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应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分析干预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AD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以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模式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脑供血突然中断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现象,多发于冠心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压患者,起病较急且病情进展较快,患者会出现耳鸣、头痛以及眩晕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来保证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在治疗的同时加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其尽快康复[1]。本次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9.5±6.5)岁;病程范围1~6d,平均病程(3.5±0.5)d。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0.5±6.5)岁;病程范围2~7d,平均病程(4.5±0.5)d。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纳入标准:(1)均存在吞咽障碍;(2)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障碍者;(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治疗中途转院者;(4)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5)严重血液疾病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加强饮食指导,同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护理。
1.2.2观察组应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
1.2.2.1建立脑卒中康复团队
进行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首先需要组建康复团队,团队成员主要有神经内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康复科医师、心理学家、物理治疗师、营养师以及作业治疗师等。
1.2.2.2制定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性为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主要包括(1)运动治疗: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在病床上合理摆放体位,并且需要定时更换体位,在其生命体征稳定之后采用Bobath疗法进行治疗,同时辅助PNF以及Rood等运动学习技术以及促通技术,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对于部分病情恢复较好的患者给予频脉冲电流治疗以及减重装置站立行走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可将日常生活训练穿插在其中,每天训练1次,每次时间在45~60min。(2)心理治疗: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心理疏导,同时为其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以及环境。(3)语言治疗:每周进行3次语言治疗,与患者沟通交流,避免出现语言障碍。(4)吞咽障碍训练:每天进行2次食物选择练习、下颌运动练习、进食速度练习、饮食体位练习、口唇闭锁练习以及舌运动练习。(5)健康教育:团队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设计相应的健康教育形式,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每周为其发放宣传手册并集中进行听课训练。(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之后定期进行上门访视以及电话随访[2]。
1.3护理观察指标
分析干预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AD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NIHSS评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3]。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主要以t检验,计数资料主要以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各项评分
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以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会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恢复机制,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有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可促进神经康复机制恢复,将患者脑的可塑性以及脑功能重组作为基础可有效提升运动功能,进行相关功能训练可帮助患者适应环境以及独立生活,还可提升神经功能,有助于损伤的大脑皮质功能自行重组[4]。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属于安全且理想的护理方式。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更具多学科性以及专业性,所有的康复治疗以及专业护理均通过专业学科团队进行,可有效保证功能训练的有效性以及专业性,该种护理模式主要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功能锻炼以及健康教育等方式整合在一起,保证护理的全面性,通过专业的药物治疗可在最大程度上对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进行挽救,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还可改善负面情绪,帮助其建立治疗的信心。研究中护理后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并发症较少,这与娄秋英[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茅椿雅,张兰香,葛钰晴,等.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价值[J].交通医学,2018,32(06):639-640.
[2]区洁崧,左杏梅,凌碧珍.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22):2201-2203.
[3]安学芳,林白浪,刘翠霞,等.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分析[J].贵州医药,2018,42(02):245-246.
[4]李红新.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04):88-89.
[5]娄秋英.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2):80-81.
论文作者:罗美红,陈林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患者论文; 单元论文; 模式论文; 团队合作论文; 卒中论文; 多学科论文; 评分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