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建设_艺术论文

世界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建设_艺术论文

全球视野中的都市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视野论文,全球论文,都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都市文化建设是世界各国制定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就国外都市文化建设问题作初步研究和评介,以期对我国当前加强都市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不同的文化管理模式

都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与一国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发展方针紧密相关。综观世界各国文化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美国模式:分配资金,提供服务

美国政府机构中没有文化部,对文化也不直接干预。美国在1965年和1976年通过国会立法,成立了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作为联邦政府的文化机构,主要负责对非盈利的文化团体和个人进行数额虽小但象征意义较大的资助。各级地方政府下设州、郡文化艺术委员会,但都不直接管理文化艺术团体的行政或业务,它们都以民间形式存在,且各自独立。政府对文化事业只在政策上进行调节,依靠各种立法进行制约,鼓励文化艺术团体自由竞争、自行发展、自负盈亏。但在一些文化事业非常发达的大城市如纽约市设有文化局。纽约市文化局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城市文化发展政策,帮助文化团体和艺术家筹集经费,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给予协调和管理,计划和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非盈利性的文化团体、公共服务的科学和人文机构,以及各级各类艺术创作人员。它的主要功能是分配资金和提供服务两大项。作为政府机构,纽约市文化局与市内的文化团体之间只是协调与指导的关系,它直接对市长负责,每年或每两年以年报的方式向市长和市民汇报。

纽约市文化局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六项:1、 由市文化局审查认可向艺术家发“艺术家证书”,持有证书的艺术家可享受该市的一些优惠政策,包括申请居住条件便利的“艺术新村”等。2、 市文化局与教育局合作向幼儿园至中学的儿童直接传授影视、表演、文学、媒体等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3、市文化局向社区文化组织提供资金, 帮助建立社区文化的基建项目,改善向中低等收入市民提供的文化服务。此外还资助社区添置文化活动的设备,建立公共文化活动网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尤其注重为残疾人服务、能源保护、减少犯罪行为以及改造和扩大影剧院等。4、市文化局与有关部门和私人机构合作,为全市1500 名居住在临时房屋中的青少年开设文学、科学和艺术的教育课程,组织劳动技能培训,为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自食其力创造条件。5、 市文化局与卫生等部门合作,收集重要的艺术捐赠品和被遗弃的办公家俱、物品,分配给全市的非赢利文化机构和艺术家。捐赠和受赠双方都以免费为原则。这项工作有效地防止了有价值的艺术品被作为废品处理掉,每年还从中获得了多达400吨的油画、家俱、钢琴、计算机等有用物品。 每年捐赠品的价值均超过200万美元,受赠单位用其制作布景、戏装、 布置展览、更新办公家俱等。这种利用社会闲散资源支持文化事业的活动,对艺术家们是一种鼓励。6、实施“百分之一为艺术”计划。 按纽约城市法规定,城市公共建筑资金预算中的1 %须用于设置永久性公共艺术品,以装点城市建筑环境,由市文化局负责实施。通过该项计划,将资金投向纽约所有行政区中公园风景点的照明、古旧雕塑的修复,学校、图书馆、社区中心及其它公共建筑物内外部的整饰,还包括购置油画作品、安放新雕塑、铺设水磨石地坪、安装彩色玻璃窗等一些美化环境的措施。

(二)法国模式:大权集中,有序管理

法国的文化十分发达,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文化大国的地位。战后法国的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文化管理机构和比较完善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机制。法国主管文化事务的中央机构——文化部,从全局上集中管理全国文化事业。文化部在每个大区(法国的国家行政单位,也是区域自治单位,如包括巴黎市的巴黎大区)都设有“文化事务管理局”作为文化部的派出机构,而大区的议会也选举成立一个文化部门,负责文化管理。此外,还有一些准官方和非官方文化机构,协助政府统一管理文化艺术,诸如各种文化委员会和文化协会。

