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论文_庄鑫

浅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论文_庄鑫

庄 鑫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61000

摘 要: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教,只有适应了学生学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本文先讨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几种重要的心理差异上的变量,然后讨论了优等生与后进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最后讨论了针对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模式。

关键词:心理差异 心理特点 因材施教 

个体心理差异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实践所形成的一贯的、持续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特点。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许多实验已经证明,心理差异、性别差异与教育方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

一、典型的心理差异

1.认知差异与教育。在各种心理差异中,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无疑与实际教育联系最为密切。一般认知能力也称智力,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个体差异。凭常识就可以知道,有些学生聪明,有些学生则显得不是那么灵活。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速度快,一教即会;有的学生学习速度慢,虽然能教会,但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并注意放慢进度。关于学生的一般认知能力和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许多定量研究。对于一般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类型的教学。建议对于一般认知能力低的学生,教学中应采用明白、直接的结构化教学方法,提倡有指导的学习。此外,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可预先提供恰当的训练,旨在培养他们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同时还应训练他们在新的学习任务中真正灵活地运用这些策略。

2.动机差异与教育。在教学领域里,个体的成就动机也是因材施教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成就动机者要较低成就动机者的学业成绩好。一个不思进取的学生很难激发很高的学习热情,其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必然难以提高;而一个追求上进、不甘人后的学生,会以勤奋努力来不断获取自己欠缺的东西。另外,学生成就动机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存在相互作用。

3.性别差异与教育。男生和女生在智力的不同方面各有长处和弱点。依据性别差异教学,既应“扬长”,更应“补短”。缩小因社会要求不当而人为造成的性别差异,是当今因材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优等生与后进生不同的心理特点

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在知识的积累上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异既有量的差异,更有质的差异。

学科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和累积性。前面知识的掌握如果在量上不足,出现基础知识上的漏洞,那么将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学习上的障碍。所以,帮助后进生时,要特别注意知识掌握上的查漏补缺,及时加以弥补,以免积重难返。知识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掌握水平上有显示差异、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同、知识的组织程度不同等。另外,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如何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全班学生习进度一致,结果优等生求知欲得不到充分满足,后进生往往跟不上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下面着重介绍三种教学模式以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1.自觉辅导教学系统。教师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自学时间,留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启发、提问、答疑和小结。这样不仅会在学习成绩、自学能力和迁移能力上有一定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如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等。

2.分层教学。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结构和个性发展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应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差异,课堂上布置一些附加内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成长意识、超前意识、竞争意识,也有助于学生专长的培养。

3.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将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同现代电子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与计算机系统相连的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一系列的教学程序相互作用,从计算机系统中的这些教学程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时间和进度可以由学生自主控制,实现个别指导、操练与练习、模拟、游戏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直接参与,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程序教材的编制上,为学生提供具有自我验证功能且相对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无需教师作为中介,能直接操纵、控制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因此它们适合学生自行学习课外内容和巩固原有的内容,学习地点和时间不受限制。

4.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以将多媒体计算机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体信息综合处理和控制,并使各种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在CD光盘上储存,使之能够在不同界面上进行流通,实现课堂示教、网络协同教学、虚拟现实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

参考文献

[1] 陈琦主编 《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 施良方著 《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 邵瑞珍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论文作者:庄鑫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论文_庄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