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债效应的实证研究_宏观经济论文

中国国债效应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债论文,中国论文,效应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东亚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受到重创,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放慢,中国政府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方式进行公共投资并拉动经济增长,事实证明此项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使中国经济顺利地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并保持了近年来的持续高速增长。对于能否长期使用这种政策,经济学界看法不一。至2002年我国已经连续5年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有人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应该“淡出”(注:如董辅礽认为,“赤字财政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和财政危机,甚至发生滞涨”,参见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20401/187798.html;王梦奎认为,“国债对经济的影响要做定量分析,增发国债只是一种短期政策,不可能长期实行”,参见http://www.people.com.cn/gb/jinji3/6/20030324/951666.html。),有人主张应继续实行(注:如项怀诚认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参见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msg/1999-08-31/4533.html;刘国光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不宜过早淡出”,参见http://finance.sina.com.cn/g/20011012/115379.html。)。此项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本研究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模型对国债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并回答了这一问题。

一、文献综述

目前对财政政策的效应研究主要是理论上的探讨,作定量分析的并不多。汉森(Hansen,1969)建立了一个经济计量模型,将财政政策分成自动决策和相机抉择,并分别测算出两者对经济增长的效果,从而得出财政政策总的效果。格雷纳(Greiner,1996)主要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考虑,建立了一种财政政策主导的新的政府资本生产性效应增长模型,研究政府在预算平衡和举债情况下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史永东(1999)借鉴汉森的方法,对中国转轨时期财政政策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是:1981~1996年间财政政策平均拉动GNP增长1.3%。毕吉耀(1992)通过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了结构分析、政策评价和经济预测,测算的结果是:1980~1989年间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贷款对GDP的乘数分别是2.7和0.5。郑超愚(2000)建立了一个以需求管理定向的小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认为政府支出的短期乘数平均在1.0左右。

二、宏观经济理论模型的建立与数据的说明

本文主要研究国债对GDP的乘数和弹性。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乘数是作为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影响的一种工具,用公式表示为Dy/Dg,其中y为国内生产总值,g为待评价的政策变量(注:这样得出的只是短期乘数,按道理应该利用动态模拟算出国债对经济总量的中长期乘数,但考虑到国债大规模发行的时间段比较短,所以只要算出短期乘数即可度量国债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得出乘数以后,可利用弹性公式:e=(Dy/Dg)×(g/y)得到国债对GDP影响的弹性。

1.简化的宏观经济系统的描述

基于政策分析的需要,以及受条件的限制,我们将经济系统简化为6个模块,即生产与总产出、分配、消费、金融与投资、对外贸易和财政(见图1)。

图1 宏观经济系枕

2.宏观经济理论模型

本项研究借鉴了国内制作的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注:包括1992年北京大学毕吉耀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999年中国社科院数经所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王慧炯等人研制的宏观经济模型等。),进行一定的简化,构造了一个小型的可化为线性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共包括总产出方程、国内生产总值按支出法恒等式、居民消费方程、政府消费方程、可支配收入方程、投资方程、储蓄方程、进口方程和出口方程等9个方程式。联立方程组的理论模型如下:

三、模型的估计与说明

1.模型识别

上述9个结构方程式中,恒等式1个,随机行为方程式8个。假设n为先决变量(包括内生变量、虚拟变量和滞后变量)的个数,本模型n=12;g为内生变量的个数,本模型g=8;代表第i个方程中先决变量的个数,gi表示第i个方程中内生变量的个数。经过检验,(注:当i=1时,,方程为过度识别,容易验证其余方程都为过度识别。)(i=1,2,…,8),该模型为可以识别。因此,可以采用OLS方法进行参数估计。

2.参数估计(结构式)与说明

运用1980~2001年上述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应用相应的价格指数,将上述时间序列数据调整为可比价格的口径(以1980年为基期)。估计结果如下:

本方程采用资本形成总额来作为解释变量而不是采用资本存量,是因为资本存量的计算是很困难的,如果毫无根据地估计就可能出现很大偏差,反而用当年的资本形成总额来解释更精确些。

本文采用数据时间跨度有22年,其间中国经济波动性很大,其中比较明显的是1992年的通货大膨胀造成的居民消费急剧增长,因此用一虚拟变量D92来解释。

从本方程中看出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被政府消费掉了,因此政府主导的投资只能通过发行国债来实现。

可支配收入也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而产生影响,因此也加一虚拟变量来解释。但可以看出可支配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是很高,说明中国政府的税收和企业的提取还是占很大一部分。

