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学术定义_反腐倡廉论文

腐败的学术定义_反腐倡廉论文

腐败的学术定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腐败论文,定义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际学术界迄今没有就腐败的定义达成一致的认识,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来定义腐败:以职位为中心的界定,以市场为中心的界定,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界定,等等,不一而足。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力获取个人的好处,是腐败的内核,实质。对此,国外学者已经形成共识,英文的表达是Use or abuse one's office or public power to haveprivate gain to which one is not entitled.

我们将此定义解析开来,看到它起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腐败是对权力的滥用,腐败是凭权而行,与权力紧密相连, 无权者想为自己谋点利益,只能去寻求有权人为自己用权,70年代走后门,80年代以后通行的是权钱交易。滥用权力,是相对于正当使用、合法使用权力而言的,用权谋取私利,常常是对权力的滥用,但是,在权力使用是否合法的界定并不十分清晰时,并不排除有些腐败现象是合法使用权力的结果。

2、腐败行为所使用的权力是公职所带来的权力,利用职权, 管理公共财产、公共事务的公职人员,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中集体财产和集体事务的管理者。因此,这些能够利用职权谋私的潜在人数,与适当的经济条件相结合,极易出现波及面广的腐败现象。

3、腐败是一种行为,是违反社会规范的失范行为, 行为人违背规范,去谋取制度外的私利,这与制度、规范规定的个人所得利益是有区别的,后者可称作特权,如高级干部的特供,医疗,用车等制度。这些使用不当会造成制度性腐败,但就这些特权的享受者个体来说,这不是腐败行为,而是合法的享有制度规定的权利,他们并没有去“谋”私。

4、腐败所谋之私利是谋私之主体所不应该得到的,换言之, 该主体对该利益无合法取得之权利,即上文所说的"gain to which one is not entitled to ".

这与我们近十几年来使用最频繁的流行词“以权谋私”所表达的内涵基本一致。“以权谋私”既是正式官方用语,也是大众语言,就中国的具体情况看,它的概括很到位。一语中的,相当精彩,你不能不佩服中国人对腐败问题的敏锐观察力,中国人直觉的观察力确实不错。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的有关学术界(如法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在其学术研究中,从未像其国际同行那样,对腐败的概念及其界定进行过认真的学术讨论,它反映出的中西学术传统、学术方法方面的差异,学术空气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值得认真探究。

标签:;  

腐败的学术定义_反腐倡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