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上海论文,高中学生论文,状况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高中学生的抽样调查,把握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性建议。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的紧迫任务。当前我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正从多层面、多方位进行探索和研究。素质教育首先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教育。90年代高中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诸方面的状况如何?他们的思想状况有哪些特点?他们的思想状况对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提出怎样的任务?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思想政治课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为了对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作出科学评价,我们于1996年4—6月对上海高中学生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上海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较准确地把握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脉搏,为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服务。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课题调查的具体目标为:
(1)探索高中学生在政治意识、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念、 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现状;
(2)探索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3 )探索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的成因及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思路。
根据以上目标,课题组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
(1)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 比较系统地了解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方法。通过教师座谈会、 学生座谈会和个别学校、个别学生典型事例调查,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其成因。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五个方面。
学生问卷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以全市186 所高级中学为调查总体,先按一定抽样间距抽取42所中学,每个样本学校再抽高一、高二、高三共50名学生。共发问卷2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5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系统抽样法作为一种随机抽样方法,使全市高中均有被抽中的机会,令调查具有代表性。
教师问卷调查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问卷调查的一种补充。其问卷内容基本以学生问卷为基础,征求教师对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估计。教师问卷调查样本以42 所学生问卷调查样本单位为范围, 共发放150份,回收137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召开了四次教师座谈会、六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典型材料,而且为我们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高中学生思想现状及其特点分析
对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随着上海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当前上海高中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政治思想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明显的距离。具体分析如下。
(一)高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1.政治意识方面
调查显示,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很高的爱国热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及国家统一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认同度。如调查中,90.36%的学生赞同政府坚决反对美国以所谓“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立场,92.60%的学生赞同政府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
广大高中学生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和政府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据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示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4.07%,相信中国要富强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占68.12%,相信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占87.97%。
教师问卷和教师座谈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评价与学生问卷统计数据基本一致。在教师问卷调查中,高中学生在以上五个重大问题上的认同态度肯定其占多数的,分别占答卷教师总数的85.40%、91.2%、86.13%、73.72%和87.59%。 由此说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是可信的。
调查还显示,73.76 %的学生每天从新闻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所用的时间在15分钟以上或30分钟以上。高中学生大多数关心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社会上发生的大事都是他们谈论的热闹话题;他们思想敏锐,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们推崇孔繁森、徐虎、公举东等模范党员,拥护政府反腐倡廉工作;在许多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提出入党申请和参加听党课的人数逐年上升。这些情况表明,高中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正在上升,出现良好态势。
调查显示,广大高中学生在基本政治观点和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主流是好的。但他们认识上的矛盾和问题仍不可低估。从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看,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度高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如在学生问卷中,当单项选择问到是否相信中国要富强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时,持肯定态度的占68.12%,但在同一张问卷中, 当以多项选择再次问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时, 持肯定态度的占54.2%,有29.6%的学生认为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国家富强起来就行,11.8%的学生表示这个问题说不清。这说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存在不少困惑。
2.人生价值观方面
调查表明,当前高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89.19%的学生认为青年学生应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在人生最重要的七项追求目标中(包括知识、金钱、荣誉、感情、健康、理想、其它),选理想的居第一位,占32.58%, 认为应把金钱作为人生最重要目标的只占6.4%;79.81%的学生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82.04 %的学生赞成开展学生志愿为社会服务的活动。
