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生化检验指运用生物或化学方法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常规生化检验内容包括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酸、乳酸脱氢酶及肌酸肌酶,医者可通过分析检查指标评估受检者健康状况,指导开展诊疗工作、追踪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具有极高现实意义。临床生化检验中常见标本拒收拒检现象,查询原因发现多因标本溶血所致,医者指出标本溶血会给常规生化检验工作产生影响,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引发医疗纠纷。本文就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2 现状分析
常规生化检验作为临床常用检查方法,为保证医疗工作正常开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需严格管控标本溶血问题,实时监控血标本采集、制作、送检各个环节,进而避免血标本出现溶血问题,提高标本质量及生化检验的科学性[1-2]。
3 问题确立
调查发现标本溶血可发生于血液采集、运输、离心分离及冷存各个环节,医者在日常实践中常因操作不当出现红细胞体外破裂问题进而导致标本溶血,查询资料发现多数医院开展生化检验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标本溶血问题,吴红亮[3]对比事先给予溶血预防性处理及未做处理的血液标本发现可有效降低标本溶血率,提高生化检验的可靠性,我院医者总结临床经验,咨询专家学者,明确此次研究的意义,故就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有无影响进行分析。
4 目的
通过分析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使检验人员认识到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而规范检验人员日常操作,尽可能减少溶血标本,获取准确检验结果。
5 文献查证
笔者开展本次研究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Pubmed外文期刊及医院数据库资料发现,多数学者均在研究中指出标本溶血会增加生化检验结果假性,导致医生出现误诊及漏诊问题,引发医患纠纷,影响临床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及医院竞争力。如:汤乐毓[4]在研究中指出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因检验人员违规操作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问题,影响检验结果,充分证实了笔者的猜想。本次研究通过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74例受检者,分别制作两份血液标本,进行常规或溶血处理,比较生化检验结果,探讨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6 实验方法
6.1 研究对象
从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健康检查的民众中选取74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受检者均同意参与研究,排除精神交流障碍及依从性差者。其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23-68岁、平均(45.6±3.4)岁。
6.2 检查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采集两份静脉血,事先告知受检者本次研究的意义,提高配合度,核对检查单及受检者个人信息,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采血部位,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状态,消除穿刺区,于穿刺上方约6cm处系止血带,一手绷紧静脉端下端皮肤,一手持注射器并与皮肤呈20度夹角进针,待回血后抽取适量血液,放置消毒后的真空试管内,拔针按压,处理标本,检验人员严格按规定处理1组血液标本,剔除混有杂质的血液标本,再次取样后确保标本无溶血问题且符合检验要求后立即送检;2组血液标本经人工溶血后(加入低渗溶液)并用医用棉签捣碎血液细胞离心分离后运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
6.3 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文涉及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用( )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若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7 结果
所有入选者均采集两份静脉血分别进行常规处理及人工溶血处理,比较生化检验结果,发现两组血液标本其生化检验结果差异较大,具体数据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两种标本生化检验结果比较( )
组别 例数 总胆红素(µmol/L) 总蛋白(G/L) 胆固醇(mmol/L) 乳酸脱氢酶(U/L) 血糖(mmol/L) 谷丙转氨酶(U/L) 1组 74 11.5±3.4 71.4±8.5 3.7±1.1 223.1±32.4 4.5±0.9 20.6±6.4 2组 74 28.4±6.5 77.2±9.2 3.9±3.2 403.3±56.2 3.4±0.6 23.7±7.1 8 讨论
74例健康患者接受常规生化检验,随机选取总胆红素、总蛋白、胆固醇、乳酸脱氢、血糖及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发现:1组(非溶血标本)总胆红素、总蛋白、胆固醇、乳酸脱氢及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均低于2组(溶血标本),血糖指标高于2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即标本溶血会影响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李伟[5]在研究中对比标本溶血前后生化检验指标获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及胆固醇指标明显高于溶血前,碱性磷酸酶和血糖指标低于溶血前,差异显著,而尿素氮和肌酐指标相比差异不大,均证实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干扰后续诊断。闵纪东[6]则在研究指出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总蛋白质、血钾、a-羟基丁酸脱氢酶等指标变化与标本溶血相关,高峰[7]和占玲兰[8]均证实血液标本出现溶血问题后均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笔者总结临床经验发现就溶血原因而言有抽血困难、操作不当、抽血器皿不匹配及存放运输有误等几类,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如抽血困难时更换穿刺部位或热敷,采集血液标本时选用密闭塑料试管真空采集静脉血,严格按流程采血、制作、送检,整个生化检验过程均由专业医护人员或检验人员进行操作,忌家属送检,同时营造舒适医疗环境,适时告知受检者生化检验的意义,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放松心情,缓解负面情绪,营造良好身心状态,可减少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利于生化检验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加大教育力度,定期组织检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素质教育,加强责任心,简化工作流程,组建监管团队,规范医护人员日常操作,小组合作作业,减少人为失误,提高标本合格率,进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和严谨性,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造福民众。
9 结论
综上所述,标本溶血会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定期召开座谈会,实施安全宣教,使检验工作者认识到标本溶血的危害,指出常见出错环节,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完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进而避免标本出现溶血问题,提高标本质量,保证后续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以便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海华.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24):3402-3403.
[2] Hsu CY, Chen TC, Chang CB, et al. Rehydration before wet fixation in conventional body fluid cytology - An 18-year experience. [J].Cytopathology. 2018,29(2):179-183.
[3] 吴红亮.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其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1):158-159.
[4] 汤乐毓.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9):226-226.
[5] 李伟.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其效果分析[J]. 心理医生, 2016, 22(3):42-43.
[6] 闵纪东.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2):58-59.
[7] 高锋. 106例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 医药前沿, 2017, 7(7):213-214.
[8] 占玲兰.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J]. 医学信息, 2017, 30(14):191-192.
论文作者:蒋瑶丽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标本论文; 生化论文; 常规论文; 血液论文; 乳酸论文; 指标论文; 医者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