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随着人们饮食方式、生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导致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现通过研究我院直肠癌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8例患者入组开始时间为2016.7月,终止时间为2018.7月,平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活检、CT确诊为直肠癌。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2-66岁,均值(59.6±4.96)岁,其中有11例Ⅰ期,有21例Ⅱ期,有17例Ⅲ期;实验组男例,女例,年龄44-71岁,均值(91.3±5.22)岁,其中Ⅰ期占15例,Ⅱ期占20例,Ⅲ期占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对比意义(P>0.05)。1.2方法全部患者均于手术前12小时开始禁饮、食,在手术前8小时清洁灌肠,术前给予抗生素口服,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保持仰卧位的状态,并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并在患者脐部上方置入腹腔镜孔,于患者左下腹、右下腹、右侧腹部插入Trocar[2]。对照组采用不保留左结肠动脉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则行保留左结肠动脉术治疗,医师在腹腔镜下观察患者系膜、肠管等情况,并使用超声刀在乙状结肠系膜处切开后腹膜,将肾前间隙扩大后,随之解剖肠系膜下的动脉,充分暴露肠系膜下动脉血管。医师清扫周边的淋巴结,充分显示左结肠动脉后,切断肠系膜动脉,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根除术,切除肿瘤后,重新为患者建立肠道。1.3观察指标(疗效评价)①治疗效果:患者经治疗后胃肠道功能基本恢复,症状消失(显效),胃肠道功能恢复至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和症状均无变化(无效)。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恢复时间。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数据,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临床效果对照组临床效率为75.51%,实验组为91.84%,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1 2组临床效率对比(%) 组别 数值(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49 38 7 4 91.84 对照组 49 22 15 12 75.51 X2 / / / / 4.7805 P值 / / / / 0.0287 2.2胃肠道恢复时间在手术治疗后,实验组胃肠道恢复时间为(45.1±15.61)h,对照组为(89.31±13.21)h,两组相比较,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3 讨论直肠癌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肢水肿、消瘦、腹泻、便血、便秘等,临床上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了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如今临床上不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中会发生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3]。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将左结肠动脉保留下来,可提升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实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更快,而恢复时间的快慢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后续治疗,说明保留下左结肠动脉更利于恢复胃肠道功能,这与左结肠动脉可促进血液流动、供应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胃肠道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说明实验组治疗方式的有效性高。综上,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胃肠道的恢复情况,建议在临床上推荐。参考文献[1]刘云庚,张磊,黄箕然,易金容,方传发,夏来阳,刘红权,易建中.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37(09):1261-1264.[2]张盟,刘卓,樊奇浩,费秉元,于苗,高楠,金洪永.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06):655-657.[3]谢泽民,章社民.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02):202-204.
论文作者:章凤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直肠癌论文; 结肠论文; 动脉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胃肠道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