法国的都市文化以巴黎为杰出代表。自公元6世纪起, 法国历代政府无不倾尽国力大建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设施,许多有抱负的文化团体和文化企业也纷纷云集巴黎以展宏图。因此无论是艺术表演组织,还是博物馆、画廊、展览馆等文化设施,或是文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都在巴黎生根开花,使巴黎既拥有极其璀灿的历史文化遗产,又富有现代文明气息,全城充满浓郁的艺术氛围。鉴于巴黎特殊的历史、地理和政治地位,法国政府对该地区的文化建设进行直接的支持,具体表现在:1、 巴黎拥有一批由国家设立的世界级的公共文化部门,如巴黎歌剧院、科技城、卢浮宫博物馆等受文化部直接领导和资助,其中一部分人员为国家公务员;另外还有一些由国家和市政府共同资助的文化团体,如享有很高声誉的巴黎交响乐团等。2、 巴黎的一些大型文化建设项目为“总统工程”,如70年代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由已故总统蓬皮杜亲自倡议并审定设计方案;密特朗总统亲自选定贝聿铭先生为设计师并审定卢浮宫扩建工程。建造新的国家图书馆设计也是由密特朗总统宣布的。

法国政府对文化机构运作的管理,则是总体的宏观的,主要通过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进行调控,严格而有序。为促进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法国政府采用了宽松的文化发展政策。对公共文化部门的管理一般有别于对行政部门的管理。如卢浮宫,虽是国家的文化部门,但拥有很多自主权,允许它有自己的人事制度和自己的收入。政府组织各方面的专家为文化活动提供建议和咨询,但按照国家法律,不干预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通过立法,依靠法律法规推动和促进文化发展。早在18世纪法国就颁布了著作权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台保护作者权益法规的国家;法国立法建立文物登记制度,一旦某个建筑物被列为文物登记后,这个建筑物乃至周围的一些设施就不能随便拆除。为了促进现代艺术创作,国家规定在新建大型文化工程项目时,必须有1 %的资金用于购买或创作艺术作品等。在管理上,采用经济手段特别是优惠的税收政策进行调控,并鼓励和支持个人把艺术品捐献给国家,鼓励个人维护文物,鼓励投资电影生产,鼓励社会和企业赞助文化事业等等。

为了促进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近年来法国政府推行“文化分散政策”,即将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分散到全国各地,而不是过度集中在巴黎。为此,政府决定在巴黎之外建设几项大型文化工程。文化部拨巨款在其它29个城市组织大型文化活动,扩建中小城市及郊区的文化设施。

(三)日本模式:直接扶持,间接管理

日本中央政府对都市文化事业主要通过行政预算拨款,实行优惠税制和实施文化法制等方式进行扶持和管理。

由于日本的行政制度是地方自治制度,中央的文化厅与地方政府的文化课之间没有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和制约关系,中央政府对都市的文化管理活动一般不加干预,仅进行“行政指导”,即通过向地方政府通报有关文化工作的规划和政策,向地方公共团体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提供资金补助,组织地方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各种研讨会、座谈会等,对文化工作实行管理与协调。而都市政府对文化事业则通过经济手段引导扶持和法律手段保障制约,对文化团体和文化人的经营和活动不予插手,对文化艺术的流派、内容、概念等也不加限制。但是通过制订政策和经济优惠措施来表达政府的倾向,引导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按照法律法规管理文化事业。有些城市的政府机构中甚至不设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机构或公务员,文化设施的建设由政府的企画部和公共财团合作管规划、管投资、管建设,建成后交给文化业务部门使用。

在日本,许多文化活动都以产业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文化组织通过市场竞争生存和发展,政府则对当地居民负责,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本地区企业法人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作用。以东京都为例,都政府“都政职责”中将发展文化事业列为“保障居民生活”的内容。都政府中设立“生活文化局”,负责推进东京都的文化振兴。此外还要制定发展旅游、市民活动、男女平等、青少年健康成长、消费稳定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政策。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都政府充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专设了社区文化部。东京都还按人口密度配备基本文化设施,甚至还详细规定了有些设施必须达到的面积标准。日本都、道、府等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很大,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投向了地方文化会馆的建设,其目标是使文化会馆成为都市文化振兴的大本营。

二、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综观国外都市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法规导向

