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李小倩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要: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作为临床探索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护理中,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肢体偏瘫;应用

在临床上,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患者可表现为脑部循环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致残率和致死率度比较高,其中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肢体偏瘫对患者身心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8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45岁至70岁,平均(58.4±5.1)岁;观察组48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47岁至73岁,平均(59.7±4.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从饮食、病情以及常规康复训练等方面实施护理。

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第一,针对患者的心理实施护理干预。脑卒中发病比较突然、起病急,患者突然之间发生肢体偏瘫,导致患者的心理很难承受这一变故,进而情绪波动较大,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恐惧、绝望,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不配合医护人员。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与其进行有效交流,开导患者,以便减轻患者的压力;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与家属沟通,做好家属的指导和心理疏导工作,排除家属的心理障碍,使家属能够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中[1]。第二,对患者健康肢体的摆放位置实施护理。患侧肢体摆放的位置需要有利于抗痉挛,间隔1h至2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患者为仰卧位时:头部、颈部和肩部都处于软枕上,患侧的膝关节、臀部、肩关节和上肢都处于软枕上,上臂向外伸展,手肘、手腕和指关节应尽量使其伸直,在膝下位置上放软枕,避免膝关节伸直的幅度过大。健康一侧卧位时,应在患者的胸前放置软枕,患侧下肢屈曲、上肢伸展,腿和脚都应放在软枕上。患侧卧位时,头和躯干需要保持直线,背部使用L型翻身枕固定和支撑,臀部伸直,膝关节略弯曲,两膝之间放置软枕并夹好。第三,肢体进行被动活动护理。按摩是促进肢体偏瘫康复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关节僵硬、静脉血栓以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同时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2]。按摩顺序可以从近心端逐渐向远心端发展,而后再从远心端按摩回到近心端。按摩过程中,需要针对拮抗肌和瘫痪肌进行放松按摩,每次按摩约20min/次~30min/次,每天2次~3次。完成按摩后,帮助患者肢体进行伸张、曲直、环绕等被动运动。

1.3临床观察指标

(1)显效:患者肢体功能完全康复,行动自如或是肢体局部功能有明显改善;有效: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但行动依旧受限;无效:患者肢体偏瘫情况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分析临床护理总有效率。(2)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患者肢体偏瘫护理效果

2.2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48例患者,47例(97.92%)患者满意本次临床护理效果;对照组48例患者,41例(85.42%)患者满意本次临床护理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卒中也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血管阻塞不能进入大脑导致脑组织受损或是脑血管突然破裂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一般年龄在40岁以上,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同时,由于脑卒中患者脑部出血或是缺血,脑神经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在临床上有很高的致残率。肢体偏瘫是脑卒中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人口原来越多,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中,对国民整体身体素质造成不良影响,家庭和社会都承担着沉重的压力。为改善肢体偏瘫对脑卒中患者生活的影响,临床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恢复功能实施护理,使患者偏瘫肢体能够恢复基本运动功能,使其能够生活自理,自由活动。

现代康复护理理念使人们认识到,康复护理在脑功能代偿和重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康复的时间越早,患者康复效果也就越好,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也就越好。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激发人体器官和组织的潜能,进而建立侧肢循环,重塑神经中枢系统功能[4]。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入手,重视改善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并且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针对肢体偏瘫的因素和症状实施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并且在早期实施干预,有利于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同时减少肢体偏瘫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次临床探索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脑卒中肢体偏瘫对患者的身心都产生严重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既可以优化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又可以改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并将其运用在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黄敏,李怀静.序贯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干预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0):137-138.

[2]王燕,江萍,陆艳,徐丽英.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07):26-28.

[3]崔美莲,李香梅.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02):220-221.

[4]王金兰,吴振梅,梁玉珍,陈业敏,郑秋媚.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04):133-135.

论文作者:李小倩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李小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