资金利税率%│劳动生产率元/人 │每个员工利税率元/人 │新产品率%│

├─────┼──────┼─────┼──────┼────────┼──────────┼─────┤

│ 食品加工│93.61

│25.86 │9.36│74636.36│7090.91 │0 │

├─────┼──────┼─────┼──────┼────────┼──────────┼─────┤

│ 食品制造│95.94

│26.33 │ 6.85 │58127.04│7475.57 │0 │

├─────┼──────┼─────┼──────┼────────┼──────────┼─────┤

│ 饮料制造│ 85.07 │34.13 │ -5.07 │39842.33│-8204.14│4.36 │

├─────┼──────┼─────┼──────┼────────┼──────────┼─────┤

│ 纺织制造│93.65

│27.78 │3.62│22994.50│1940.68 │2.57 │

├─────┼──────┼─────┼──────┼────────┼──────────┼─────┤

│服装 │96.74

│27.08 │2.29│17014.47│672.34 │0 │

├─────┼──────┼─────┼──────┼────────┼──────────┼─────┤

│ 木材加工│94.46

│27.23 │15.32

│39272.12│4521.09 │0 │

├─────┼──────┼─────┼──────┼────────┼──────────┼─────┤

│ 医药制造│95.39

│27.51 │0.97│32652.44│1036.59 │0 │

├─────┼──────┼─────┼──────┼────────┼──────────┼─────┤

│非金属矿业│96.55

│24.45 │4.64│25373.83│3217.29 │0 │

├─────┼──────┼─────┼──────┼────────┼──────────┼─────┤

│ 普通机械│82.06

│27.39 │3.13│13561.14│1718.59 │13.91 │

├─────┼──────┼─────┼──────┼────────┼──────────┼─────┤

│电气 │91.17

│28.09 │6.15│26087.75│5402.19 │15.38 │

├─────┼──────┼─────┼──────┼────────┼──────────┼─────┤

│其它 │97.17

28.29 │17.27

│17669.02│3165.49 │7.78 │

├─────┼──────┼─────┼──────┼────────┼──────────┼─────┤

│ 电力蒸汽│38.57

│7.66 │ -2.4118

│41546.73│-20558.31

│0 │

├─────┼──────┼─────┼──────┼────────┼──────────┼─────┤

│ 化学原料│86.76

│26.06 │1.95│29103.46│1501.22 │4.71 │

├─────┼──────┼─────┼──────┼────────┼──────────┼─────┤

│ 金属制造│82.50

│25.15 │1.10│11214.85│374.02 │5.86 │

├─────┼──────┼─────┼──────┼────────┼──────────┼─────┤

│ 塑料制造│98.12

│28.11 │4.57│51941.24│6526.76 │0 │

└─────┴──────┴─────┴──────┴────────┴──────────┴─────┘

资料来源:根据宿迁统计年签2001-2002计算整理

为了求得经济效益综合指标值,必须消除各项指标的量纲,方法是对他们进行标准化,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公式为:

X′[,ij]=(X[,ij]-X[,jmin])/(X[,jmax]-X[,jmin])