政府制订各类政策法规,是繁荣都市文化的重要前提。日本政府近年来提出适应面向21世纪的新文化立国战略和促进文化艺术创作的新政策,并将文化财政预算增加了近五成,还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例如,将交响乐、歌剧、芭蕾、戏剧等确立为艺术创作的重点扶持项目;大幅度增加对自主演出剧目的资助,且持续三年不变;为了加强艺术创作基础建设,资助各艺术团体培养青年艺术家的研修项目及调研活动;创立日本艺术振兴会的辅助基金,以扶持国内优秀创作作品上演等等。新加坡政府在总结经济腾飞经验基础上,积极提倡多元化,特别提倡继承和发扬东方传统、价值观念和推广华语,弘扬中华文化;同时还采取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政策,每年都邀请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团、艺术家到新演出,还举办外国文化节、电影周、文化艺术展览和各种文化讲座、研讨会等。法国对内文化政策中的重要一条是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文化活动。为此,政府管理的文化设施定期免费向公众开放,巴黎新歌剧院每年国庆节免费公演一场音乐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卢浮宫免费接待游客。同时各地还积极修建公众文化活动场所。

除了制订政策外,各国的法律法规也对都市文化的发展起基本的保障作用。例如美国国会根据立法,每年向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拨款,以向美国文艺团体提供资助;美国立法限定联邦政府的任何部门和官员都不能干涉、控制文艺团体的政策和经营。法国法律规定,任何文化场所一经批准开放,不得改为它用或拆除,否则将受重罚。各国诸如此类的法律法规都确保了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

国外都市文化发展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各级政府的直接或间接投入;社会(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广泛赞助;文化单位自营收入。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机构之间,这三者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以严肃表演艺术团体为例,从这三条渠道获得的收入占全年经费预算的比例大体如下:在美国和加拿大,政府拨款一般只占10 %, 社会捐助占30%,自创收入占60%;在法国和德国,政府拨款一般占70%以上,社会捐助占20%,自创收入为10%左右;在澳大利亚,政府拨款占36%,社会捐助只4%,而自创收入也达60%左右。

1、各级政府拨款

政府的资金主要投向四个方面:(1 )建造和修缮大型文化设施和“标志性建筑”,代表着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准。如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中最著名的文化设施均为政府拨款建造,其中最早的可追溯至1759年,英国政府拨款在伦敦建造的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2)资助公益型文化单位。如图书馆、 博物馆和社区的一些综合性文化设施均对公众免费或低收费。英国政府1994—1995年间的文化经费预算中,投向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型机构的占了30%。同样博物馆在美国因其所具有的“公共”性质,所获得的政府资助也大大高于其它艺术门类。(3)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和扶持高雅艺术。 如意大利每年的文化预算约18亿美元,其中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约11亿美元,占60.7%,其余的主要投向代表意大利艺术水平和优势的歌剧和电影。在意大利罗马歌剧院的全年支出中,各级政府的拨款高达90%,剧院自己的门票收入只占10%。西班牙代表国家水准的舞蹈艺术团体全部经费由文化部拨款。美国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芭蕾舞团等高雅艺术表演团体也均由政府实行经济倾斜政策而得以生存下来。(4)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艺术教育。 如日本政府专为国内艺术团体参加海外艺术节及双边艺术交流活动而专设援助项目。纽约市文化局与市教育理事会等机构联合出资赞助为中小学提供艺术和文化服务的“艺术展示”计划,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素养。

除上述直接拨款外, 各国政府还经常采用基金会形式。 日本于1990年创立了艺术文化振兴基金, 由政府出资500 亿日元, 民间捐款112亿日元,通过运作收益,援助文化艺术团体的活动。1995 年度援助项目达771个,总金额达207.78亿日元。 法国电影基金来源于政府财政,电影门票和电视台的税收,以及电影录像出版权转让费税收。该基金会每年用于电影生产及相关的开支相当于国家对电影投资总额的2/3。

在税收上,一些国家对文化事业采取宽松政策,以间接增加文化机构的收入。法国所有的经济企业增值税均为18.6%, 而文化企业仅交7%;意大利除食品部门之外的经济企业增值税率均为19%,而文化企业仅为9%。有些国家还对文化实行免税政策, 英国对图书报刊实行零增值税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是与食品和儿童用品并列的为数不多的免征增值税的商品之一,还享有免征进出口税的优惠,使它的出版业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美国规定文化团体若以非赢利服务社会为目的,就可以取得免税地位,这类团体包括交响乐团、合唱团、艺术展览机构、舞蹈团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英国的一些大学出版社,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经营全部免税。法国在对公众场所或沙龙中举行有益于公民身心健康的体育聚会和文化娱乐活动予以免税;对于一些新创作的剧目以及新编的古典名著,在演出140场之内,税收减免70%; 某些实验性艺术活动和高雅的音乐会也可享受一定的减免税优惠。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都市文化艺术事业的建设。

