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效能动机性别差异的调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一论文,效能论文,动机论文,差异论文,性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学习动机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中的一项.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第二部分(即课程目标)提到了具体目标,有六个要点,后三点为: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的思维习惯、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1]
相关研究表明,数学学习情感对数学学习的结果有着较大、较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学习情感又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之一,是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随着学习经历的丰富、变化而不断发展.[2]
数学学习效能动机是数学学习情感之一.
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一定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3]
班杜拉研究表明,在社会化过程中,成人对儿童达到或超过为其提供的标准时表示喜悦,而对未达到标准的行为表示失望,这样儿童就逐渐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获得了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对榜样示范行为发挥自我调整的作用.[4]
在20世纪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认为,效能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知轻情的倾向,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5]
什么是数学学习动机?所谓的数学学习动机,是指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激励和推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以达到一定学习目的的内驱力.[6]
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研究结果都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其在学习过程中迸发的热情也就越高,克服困难、执著追求的韧劲也就越大,从而在学习上往往能获得良好的成绩.
本文主要研究清远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的整体、优生层次、中等生层次、后进生层次不同群体在数学学习情感中一个因素—数学学习效能动机的性别差异.笔者使用《Fennema-Sherman数学态度量表》中的《数学学习效能动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效能动机.使用统计软件SPSS 16.0和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正态性检验、方差检验、均值差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
笔者于2008年11月在清远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30个班中随机抽取4个班,共计男生102人,女生116人,总计218人,发放调查问卷218份,回收218份,其中有效问卷218份,有效率100%.
样本分布情况:
高一男女生数学学习效能动机t检验结果
Group Statistics
该结果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Levence方差齐性检验,用于判断两组样本方差是否齐性,这里的检验结果为F=0.309,p=0.579>0.05,可见在本例中样本方差齐性;第二部分则分别给出所在样本方差齐和方差不齐时的t检验结果,由于前面的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方差齐性,第二部分就应选用方差齐性时的t检验结果,即上面一行列出的t=2.612,df=216,p=0.010<0.05.从而最终的统计结论为按a=0.05水准,认为高一男生学习数学的效能动机显著地高于女生.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得:
高一男女优生数学学习效能动机的t检验结果:
P=0.082>0.05,高一级男女优秀学生学习数学的效能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
高一男女中层生数学学习效能动机t检验结果:
P=0.036<0.05,高一中层男生数学学习的效能动机显著地高于中层女生.
高一男女后进生数学学习效能动机t检验结果:
P=0.264>0.05,高一男女后进生数学学习的效能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
以上数据结论形成柱形图如下:
从柱形图可以看出,女生的数学效能动机在每一个层次跟男生比较都是相对较低.总体来看,学生成绩越好,效能动机越高.女中层生的数学学习效能动机与男后进生几乎处于同一水平.
总的来说,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高一年级男生学习数学的效能动机显著地高于女生;
(2)高一年级男女优秀学生学习数学的效能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
(3)高一年级中层男生数学学习的效能动机显著地高于中层女生;
(4)高一年级级男女后进生数学学习的效能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
(5)高一年级女生的数学效能动机在每一个层次跟男生比较都相对较低;
(6)总体来看,学生成绩越好,效能动机越高.高一年级女中层生的数学学习效能动机与男后进生几乎处于同一水平.
结果分析与教学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看,高一男生数学学习的效能动机显著高于女学生,成绩好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效能动机高于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男女优生的数学学习的效能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后进生数学学习的效能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所以总体的显著性差异是由男中层生的数学学习效能动机显著高于女中层生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女生尤其是中层女生以及后进女生的数学学习效能动机的培养.
下面谈谈如何增强中层女生和后进女生实际学习数学的效能动机.
(1)教学生以详尽的学习策略.比如,教会女生概括和总结,这些学习策略都可以改善她们集中于数学学习任务的能力.
(2)指导女生制定学习目标.帮助她们建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监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联合目标进行学习策略训练.
Schunk和他的同事们(Schunk,2001; Schunk & Rice,1989; Schunk & Swartz,1993)发现目标制定与学习策略训练的联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同时给予学生他们学习策略与他们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的反馈.[7]为女生设定适合她们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女生在达到目标时体验到数学学习成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效能动机;同时,在目标实现的进程中,学生自己可常常把平时学习成绩和设定的目标相比较,她们可以感知自己的进步,同样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鼓励女生尝试一些略有挑战性而又不容易失败的数学学习任务,并针对她们的行为表现做恰当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改善他们由于恐惧失败而产生的消极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
(3)提供给女生以支持.正面的支持可以来自教师、父母和同伴.有时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说:“你可以做到.”父母、教师应该对女生在数学上的表现给予更高的期望.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他们的学习成绩,会受到教师对其的期望的影响.教师对优生的期望常常比对后进生的期望更正面,而这种期望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言行.[8]对于高中生来说,精神鼓励很重要.对于那些数学成绩有进步的女生,口头表扬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她们取得进步的难度很大,给她们予以鼓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父母、教师要让她们在“努力—成功—得到肯定”的体验中,自我效能感不断得到提高.
(4)确保学生不会过分焦虑.当学生过分忧虑,或者她们对于自己的成绩感到痛苦时,她们的自我效能就会减少.
(5)提供给女生以成人或者同伴的模范人物.这些模范人物的某些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她们的自我效能.比如,学生观察到能有效处理和把握挑战的教师或者同伴,她们就会模仿或者采取这些模范人物的行为.使其看到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学生获得成功,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特别有效.一种使用同伴模范来改善学生的自我效能的有效教学策略就是要求每一个学生负责完成某一个数学任务的某一部分,之后向其他组员展示和解析自己的成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