运用上述公式可以求得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如表4-2所示。

表4-2 确定支柱产业的各项指标

┌─────┬────────────────────┬─────────┬──────┬──────────┐

│ 制造行业│增加值(万元)总产值增长率完全后向关联度│生产率上升率(%)│需求收入弹性│经济效益综合指标值z │

├─────┼─────┬─────┬────────┼─────────┼──────┼──────────┤

│食品加工业│ 51723

│ 0.698

│1.182

│0.607 │2.089

│0.521

├─────┼─────┼─────┼────────┼─────────┼──────┼──────────┤

│ 食品制造│3569 │ 0.460

│1.206

│0.207 │1.059

│0.380

├─────┼─────┼─────┼────────┼─────────┼──────┼──────────┤

│ 饮料制造│ 57616

│ 0.260

│1.140

│0.442 │2.126

│0.251

├─────┼─────┼─────┼────────┼─────────┼──────┼──────────┤

│ 纺织制造│ 46826

│ 0.449

│1.105

│0.352 │1.120

│0.301

├─────┼─────┼─────┼────────┼─────────┼──────┼──────────┤

│服装 │7623 │0.269 │1.089

│0.156 │0.890

│0.287

├─────┼─────┼─────┼────────┼─────────┼──────┼──────────┤

│ 木材加工│72245 │0.650 │1.164

│0.567 │2.152

│0.496

├─────┼─────┼─────┼────────┼─────────┼──────┼──────────┤

│ 医药制造│2142 │0.159 │0.805

│0.065 │0.860

│0.320

├─────┼─────┼─────┼────────┼─────────┼──────┼──────────┤

│非金属矿业│ 21720

│ 0.425

│1.232

│0.236 │1.201

│0.421

├─────┼─────┼─────┼────────┼─────────┼──────┼──────────┤

│ 普通机械│4048 │0.269 │1.056

│0.092 │0.986

│0.232

├─────┼─────┼─────┼────────┼─────────┼──────┼──────────┤

│电气 │5708 │0.219 │1.165

│0.101 │0.769

│0.275

├─────┼─────┼─────┼────────┼─────────┼──────┼──────────┤

│其它 │0.25 │0.158 │1.026

│0.058 │1.01│0.358

├─────┼─────┼─────┼────────┼─────────┼──────┼──────────┤

│ 电力蒸汽│ 10046

│ -0.080 │0.857

│0.026 │0.869

│0.253

├─────┼─────┼─────┼────────┼─────────┼──────┼──────────┤

│ 化学原料│ 16653

│ 0.160

│0.986

│0.062 │1.235

│0.368

├─────┼─────┼─────┼────────┼─────────┼──────┼──────────┤

│ 金属制造│3988 │0.210 │1.125

│0.260 │0.786

│0.424

├─────┼─────┼─────┼────────┼─────────┼──────┼──────────┤

│ 塑料制造│4950 │0.1

│0.098

│0.089 │0.580

│0.324

└─────┴─────┴─────┴────────┴─────────┴──────┴──────────┘

资料来源:根据宿迁统计年签2001-2002计算整理

(二)确定支柱产业的各项指标

用于确定支柱产业的指标有如下6项:增加值、总产值长率、完全后向关联度、生产率上升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标。其中的经济效益结合指标已经由上述公式求得,其他5项指标根据上述给出的原理和《宿迁市统计年签》的原始数据求得(具体计算过程从略),结果见表4-2。

(三)用于确定支柱产业的各指标权重

为从确定支柱产业的六个定量指标中提取一个可供选择宿迁市支柱产业的综合性指标,从而为行业间比较、行业评价提供定量依据,我们采用方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方法如下:

如果认为两个指标同等重要则取1,一个指标略重要取2,重要取3,重要得多取4,极重要取5,反之则取倒数,依次类推。对各指标两两比较列出一个矩阵,矩阵中各行自乘后再开六次方根,每个指标的六次方根值与这六个指标方根值之和相比较得出的比值,即为各指标的权重值。根据以上方法,我们得到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构成的向量A=(0.1918,0.2206,0.1751,0.2649,0.1238,0.1238),向量中的各分量值依次为增加值、总产值增长率、完全后向关联系数、生产率上升率、需求收入弹性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权重值。

(四)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支柱产业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是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作出总的评价。

综合评判模型为

其中:S[,i]—综合评判值;A[,j]—指标权重值。r[,ij]—第i个产业部门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后的值。

权重模糊子集是前面计算得到的权重值向量A,单因素评价矩阵R可根据表4-2中的数据运用前面给出的极差标准化的公式求得。

根据以上建立的模型计算可得各产业的排序(如图4-3所示),宿迁支柱产业部门的前四位依次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业,综合评价值分别是0.820,0.780,0.736,0.720,应成为宿迁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