2、鼓励社会解囊相助

美国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直接投入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最少的,然而若加上社会、企业的资助,美国每年的文化投入可达60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仅11亿美元),雄厚的资金使全美1.5 万个文化艺术团体长年活跃在艺术舞台上,而且每年夏初至秋末还举办一千多个不同类型的艺术节。英国每年举办的各种艺术节达500个,其中76 %接受企业的经费赞助,一半以上接受企业非经费形式的支持,包括制作宣传材料或节目单,提供设备、场地、奖品、咨询和法律服务等。英国的一些重要文化机构和文化活动,如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皇家美术馆、爱丁堡艺术节、伦敦国际戏剧节等还得到了日本企业家赞助。

社会对文化的赞助之所以能大获成功,与社会的传统习惯有一定关系。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剧院区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都建成于19世纪,均为个人或企业投资。美国联邦政府强调政府对文化发展的支持是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私人和地方的支持”。1917年联邦税法就明文规定,个人和企业向法律指定的一系列文化艺术组织捐赠款物,可享受减免税优惠,这就吸引了许多企业。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了向社会广筹资金,支持重点文化事业,成立了省文化基金会,凡向该基金会捐助者,可按捐赠者年收入的100%冲税,如果捐赠额巨大, 超过目前捐款人的年收入,超过部分可用作下一年度冲税用,最长可顺延5年, 这一措施极大地刺激了捐款人的积极性。同时,一些国家对社会资助文化实行严格的管理,设立相应的机构,对资助双方进行监督。英国设有“企业资助艺术协会”,由该协会负责制定资助办法,接受研究申请,直至拨款。法国既有全国性的文化资助委员会,也有各大公司和企业设立的专门机构,负责审定资助项目和对象。许多企业都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发展作出资助,如埃尔夫石油公司面向音乐、造型艺术和文物保护;法国航空公司注重发掘和支持有才华的音乐家、美术新秀和艺术节;法国电力公司重点资助歌剧,其它如巴黎国民银行、法国煤气公司、雷诺汽车公司等都有各具特色的资助目标。

3、文化机构自创收入

国外文化机构自创收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为维护基本的营业收入,大都采用会员制。不但博物馆、图书馆等非盈利性机构有会员组织,一些表演艺术团体也拥有他们的会员。

在美国,“博物馆之友”的会员按社会等级交纳费用,享受不同等级的优惠待遇,会费交纳到一定数额,其名字就可被刻在博物馆最醒目的石碑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这项收入占了全部经费的13%。英国伦敦的学会室内乐团成立了“观众之友协会”,入会者交小量会费,可每月收到演出信息,可优先订票,可观看排练,参加乐团的聚会等活动,甚至可自费随团出国访问演出。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与观众的联系,逐步形成基本的观众群,并通过他们影响更多的人。

除了正常的经营收入外,国外文化团体还发行公债、搞抽奖、拍卖等。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通过抽奖活动推销带有附加票价的演出票,曾在6年中筹得100万美元。此外还有些文化单位开设辅助性服务项目,如开办餐馆、纪念品商店、收费停车场等,以弥补经费的不足。

(三)科学高效的管理

在激烈的竞争中,文化团体的管理是否科学高效关系到它们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国外文化机构的成功管理,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1、充分尊重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

国外文化团体特别强调领导应是内行,懂得该门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使文艺团体能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形成良好的艺术风格。美国各艺术团体均由艺术指导和总经理进行日常管理。艺术指导决定该团的艺术风格、上演剧目、演员录用、演员级别的晋升和工资、编导剧目等事项;总经理根据艺术指导的意图和目标,负责艺术团体的各项行政管理事务。艺术指导一般被认为是艺术团体的最高领导,领取最高工资。以艺术指导为主、总经理为辅的管理机构在美国是艺术团体的普遍模式,由艺术家管理艺术团体是美国的主流。法国政府规定,经营剧院或领导戏剧、歌剧及舞蹈巡回演出的经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0年中曾写过文学或音乐作品,至少有3部剧本或2部作品上演过;近10年曾任过导演,至少执导过3部作品;近10年当过演员,至少扮演过10个角色, 其中5个是主角;近5年来担任过剧院的理事。