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价值观存在着向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对于中学生读书为什么,回答为求知的占34.7%,为求职的占38.99%,为振兴中华的占16.16%。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有17.30%的学生持否定态度,有21.13%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对于把孔繁森、徐虎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有21.10 %的学生持否定态度,22.3%学生回答不知道。学生的集体观念比较淡薄。调查显示,只有68%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于有的同学不愿意担任干部,团员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唯恐社会工作多了影响自己学业。回答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该怎么办时,持公而忘私观点的占2.48%,持先公后私观点的占30.35%,认为应公私兼顾的为62.29%。显然,大部分学生对“大公无私”的观点难以接受,主张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兼容,索取与奉献并重。
调查显示,学生的劳动观念比较淡薄。有18.07 %的学生否认劳动最光荣,只有18.87%的人对劳动是否光荣回答不知道,两者相加达36.94%。学生对劳动在认识上的这种偏差也反映在职业选择上。 在被调查的1885人中,仅有10人选择产业工人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占0.53%,选择农民的只有17人,占0.91%。调查中,教师对一部分学生不热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乃至害怕、逃避艰苦劳动,贪图轻松、舒适生活的倾向普遍表示担忧。
3.道德观念方面
道德观念涉及面很广。其内涵在相当程度上与人生价值观是交叉的。本次调查立足于对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处世为人、立身行事的基本要求,考察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水准。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学生中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表现在热心公益、遵守纪律、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等方面。如问“当你看到慈善组织为扶贫帮困筹款时,你最可能的做法”时,选择“慷慨解囊”的达71.2%;问是否愿意“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者让座”时,表示愿意和比较愿意的占63.28%;问对待随地吐痰的看法时,71.38%的人认为不可取;问在结算集体款项时,发现多了钱怎么办,95.42 %的人认为应仔细核对帐目,直到查明原因,或如数交给老师处理,只有不到5 %的人选择了“装进自己的腰包”,或“与朋友一起花掉”;问朋友交往履约问题,95.53%的人认为应想方设法履行承诺, 即使有困难无法履约,也应向对方解释原因,求得谅解。
但是调查结果也表明,高中学生在承担责任、关心他人、自我管理等方面明显存在道德缺失的情况。教师反映,在相当多学生头脑中强调个人奋斗,同学之间协作精神减退。绝大多数学生在家不做家务,在公交车上不让座。组织外出活动,学生早早抢占座位,教师站着往返是常有的事。许多教师指出,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脱节,道德权益与道德责任脱节,是当前高中学生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许多高中学生能明辨道德是非,但不要求付诸自己的实践,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准则,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较少想到“我为人人”,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
4.法律意识方面
调查显示,当前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具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观念。问到假如你家人或亲戚触犯了法律,你可能采取什么态度,61.71%的学生选了“劝其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持“事不关己,听其自然”的占16.10%,回答“帮助隐瞒或躲藏”的只占4.44%, 表明大多数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懂得基本的守法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守法的自觉性,是不平衡的。尤其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处于矛盾状态时,这种自觉性往往大打折扣。如对“到了18岁愿意应征入伍”持肯定态度的只有27.83%,有30.0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应征入伍。这么多学生不考虑依法服兵役这一公民应尽的义务,突出地显示这部分学生守法观念淡薄。
当前高中学生在守法、护法、用法等不同方面表现出的法律意识明显不平衡。自觉遵纪守法意识低于法制社会的要求,而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意识又明显低于自身守法意识。调查学生对王海打假的看法,学生中认为有必要的占63.74%。但问及受到他人伤害, 是否会采取依法保护自己的行动时,持肯定态度的只有46.7%。买了伪劣商品认为应通过投诉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只有35.91%。 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别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表示理解、支持,但对自身合法权益需要保护时,则较少想到求助于法律,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学生法律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5.心理品质方面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表示对自己的前途有信心的达81.79%, 显示绝大多数学生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他们有较强的竞争意识,70.68 %的学生表示喜欢竞争。在意志发展方面,56.36 %的学生认为有自控能力,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81.65 %的学生对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有信心。说明学生意志力正在增强,已能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在情感发展方面,也显示出深沉、宽容的良好心态。如问及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能否设法主动消除矛盾,持肯定回答的占到68.45%。
但从教师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以及座谈了解的结果看,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他们追求新知,刻苦学习,渴望成才,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消沉;他们要求独立,不愿意成人干预,但在经济、生活诸方面对家庭依赖性很大;他们憧憬未来,充满自信,但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这些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当前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自主独立意识与自立能力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以及自我控制的欲望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矛盾,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与以往各个时期的中学生明显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显著增强
调查表明,当代高中学生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思想活跃,勇于探索,较之以往的高中生,具有更强的现代意识,包括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
在自立意识方面,主要表现为“崇尚自我、发展个性”倾向,集体生活中强烈的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以及人际关系中突出的自主、自立、自理要求等。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总想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理解与尊重。在竞争观念方面,他们很愿意接受诸如市场选择、成功机遇这些概念,要求公平竞争,对竞争跃跃欲试。如据调查,77%的学生认为应该提倡中学生休假日打工,表现出很强的市场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当前高中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在学生思想上的反映。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使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相适应,学生的开放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崇尚横向思维,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新鲜事物,接纳媒体传播的各种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开放意识。