表4-3 各产业综合评价

┌──────┬──────┬───┐

│行业│ 综合评判值│ 排序│

├──────┼──────┼───┤

│ 食品加工业│0.820

│1 │

├──────┼──────┼───┤

│食品制造│0.736

│3 │

├──────┼──────┼───┤

│饮料制造│0.682

│7 │

├──────┼──────┼───┤

│纺织制造│0.701

│5 │

├──────┼──────┼───┤

│服装│0.535

│8 │

├──────┼──────┼───┤

│木材加工│0.780

│9 │

├──────┼──────┼───┤

│医药制造│0.410

│10│

├──────┼──────┼───┤

│ 非金属矿业│0.720

│4 │

├──────┼──────┼───┤

│普通机械│0.404

│12│

├──────┼──────┼───┤

│电气│0.387

│13│

├──────┼──────┼───┤

│电力蒸汽│0.168

│15│

├──────┼──────┼───┤

│化学原料│0.470

│9 │

├──────┼──────┼───┤

│金属制造│0.320

│14│

├──────┼──────┼───┤

│塑料制造│0.692

│6 │

├──────┼──────┼───┤

│其它│0.402

│11│

└──────┴──────┴───┘

医药产业在15个产业中排名第十,综合评判值只有0.410,不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宿迁市医药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分析

(一)宿迁市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欠发达地区,可以享受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措施。在项目申报、认证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的优势,政府为了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会优先审批、推动一些项目。

2.低成本优势

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由于宿迁市尚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经济发展较落后,在劳动力、土地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2001年宿迁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941元,江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769元,相差32.53%;苏南(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359元,相差44.7%。

虽然宿迁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劳动力技术水平低,不适合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医药产业作为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宿迁市劳动力总体素质较低,不适合医药产业的发展。

(二)宿迁市医药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1.城市综合竞争力弱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表现是一个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创新力、整合力和影响力;内在涵义包括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发展环境、综合创新能力、综合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6个方面。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等人的研究显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决定资金、技术、人才流向的主要原因。

2003年中国2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宿迁市比较靠后,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弱,这直接会影响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动。我们国家,在80年代末如年代初,投资的热点在珠江三角洲,资金、技术、人才聚集到珠江三角洲,到了90年代末21世纪初,投资的热点转到了长江三角洲,资金、技术、人才开始从珠三角流向长三角。在《中国200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注:该表援引自倪鹏飞主编《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中,前十位有六个是长江三角洲的城市,这说明长三角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国内最强,也就能证明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资金、技术、人才流向的理论。那些城市综合竞争力弱的城市,外在资金、技术、人才不仅不会流入,内在的资金、技术、人才还会流出。

宿迁市综合竞争力弱,这就决定了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没有优势,而医药产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宿迁市发展医药产业就必然会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的制约,这就决定了医药产业不可能成为近中期宿迁市的支柱产业。

2.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水平低,影响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宿迁市的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够加快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宿迁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效益提高。

宿迁市2001年城市化水平27.56%,我国整体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而宿迁市地区的这种矛盾更为突出,不利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尤其不适合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需要。

3.科研技术水平差

宿迁市医药企业产品结构落后,市场竞争力不足,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名优产品。从总体上看,医药制造业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水平重复产品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富有特色的名优产品基本没有。比如制剂剂型单一,每种原料药一般只能做成3种剂型,与国外同行业水准有较大差距;新药的研制、引进不足,医药产品结构落后,使宿迁医药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直接表现为销售值增长缓慢,出口额为零。2002年产品销售收入只有7428万元,利润只有354万元,利润率只有4.7%。

科技创新能力对地区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具有决定性影响。宿迁的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较少,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等等,2002年宿迁市整个医药产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为零,省内一些规模大一些的企业,如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正大天晴药业公司、连云港恒瑞股份有限公司等,其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8%—15%。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限制了新药、特别是高科技含量新药的开发生产。因而宿迁市科技进步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薄弱。科技创新能力差不适合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4.资金匮乏