2、人事制度鼓励竞争

国外文化团体的人事管理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实行演职员聘任制,这样既便于人才流动,也有利于竞争。例如,演职员与聘用团体签订工作合同,合同规定签约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包括工资待遇,社会保险金,每周工作时间等,并规定试用期。美国艺术团体的演员均签署聘用合同,合同以外不发工资,合同期内工资以周计算。伦敦学会乐团的演奏员全部是自由职业演员;合同制,即演出排练时集中,其余时间自谋出路。该团有经常性的演奏员30-40人,称为A组,如演出大型作品,再找候补演奏员,称为B组。 乐团领导根据演出需要决定聘用何人,聘多少人,不必考虑如何处置其它人。由于一个位置往往有很多人等着,竞争激烈,演奏员自然会刻苦排练,提高水平,以争取上场。在这样的艺术团体中,人员精干,工作高效。伦敦学会乐团的行政班子只有两个半人,一是指挥兼艺术指导,二是总经理,忙时雇一个秘书。美国文艺团体的行政人员一般只占总数的10%左右,而在行政人员中,筹款人员占了多数。

分配制度能够体现激励的力度。 苏黎世话剧院演员的工资在3000-12000瑞郎之间,差距达4倍。 日本演出剧团演员的收入主要视演出场次来决定,而出场费主要根据演员技能水平和表演态度规定为2.5-5 万日元不等,在竞争中自然拉开了演员的收入差距。

(四)广泛普及的基础教育

广泛普及文化艺术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素质,也为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环境。纽约文化局以此为己任,为青少年的文化艺术教育进行不懈努力。如有计划地为艺术教育提供资助,组织课堂教学、联合演出、展览等活动。鼓励艺术团体深入学校开展文化艺术教育,提供机会让青年学生与艺术家、艺术团体接触,以便从中发现和培养艺术苗子。该市实施“夏季青年雇工”计划,许多文化团体在夏季接受学生临时参加文化服务,学生的薪金由文化局统一支付。这样,政府不仅间接地资助了文化事业,而且为青年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纽约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欢迎中小学生利用馆藏资源。图书馆员将指导学生查找图书资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每天下午放学后当大批中小学生涌入公共图书馆时,有些图书馆还派专人辅导学生做功课,使学生从小就学会使用图书馆,让图书馆较好地发挥教育职能。

在日本政府设立的扶助项目中有一项为“艺术欣赏教育”,文化厅每年派遣优秀的表演团体赴各地以“儿童艺术剧场”、“青少年艺术剧场”、“中学艺术欣赏教室”等多种形式巡回演出,向青少年提供欣赏的机会。为了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日本各都、道、府、县都发放限于本地通用的“特别教师许可证”,鼓励社会上的艺术专业人才到小学授课,在艺术教育中发挥作用。据报道,英国有63%的艺术节组织艺术教育节目和专门为儿童举办教育性活动,教育节目比重越大,政府资助艺术节的费用就越多。

三、注入文化经济活力和推动文化产业的运作

为了研究文化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国外在70年代前后产生了文化经济学,受到了西方经济学家的重视和关注。都市是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的集中地,都市以艺术、观念、时尚等孕育了文化,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革新与发展。

(一)文化活动以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方式溶入社会生产,创造出可观利润

据国外学者推算,在文化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包括表演艺术、影视、印刷出版等文化部门,1988年的产值占当年GDP的2.5%。根据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的报告, 美国以文化产业为主的“核心”版权产业, 1993年的产值占当年GDP的3.7%,其增长势头远远超过其它产业部门的2.6%。纽约的影视生产1997年是连续破纪录的第四个年头, 创造了23亿美元的收入。 据调查,南卡罗莱纳州文化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为1 ∶1.72,文化对该州的经济支持率达10-15%,可与它的纺织和旅游业媲美。