在学生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正在日益增强。如他们在崇尚个人奋斗的同时,也认识到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越来越多的学生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在集体生活和家庭生活方面,与教师、家长的关系趋向融洽、和谐。在调查中,只有7 %的学生感到与父母难以接近和沟通。再如在对待西方国家和西方文化问题上,与前些年青年学生中盲目崇洋的情况不同,现在的高中生,把出国作为自己重要目标的越来越少,一些重点中学学生即使想出国,也是把其作为增长才干的一种机会,最终用武之地仍在祖国。种种迹象表明,当代高中学生现代意识的发展,在经历了失衡之后正在走向新的平衡,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尽管这种转折还刚刚起步,却向我们展示了进一步引导的有利契机。
2.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前高中学生价值评价中务实化、功利化倾向日益明显。
我们列出包括“其它”在内的18种职业供学生选择一种最合意的,结果选择人数较多的前五种职业“序次”为:第一,外资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占15.22%;第二,企业家,占11.38%;第三,医生,占10%;第四,高级科研人员,占7.8%;第五,外交干部,占6.36%。 这些数据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现在的青年学生把收入丰厚、就业稳定作为最重要的择业原则。因此,他们崇尚那些经济类、技术类,且能发挥自己才干的职业,而对那些目前收入还不高的职业,如教师;对那些操作型、工作条件艰苦的职业,如工人、农民、军人;对那些虽收入可能很高,但不稳定、有风险的职业,如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家,均疏而远之。在择业方面这种更多考虑个人经济利益,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相对滞后的倾向,是务实化、功利化的突出表现。
价值观的这种功利性,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许多高中学生要求入党、入团,虽然绝大部分同学动机是正确的,表现了他们在政治上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但不可忽视也有一些学生把入党、入团作为自己今后参与社会竞争的资本。
高中学生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这是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在学生思想上的反映。在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的影响下,在高中学生中,既有注重实际,努力把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的良好愿望,又有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偏重个人本位的迷误。在一部分学生中出现了国家意识谈化,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减弱的倾向。
我们在调查中看到,90年代的高中学生,更加讲求实惠,他们从自身成才的需要出发,正以更宽容、更良好的心态接受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他们不象80年代末的高中学生那样易于冲动和偏激。他们较少成见,乐于接受教育,对于正确的见解,即使一时不能认同,也愿意听一听,而不采取拒之门外的态度。
调查显示,当前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着多元化的倾向,他们对多种价值观持兼容的态度。他们既企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盼望社会上出现更多的孔繁森、徐虎、公举东这样的公而忘私的先进人物;又要求当自己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做到“公私兼顾”;对社会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也能表示认同。当前高中学生对多种价值观的这种兼容态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多元化在学生思想上的反映。高中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兼容性,表明了他们思想的不稳定性和易重塑性,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向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契机。
3.思想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
调查显示,当代高中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好的,但其思想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
思想发展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认识水平与行为表现的不协调。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看, 学生对大部分问项的正确观点的认同率都相当高。如前所述,政治方面他们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思想方面认为应提倡勤俭节约,道德方面愿意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在遵纪守法方面表示应遵守各种法规,包括见绿灯亮时再过马路等等。这些统计结果与教师座谈反映以及我们日常所看到的情况是有差距的。据有的教师观察,学生放学回家穿红灯过马路的在80%以上,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者让座的也属少数。学生的行为表现与他们的认识水平不协调,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回答问卷时,把它看作一次考试,按照问卷的正确答案来回答;另一方面,确有一部分学生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知行不一。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是有成效的;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教育还有不足,那就是还未能使更多的学生知行统一,以正确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
(2)理论认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协调。 高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社会科学常识的传授,已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但运用学到的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差距还比较大。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的同学对同一类问题甚至同一个问题,有时看法截然不同,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比如,从理论上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应是一致,三者是紧密联系的。但有一部分学生却把三者分割开来了。有的同学赞成改革开放,但怀疑走社会主义道路,持这种看法的占赞成改革开放总人数的10%;有的同学赞成改革开放,但怀疑党领导现代化的能力, 持这种观点的占赞成改革开放总人数的7%。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皆持肯定态度的只占60.08%。产生这种认识上矛盾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书本理论知识与运用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学生的理论知识停留在书本上,缺乏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件,他们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不善于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
(3)竞争意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如前所述, 当代高中学生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有进取心,喜欢发表独立见解,遇事爱争个高低。无论是上课、讨论还是集体活动,都爱表现自我。但他们对竞争中的困难与可能出现的挫折缺乏心理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高中学生思想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调查显示,不同区县、不同学校学生在思想状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教师座谈中,一些区县、学校的教师对学生评价比较高,认为现在的高中学生政治热情很高,他们关心时政,富有爱心,积极进取,要求成才,确实是很有希望的一代人;而另一些区县、学校的教师对学生评价偏低,认为现在的高中学生对政治比较冷淡,参与性不强,缺少同情心,贪图安逸,学习动力不足,令人担忧。我们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反映了学生思想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不平衡状况。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有区域社会环境的因素,但与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差异有很大的相关性。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一)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面,不可忽视。根据我们对其形成原因的初步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1.时代因素——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和暂时困难同时并存