宿迁市医药企业资金普遍匮乏,自身积累资金相当有限,大洋、中奇现在都出现了资金投入不足的局面;由于企业规模小、业绩差,外部融资困难;政府的财政收入又相当有限(注:2001年宿迁地方财政收入总额是7.88亿元,只是苏州的7.06%,是南京的6.99%。),资金的制约使得企业的科研投入更少,产品技术含量低,资金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医药工业是一个高新科技含量极高,集约化、国际化程度很高,高投入、高收益的产业。以GW(葛兰素—威廉)公司为例,公司销售额最近几年在100亿美元以上,每年拿出10多亿美元用于研究开发新项目,每年都能开发出几种新药用化学结构和剂型,使公司始终保持科技优势,新产品储备充足,为公司在医药行业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宿迁资金匮乏、财政实力弱,科技投入规模小,经济发展必须量力而行,不适宜发展那些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医药产业。

5.行业资源集中度不够

所谓产业集聚(cluster),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而宿迁市医药产业根本谈不上行业集中度,只有三家规模很小的制药厂,行不成行业聚集规模,也行不成行业专业化分工。从总体上看,没有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不能在全行业中形成主导地位,支撑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国际竞争力不足;宿迁市医药企业都是“小而全”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生产同一个产品、同一个品种,低水平重复严重,导致企业间过度竞争,削弱行业整体竞争力。2002年宿迁市医药产业销售收入7428万元,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7038万元,产品销售利润354万元,利润总额66万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65万元。并且三家中有两家现在处于停产整顿阶段,开产的华阳制药有限公司业绩只是略有赢余,与国内大公司相比,差距很明显,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差距更为巨大。

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必须有赖于集中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形成规模。产业是由同行业中众多的企业构成的,产业成长必须建立在企业有效发展的基础之上。处于市场推动型产业的企业由于受市场竞争的压力,被迫有效地进行生产,不断地追求技术进步和更好的生产组织与管理。任何企业的发育、成长都无法脱离、超越市场给出的约束条件,而只能充分发挥企业的自组织作用,使之在给定的市场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展。在市场约束条件中,比较优势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该产业不能利用该地区的比较优势,那么企业就不具有自生能力,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很难发展壮大,难以形成产业规模,该产业也就不可能成为支柱产业。

6.产业竞争力弱

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个产业的总体资源配置状况及其效果。产业竞争力的大小与其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直接相关。

最稀缺生产要素的最有效率使用,取决于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两种选择,即企业、部门和国家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结构特征,选择最能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图5-1显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技术选择的变动轨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可以用其所有不同产品的等产值曲线的包络线来表示。等产值线上的每一点反映了生产某一个特定产品的特定技术组合。H、I、J3个等产值线都与产业的包络线相切,3个产业的产值相同。如果劳动相对于资本丰裕,等成本线为从AA′,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政策有利于进入企业获得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从而使整个产业具备竞争力。如果资本相对于劳动丰裕,等成本线为BB′,选择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政策才有利于进入企业获得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从而使整个产业具备竞争力。

宿迁市劳动相对于资本丰裕,按照上述模型,选择劳动密集型行业有利于使进入企业获得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从而使整个产业获得竞争力。而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果企业进入医药产业,不能获得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从而整个医药产业也不具备竞争力,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根本不可能成为支柱产业。

图5-1 比较优势和产业的技术选择

结论

通过对宿迁市工业支柱产业的定位研究得出:医药产业不是宿迁工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通过对宿迁市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得出:宿迁市不具备发展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医药产业不可能成为近中期宿迁市支柱产业。因为支柱产业的选择要依据地区资源特点、产业重点、产业演进规律和经济发展水平。要按照自己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或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变化、产业基础、产业素质等)选择确定支柱产业。

聚焦传统支柱产业,这是宿迁地区的比较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们不能强求一蹴而就地发展起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虽然政府政策的积极推进有助于支柱产业的成长,但支柱产业的成长根本上取决于充分发挥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合理把握市场机遇。支柱产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各地的经济发展背景(如经济政策、产业基础、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等)密切相关,具有动态、可变的特性。脱离一个地区资源特点、产业重点、产业演进规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柱产业是缺乏依据的。只有按照自己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或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变化、产业基础、产业素质等)选择确定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产业部门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支柱,并影响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标签:;  ;  ;  ;  ;  

产业支柱产业定位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医药产业为例_宿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