(二)文化活动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法国,各级政府大力修建文化设施。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以后都吸纳了许多人员就业。英国每年举办数百个艺术节,不仅为艺术家们创造了临时就业的机会,而且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了工作岗位。据统计,62%的艺术节雇用了领取工资的工作人员,以从事艺术指导、节目策划、宣传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从1981-1993年间, 英国在文化产业就业的人数增加了22%,占所有从业人员的比例从0.72%上升至0.84%。而美国以文化产业为主的“核心”版权产业,1987-1993 年就业人数的年增长率达2.7%,三倍于同期其它产业的年增长率0.9%。1993年文化机构的就业人数占全美就业总数的2.5%, 高于其它任何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纽约市电影业的从业人员在1994-1997年间上升了47.5%。 美国商业部1992年的统计更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见表1)

表1:美国大城市部分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

都市就业 全国就业 都市占全国

产业 人数('000)

人数('000)的比例(%)

报业190.6 417.045.7

杂志85.2 116.273.3

图书出版 53.2 79.6 66.9

广告电视 102.8 221.846.4

电影制作与发展241.2 249.296.8

管弦乐、娱乐业等 58.5 69.0 84.8

注:这里的都市指人口一百万以上的大城市。

资料来源:美国商业部统计局,1992年。

(三)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图书出版业、信息传播业和电影业的发展

1、旅游业。在国外一些重要的文化城市中,光顾博物馆、 画廊或聆听音乐会的游客比例很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为外国游客。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市以举办艺术节而名扬欧洲,被誉为艺术节之都,通过艺术节吸引八方游客,1990-1991年艺术节的收入比1976年高出369 %, 其中80%以上来自外地游客。

2、图书出版业。 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图书出版业是完全按照市场要求的模式运转的。表现为:(1)人员的结构偏重于销售。 据美国出版协会在80年代的调查,出版社各部门人员所占的比例为:编辑15%,设计和生产10%,推销26%,发行34%,行政管理15%,推销发行人员达编辑人员的4倍, 出版公司的总裁也往往来自推销部或发行部。(2)选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于每本书都要经受市场的考验, 许多出版社对选题都通过市场预测和认真的考察,并且非常重视出版物的新鲜风格,以保持产品长盛不衰。(3)对产品作宣传推销。 许多出版社在决定出版某种图书时,同时制订推销方案,而且往往在新书出版前几个月,宣传工作已紧锣密鼓。宣传的手段,丝毫不亚于其它商品。(4)开辟多种发行渠道。 世界出版之王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发明的读者俱乐部在这方面堪称一绝,该集团拥有全球的读者会员也相当于德国人口总数的1/3,贝塔斯曼由此走上了超级跨国集团之路。(5 )高密度设置销售网点。国外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码头、车站都有书店或书刊摊点。书店的种类名目繁多,有向大型、连锁、超级发展的趋势。

3、信息传播业。报纸、 广播电视等信息传媒是典型的具有双重性质的信息载体,是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报道,美国的报纸广告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0%左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0年的《世界传播报告》,加拿大等一些国家的商业性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均占其总收入的92-98%。

传播业中的不同媒介机构也在不断重新组合。究竟是什么原因?美国学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媒介公司盈利极为丰厚。据调查,1984年美国传播业各行业的平均税前利润超过了同期许多大型产业的利润水平,而且整个80年代始终保持着这一势态。如此诱人的投资效益,吸引了许多有实力的大财团纷纷涉足传播业,收购和兼并媒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交叉媒介的所有权的混合化集中,代表了当今传播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据分析,美国64家主要媒介公司中,有33%的公司至少拥有两种传播业的媒介,有26%的公司至少涉足三种媒介行业,这一趋势昭示了今后国际传播业运作方式的一大特征。

4、电影业。电影作为一门产业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 在当前许多国家的电影业纷纷陷入困境之时,美国电影却风光依旧。美国电影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极少得到政府的赞助,而欧洲国家政府每年对电影业的资助总计达8亿美元,收入却不到3亿。

在美国电影业的运作过程中,电影的二级市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据报道,电影院收入尚不足总投入的40%(见表2), 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于其它方面。例如电视就为电影提供了四个市场:全国电视网、地方电视、地方付费电视、付费卫星电视。将影片制成录像带出租也带来了巨额利润。

表2:美国电影业在各电影市场上收入的百分比关系

1980(%) 1985(%) 1990(%)