这一代中学生步入中学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迈出了重大步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就上海而言,90年代的前五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社会经济飞跃发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高中学生,他们的政治思想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广大学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希望祖国早日强盛,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才的愿望和学习自觉性不断提高,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另一方面,在我们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暂时困难。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高,连带引起一部分职工下岗;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部分社会成员收入悬殊;有些腐败现象还在蔓延滋长。特别是国际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曲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产生了困惑和迷误。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较低,同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的情况有着相当的关系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同时并存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题。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有力地冲击着旧的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传统观念,给人们的观念现代化带来空前的动力。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自主性,促使人们奋发向上,求真务实,积极进取,追求自强、自立和独立的人格。当前高中学生竞争意识和自立意识的增强,正是市场经济正面效应的体现。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有其负面效应。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诱发了损公肥私、弄虚作假的现象,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的思想暗滋渐长。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也带来了人们组织纪律观念的淡化与松驰。当前在部分高中学生中,讲求实惠,追求自我价值,而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趋于淡漠,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3.学校教育因素——重视德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同时并存
进入9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加强。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发表后,广大中小学对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尤为重视,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教材改革不断深入,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的认同度高三学生高于高一、高二学生;对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和社会理想的认同度高一学生高于高二、高三学生。这与高三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常识教育,高一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事实说明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学校工作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问题,分数的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带来严重干扰。不少学校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发展的是解答难题、偏题的解题能力,着力培养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能力。在这些学校,思想政治课被变化为单纯的知识课、高考的捞分课,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当前一些高中学生存在的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认知与行为相脱离的弊病,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着极大的关系。
4.家庭教育因素——过高的期望值与过分的宠爱同时并存
当前的高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绝大多数是“老三届”一代。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的父母失去了很多,往往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子女身上,希望通过多种方法来塑造自己的子女,弥补自己曾失去的东西,“望子成龙”之心特别强烈和执著。因此,当前的高中学生承受着家庭空前的压力。父母的高期望值为高中学生的成长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他们多方面的成长。但是,另一方面,当前高中学生作为独生子女,又处于父辈和祖辈过分宠爱的包围之中。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人际相容性差,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近年来一些高中学生出走、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同父辈、祖辈过分宠爱,人际相容性差,心理承受力差,有着内在的联系。
(二)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对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逐步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高中阶段,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任务,几乎完全让给其它德育渠道。因此,在高中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论支撑,难以在初中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加以提高。实践证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教育解决的是政治立场、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思想教育是从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道德教育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观的指引下,解决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法律意识教育则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基础上解决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既是价值观念、道德内化的结果,也是它们的表现形态。因此,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调查表明,90年代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高中学生的头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多种价值观念互相碰撞的新形势下,人生有支柱,前进有目标,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根据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按照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础、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应付升学为中心的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5.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发挥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实践表明,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素养,切实加强专业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了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我们政治教师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按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扎扎实实地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开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