此式实际是I-T=0.385S-123.26Rr+2356的变形,即假设国债全部进行投资,变量I-T度量的是非公共部门投资。

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可支配收入被用来储蓄,这说明中国的储蓄率还是偏高(注:储蓄率高是因为中国的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所以应尽力对其完善,而不应努力宣传让居民较少储蓄。),因此还是要想办法使居民的储蓄转变成消费和投资。由于采取原数值回归效果不太好,所以采取对数形式,最后可通过弹性公式转化为线性形式,并且加一个虚拟变量,描述1996年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的影响。上述估计基本上通过统计检验,有个别方程DW检验有些偏低,可能是由于方程过于简化的缘故。总体上看,上述简化的宏观经济模型是可以接受的。

3.政策变量的乘数效应估计

根据上述估计的宏观经济模型的结构式,利用研究方法中所提到的方法可以计算得到其简化式,具体如下:

由上述简化式,我们可以得到政策变量的乘数。

表1 政策变量的乘数

国内生产总值 资本形成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国债1.788

0.161 0.4

财政收入0.601

0.0540.135 0.865

实际利率 -188.92 -120.9 -48.213

汇率1.8820.170.421

根据上述乘数,可利用弹性公式:e=(Dy/DQ)×(g/y)(注:此处国债g和国内生产总值y都采用22年的平均值。)换算为无量纲的弹性系数,如国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为:1.788×9657.67/314280.78=0.06(其他计算同此)。国债、实际利率、汇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见表2。

表2 政策变量的弹性

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

政府债务 0.06

实际利率

-0.022

汇率0.069

四、模型结果分析

我国在内需不足、出口下降、结构需要调整、经济需要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于1998年适时提出了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减税政策、增发国债、政府贴息、加大政府购买等,但其中增发国债是最常用的。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从1983年的41.58亿元到1997年的2487亿元,再到2001年的4484亿元,增长了100多倍。这些国债主要应用于国家重点建设投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以及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再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因此国债与经济增长之间必定有一个间接的相关关系。增发国债现在也成了世界各国争相采用的财政政策手段,美国经济大萧条后的罗斯福新政即是典型一例。由于国债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其认购通常采用自愿原则,只是将社会中闲散的“游资”集中到财政手中,不会造成太多的“挤出效应”,而且国债具有弥补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运行三大功能,所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从模型的结果来看也能说明这一点:国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乘数接近1.8,即投资1000亿元国债,可带来1800亿元的GDP;国债对GDP短期弹性系数为0.06,说明国债每增长1%,GDP即增长0.06%,近年来国债发行额的增长率一般都在10%~40%之间,所以国债拉动GDP增长的百分比大约在0.6%~2.4%之间。从长期来看,因为国债有一定的长期累积效应,所以国债的长期影响就会更大:郑超愚(2002)得出20年来的长期乘数为18左右,即投资1000亿元国债,对GDP的长期拉动是18000亿元。但国债的发行也会造成巨额的债务负担。如果国债发行过多却利用不好,将导致债台高筑,拉美国家近年接连爆发经济危机,原因即是债务太多(注:如阿根廷2001年的经济危机就是因为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从1997年到2001年,中国国债负担率从7.40%上升到16.2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5%,但上升速度较快。1997~1999年,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分别为26.83%,30.66%和28.17%(见表3),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国债负担率来看,我国的国馈还有一定的增发空间。但从国债依存度来看,财政支出依赖债务收入的程度已经不低。因此在进一步确定债务规模时,政府对此应给予一定的关注。

表3 近五年国债负担率与国债依存度

国债负担率 国债依存度

1997

7.40

26.83

1998

9.91

30.66

1999 12.84

28.17

2000 15.29—

2001 16.28—

虽然如上所述,国债对GDP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如上分析国债每年平均拉动经济增长1%,但与经济总量每年8%增长速度相比,其贡献率只有12.5%,还是略微偏小。因此通过大量增发国债,虽然仍是中短期内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重要方面,但需要更多地考虑税收政策的调整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如更多地采用财政贴息等措施)等方面,并加强对公共投资的管理,提高公共投资的效率。同时通过模型可以看出利率的弹性有0.022,汇率的弹性有0.069,说明利率和汇率对GDP的增长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本文运用简化的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国债的乘数效应和对GDP的弹性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短期内采用增发国债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长期来看,必须考虑与其他经济调控手段相配合。

标签:;  ;  ;  ;  ;  ;  ;  

中国国债效应的实证研究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