电影市场发行总收入78.547.0

38.0

其中:国内发行收入 45.830.0

23.0

国外发行收入32.717.0

15.0

有线电视 5.0 17.9

23.0

全国电视网 6.3 4.33.0

辛迪加电视和地方电视 9.0 7.85.0

家庭录像 1.2 23.0

31.0

合计100 100100

资料来源:《电影作为商业》,E.柯卡寥夫著,1991年。

预先出售电影放映权,是美国广为流行的筹资方式。所谓出售电影放映权,是事先售出未来影片在电视节目中的放映权或将放映权卖给外国发行公司、使影片预先进入二级市场。在二级市场中还有将跟踪、格斗、追击等电影情节卖给制作游戏机卡的公司,生产和销售电影纪念品、印制通俗影片中的人物肖像和象征物、将叫座的影片改写成小说等等。与此相关的还有预先出售与影片上映有联系的一系列其它权利,如用电子手段放映影片、出售影片的音乐或文学的阐释权以及片中的人物形象等。由于二级电影市场上影片的买主如电视台、录像带发行商、出版商等从根本上重新构建了电影业的财源,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电影生产基本投资者的风险,因此,有些新的独立制片公司倾向于从签订二级电影市场的合同开始影片方案的设计。二级电影市场这一奇异现象帮助和支撑了美国电影业的稳定和发展。

随着二级电影市场、闭路电视和录像的蓬勃发展,旧影片也成了身价不菲的开发对象。据统计,好莱坞共有14000部旧影片,每年有50 部旧影片在可以盈利的情况下在电影院重映,另有同样数量的旧影片可以在付费的闭路电视上复映,有500部旧影片可以进入录像市场。这样, 14000 部旧影片中每年有600—700部影片可以在一级电影市场和二级电影市场上放映,这对于制片厂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而且其文化意义也不容低估。

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许多国家都兼顾文化产业领域中涉及的意识形态问题,依法予以处置。美国《1996年电信法》在广播史上首次对节目内容作出规范。一般国家都禁止传播和宣扬色情、暴力、对青少年成长有害、诽谤他人以及泄露机密等等的内容,但对上述内容的确切判定,由企业自己辨别和掌握或最后由法官裁决。

国外文化企业大多不受政府部门的直接管辖,文化产业中的大多数行业都拥有行业协会、公会、联盟等一类组织,一般是从业机构或从业人员为捍卫自身利益而自愿结合的非官方机构。它与政府保持某种联系,进行行业管理和自律,是产业发展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

这种机构的主要功能:1、代表行业利益, 出面就行业的有关事宜与政府接触、磋商,协调会员与政府的关系,向会员提供信息、组织业务交流和人员培训等;2、确立和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如报酬、 法律地位、社会保障等;3、协调和规范行业活动,进行行业自律, 必要时举行联席会议,商讨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保障行业的发展。

经纪或代理等中介人是国外文化产业运作过程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经纪代理公司及一些类似功能的中介公司业务遍及全球,他们有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和艺术造诣,又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独有的供销渠道,能将文化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因此受到供、销双方的欢迎。

四、高新技术的支持和影响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正在加速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进程。用高新技术武装文化事业,已被认为是未来若干年内的一种极佳组合。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内容的信息革命的兴起将导致都市文化从形式到内容,以致消费方式都经受一场历史的变革。

(一)高新技术提升了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功能

由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使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体日趋完美。数字电视的问世使清晰大屏幕画面和高保真立体声伴音成为现实,传播频道的数目大大增加,极大地丰富了电视传播的内容。高清晰度、多频道、交互式等新型电视将大大改变传统电视的传播观念和观众的欣赏习惯,并使电视成为一种更加完美的传播载体。美国的46家电视台已于1999年11月在洛杉矶等23个大城市正式播出数字式电视节目,其中有23家开始在10个城市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专家们认为,这标志着新的电视时代的开始,其影响将超越电视工业本身,数字式电视技术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和方式。

信息技术革命也为电视传播提供了更便捷、通畅的传输通道。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的发展克服了传统地面传播的局限性,实现了电视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在未来的信息时代,电视传输通道将更加四通八达,并将进一步拓展电视的媒介功能,使其脱离作为娱乐休闲工具的简单形象,而成为集电视、电脑、电信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家庭多媒体中心。

