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电力是维持互联网时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能源,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电力能源消耗规模快速扩大,对于供电企业电力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强化安全监督工作,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安全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可以有效维护配电网络稳定运转,因此专门的安全监督机构是比供电企业的“标配”,需要督促其在安全、质量、生产等方面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确保严格地监管执行。本文以下围绕着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内涵、价值、策略等展开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监督;有效策略
供电企业电力生产具有涉及面广、资源多、系统性强等特征,尤其“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形势,它的生产和消费几乎是同时完成的,这就需要确保高度的安全监督机制,才能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正常运转。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产业发展迈向了一个新高度,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智能电网不断建设、用电需求不断多样化,进一步对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提出了挑战。
一、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监督工作内涵与价值
(一)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监督工作内涵
顾名思义,“安全监督”是一种针对生产行为的安全监测和督促机制,具体到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层面,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依托智能电网建设发展,供电企业施工规模及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又涉及到大量技术更新换代内容,要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加强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不可或缺。从执行主体上分析,电力安全监督的责任主要有管理班组承担,包括班组长及安全人员要秉承着高度责任意识,及时发现、科学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合理的纠正措施及预防机制,要以事前预防为主。
第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供电企业所承担的安全责任,不局限于自身企业组织,密切地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项目,“制度”对于其安全监督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结合自身特点,针对安全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科学分拣,并通过大量生产实践经验来归纳总结,形成“因地制宜”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安全工作效应。此外,在整体上要做到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建设,以在更大范围内为电力安全生产及稳定运转提供保障。
第三,完善生产安全监督长期规划。安全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电力企业在具备合理计划和科学事实方案的前提下,应该立足长远规划,建立切实可行的战略步骤,包括短期、中期、长期的供电企业发展目标,采取对应的监督技术、人员、模式构建方案,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等。
(二)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监督工作价值
第一,有利于塑造“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在当今各行各业中,安全都是管理的第一要务,供电企业电力生产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要素更多、更复杂,为了避免人员安全意识携带,可通过监督形式不断强调,并赋予相关的知识、技能、激励等。
第二,有利于构建“预防为主”的安全模式。针对安全生产的需求分析,事前预防的重要性远超过事后弥补,安全监督工作可以做到时刻“警钟长鸣”,督促供电企业全体员工以安全生产为己任,及时发现问题、回报问题,做好预警机制,形成安全事故防范治理的规范体系,将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有利于塑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生产角度来说,“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保障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激活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是对人员安全的负责表现,同时,供电企业全体成员都属于安全监督工作的执行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基于供电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监督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安全系统建设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供电企业电力生产监督工作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充分的软件、硬件支撑,已建立高效率的安全系统。该系统下,包括三个重要构成部分:第一,结合电力生产安全监督工作的需求,投入一定资金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增强管理科技含量。第二,建立人防、技防、物防的三级联动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形成24小时不间断的巡防机制,及时发现并排除微小安全隐患,建立安全责任制。第三,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安全教育学习,涉及到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内容,可纳入到个人绩效考核层面。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价值观塑造,通过无形的精神力量影响,让供电企业全体员工达到安全认识的高度一致性。人无疑是做好安全监督工作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在安全知识、安全文化、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之外,个人的集体主义意识,思想品德水平,也需要不断地强化,使其认识到自身工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形成企业安全监督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第一,企业内部养成定期业务培训习惯。电力安全生产需要常抓不懈,业务培训工作不能一劳永逸,要切实地为每个岗位提供学习实践机会,尤其要加强各级干部、管理者的业务学习,使其在工作层面成为“模范”,从而有效地管理班组安全员、监督如责任、专责监护人等,形成稳定高效的战斗力,在安全风险识别、防范、解决等现场指挥中发挥应有作用。
第二,企业内部构建“传帮带”的培养模式。电力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结构,许多工作都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因此,各部门应不断挖掘有经验的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在自身岗位上强化实践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弯路。
第三,企业内部要加强相关制度学习培养,对于员工的制度培养要求,不能仅停留在书面考核,还要注重实际执行效果,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自觉践行。
(四)加强部门沟通交流
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做好安全监督工作的前提,安全工作关系重大、涉及要素众多,主动和各个生产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获得更多有用的资源和信息,同时将上级部门提出的相关安全生产要求,及时传达个各个生产单位。 除此之外,安全监督部门应认真听取其它部门的建议或意见,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全面了解,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该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五)加强工作方法创新
电力安全监督工作中,实施监督工作的主体是人,进行监督的对象也是人,人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存在,对于外界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本能。如果监督过于严厉,会严重削弱个体的积极性,反之如果监督过于宽松,人的心态就会变得懈怠、慵懒。供电企业传统的监督工作管理方法显得过于“简单粗暴”,要么给予物质奖励,要么进行物质处罚,缺乏丰富性和灵活性,不能很好地利用心理学优势;加强工作方法创新,要针对岗位、具体工作、相关责任的差异,进行分级、分层的处理策略,如“积分制”,加强说服教育方法的使用,避免过度刚性的要求,这样才能维护员工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论述表明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在电力生产现场具有重要作用。本质上,安全监督工作是电力企业中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人员通力配合下实现的,尤其安全监督员直接代表了上级监督组织来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的政策、方针及规定等,并对基层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及时发现电力生产现场中对人身及机器设备安全所构成的因素,并及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从而进一步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何长飞.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的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5):162.
[2]林辉,蒋洲.基于供电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监督工作的分析[J].通讯世界,2016(16):156-157.
[3]江斌.供电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监督工作探讨[J].农电管理,2016(04):39.
[4]吴少斌.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5(03):64+67.
论文作者:宋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电力论文; 安全监督论文; 供电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员工论文; 策略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