在出版业,以光盘为代表的全球电子出版业发展迅速,出版媒体由单一的纸介质变为纸、磁、光、电等多种媒体,出版资源可以在多种媒体间任意转换,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据报道,美国电子出版业,1993年销售额比上年增长了149%。 一些大的出版社成立了电子出版编辑部,有的已转为以电子出版物为主。计算机技术进入网络化阶段后,网络出版应运而生,首先体现在电子报纸的出现和报业网上经营。电子报纸实现了与报社的编辑出版同步,比纸质报纸要提早几个小时,因此具有信息领先价值。许多电子报纸还向读者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未发表的背景资料,并可以检索以往的图片和报道等。报纸驶上信息高速公路,被称为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场革命的特色之一是,报业通过信息网络和家用计算机,向读者提供电子咨询,拓展了报纸的功能。国外许多专家认为,电子报纸代表着未来报业的趋势,而高新技术是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借助高科技成果,有效地扩大发行范围,如通过通信卫星或海底光缆传输报纸图文信息,都能在转瞬之间完成。

在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单个图书馆的作用将削弱,数字化图书馆的计划和试验正在实施。日本由100 多家政府机构和私营公司在关西科学城实施提高数字化网络利用计划,拟在2003年建成国立国会图书馆关西分馆, 它将成为日本最大的数字图书馆。 新加坡的“图书馆2000规划”项目包括全国公共图书馆上网、建设商业图书馆中心和互联网等。美国除了国家的数字化图书馆计划外,还有许多地区性的数字化图书馆网络试验。这些计划和试验显示出,图书馆的职能通过高科技正在快速增长和延伸,它将与生产、科技、教育、商业等社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它将发挥中心环节的作用,进行信息的组合和推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确定自身的文化特点并与世界文化融合。这就需要对图书馆的观念、存在方式、运作机构和社会功能重新定位。

高新技术进入娱乐界,使娱乐业收入剧增。美国迪斯尼等大型游乐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推出三维空间幻境游戏,成为最时兴的节目。好莱坞环球制片场的游客超百万,通过电脑和巨型荧幕,游客仿佛置身于未来的神奇意境中,于是高兴地付出了数千万美元。这正是美国娱乐业高度发展的一个内因。

(二)高新技术冲击着传统的管理和消费观念

随着卫星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跨国广播电视传播,导致国际广播的概念发生重大变化:一是传统的国际广播特指短波电台的对外播音,而今跨国卫星影像传输在国际广播中占据核心地位;二是传统的国际广播运营机构一般是政府或公共法人,而现在除英国的BBC等少数几家外, 大量商业媒介涉足这一领域;三是传统的国际广播往往专为外国人或本国侨民特制节目,以介绍本国情况和宣传本国政策为主,而新的卫星电视节目一般不专门制作,大多直播国内频道,娱乐节目占了主要部分。自从数字化和多频道化在卫星电视领域进入实用阶段后,许多国家都纷纷开拓卫星电视事业,使电视的管理和消费发生一系列变革:1、电视台概念的变化。 传统的电视台为设备和节目、硬件管理和软件制作一体化的机构,而数字化多频道电视大多将两者分割开。如日本将有卫星转发器或有线设施的经营者定为受托广播事业人,制作和提供节目的企业定为广播事业人,其法定责任和义务均不相同。2、频道节目编排的变化。 数字化多频道电视一改传统的综合频道形式,不再面向未分化的大众。改设各类专门频道,将目标定位于有特定需求、兴趣和爱好的特定受众群,使“广播”变成“窄播”,大众传播小众化。3、收视活动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电视节目受众完全是被动地适应电视台的节目时间表,而多频道电视要以保证受众在任何时间都能完整地收视节目,能动选择节目的余地大大增加。4、经营观念的转变。传统广播电视的经营主要依靠收视率, 收视率上去了,才能有较好的广告效益。而多频道电视的经营观念是全新的,即变视听率经营为规模经营,因为多频道电视的经营基础是观众交纳基本收视费,只要签约用户达到一定人数,就可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三)高新技术孕育了新的产业格局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开发的重大多媒体工程达50多项。然而在一些国家的传统体制下,各媒体市场是相互分割的,并有法律作依据。为了发展多媒体事业,必须打破行业界限,实行行业重组。为此,近年来西方各国都在大幅度修改电信法和相关制度。其目的,一是打破媒体间的壁垒,允许各不同媒体市场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二是放宽所有制限制,促进新的产业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  

世界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建设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