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内涵,打造精彩课堂论文_邓达云

挖掘教材内涵,打造精彩课堂论文_邓达云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中学 448004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可依据的蓝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深刻内涵,只有吃透教材、抓住本质,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展现出“新颖别致”的一面。这样我们的课堂就充满了活力。挖掘教材内涵,其实就是要激活学生的生活,激活学生的思想,激活学生的情感。假如课堂只是传授所谓的阅读技巧,充斥着灰色的理论,那么,我们的课堂会有青春的朝气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拓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引领课堂走向精彩。

一、理解教材内涵,寻找情感触点

对于教材的理解,就是要引发学生对自我人生经历的回忆,以期寻找到感情和思想的触点。这样的课堂,充满着思考,充满着感情,充满着感人至深的氛围。当我们读到《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想起了自己生活中那些类似事件?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文本价值相映成趣!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大家都认为以“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大起大落的态度,揭露了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视财如命的丑恶嘴脸,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酷、无情。我们通过挖掘教材,认为这对菲利普夫妇有失公允。首先,菲利普夫妇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后,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夫妇应得的那一部分。菲利普夫妇一家的生活本来就很拮据,买日用品通常是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于勒的所作所为无疑是给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从这点来看,菲利普夫妇并不是冷酷自私的,他们对弟弟还是宽容的。不然,怎样对待这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呢?难道养他一辈子吗?船上巧遇于勒,他们该怎么办?认下于勒,等于生活更加穷困,等于扼杀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总之,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他们身处困境的无奈之举,应当给予理解。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还抓住课文中对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缘由──“福音书”来教学生理解课文。 我先让同学们带着感情反复阅读课文,大致理解内容后,我说道:“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叙述于勒写了一封家信,菲利普夫妇把它当作拯救全家命运的‘福音书’,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从美洲回来给他们家带来好运。假如这篇文章中没有这封信会是怎样的情景?作者写了这封信又起了什么作用?”

通过阅读,我们首先认为 这封“福音书”充满了矛盾。我们的根据是于勒抛开“买卖很好”的生意不做,而要去南美“作长期旅行”,这不合情理。“作长期旅行”为什么不能给家里人写信呢?既然能“作长期旅行”为什么不能回家一趟呢?又说“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还说“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显而易见,这是一封矛盾百出的信件。这封信也不是什么“福音书”。其次,这封“福音书”在全文中也是一条重要的穿插线索,于勒的形象完全靠它来改变。在没有写这封信前,于勒是一个“坏蛋”、“流氓”、“无赖”……一封家书,他的形象完全颠倒过来,变成了一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有办法的人”。因而我们认为这封“福音书”在塑造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的变化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三,于勒的这封“福音书”对菲利普一家生活也同样起了个不小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尽管它漏洞百出,但菲利普夫妇“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还把它当作女儿找丈夫的“保险书”,而且每个星期“都要衣冠整齐到海边”去等候发了财的于勒回来。他们把这封信当成了向人炫耀的资本,当成了他们生活的精神寄托。所以我们认为:作者写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家书,完全是为了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的需要,这也是“福音书”所产生的作用。

二、 领会教材内涵,凸现教学思维

我们在教唐代韩愈的《马说》这篇课文时,通过阅读教材,认为全篇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抨击封建社会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普遍现象,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也是事实。但应该看到,千里马“才美不外见”,只是一味消极等待伯乐,自身无所作为,也不能不说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在当今社会,是千里马,也应善于抓住契机,施展才华,让更多的人发现、了解自己,甚至完全可以毛遂自荐。这应该视作“千里马”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爱惜人才,为他们铺设了展示才华的大平台。人才市场遍地开花,“双向选择”盛况空前。但不管外界条件如何好,若像文中的“千里马”一样消极静候,期盼哪一天别人来相中自己,仍然是不可取的。

三、理清教材内涵,渗透思想教育

我们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观是孔子以“仁”为美的人生观的进一步发展,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说是这种人生观的高度集中、美的心灵与人格的体现。正是这种伟大人格和美的心灵,使《岳阳楼记》顿生光辉,使它的主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此文成为永兴不衰、千古传诵的名篇。范仲淹把自己的爱憎忧乐同普天下人民的爱憎忧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忧患面前,临危先上,吃苦在前;在快乐与幸福面前自己退让,尽先让别人享受。

学习了《岳阳楼记》,我们被范仲淹的旷达胸襟所折服,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而感染。然而细品其文,又对他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有些异议。诚然,它曾产生了非凡的影响,但它依然能适应这个经济腾飞、日新月异的竞争时代吗?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管是呀呀学语的小孩、苍苍白发的老人,还是激情的青年、纯真的少年,他们都知道生离死别的滋味,都懂得爱恨情仇。如果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不是要人类一个个都变成冷血动物吗?不!人生丰富多彩,该喜则喜,该悲则悲,生命才变得充实,才变得精彩。

在《藤野先生》中,作者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开篇,领起了文章第一部分写自己初到日本东京时的观感。接着便以辛辣的讽刺笔调着力刻画了那些游荡在烂漫樱花下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和丑行。这些大清帝国的留学生们,在那风雨如磐的年代里,面对列强的欺辱、王室的腐败、民不聊生的种种惨相,却无动于衷,仍一味沉湎于赏花跳舞,他们不敢也不想与清王朝决裂却又附庸风雅趋赶时尚,只得将长长的辫子高高地盘上头顶,还令人作呕地忸怩作态。对这些“实在标致极了”的人们,鲁迅压抑不住心头的厌恶、鄙视与失望,他怎能与这些人同流合污呢?于是只身忿离东京去了仙台。

四、挖掘教材内涵,打造精彩课堂

我们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作者在写到他由东京去仙台途中大大小小一百来个地名只点出两个:日暮里、水户。点出日暮里,不由让人想起这几个字曾触发了当时的鲁迅联想起唐人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著名诗句,内心奔涌着身处异国他乡,一个弱国的学生对祖国故园的深广忧思。点出水户,鲁迅自己解释说:水户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仅此一句,便已表露出对朱舜水这位长期坚持反清复明活动,失败后仍在日本讲学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的景仰之情。据记载鲁迅当时曾特意下车水户凭吊过这位他所仰慕的思想家。鲁迅对这位民族英贤如此崇敬,以后弃医从文,进而把心血和生命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文化事业,笔者认为肯定也或多或少地受了他的影响。故而作者于此看似不经意的一带而过,倒也不无深意存焉,很值得细加玩味,而此句在文脉上,便也可算是为后文暗伏一笔。

有效的课堂教学始于教材的理性解读,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为导向,引领学生快乐地徜徉于学习之中,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来打造精彩课堂。

论文作者:邓达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挖掘教材内涵,打造精彩课堂论文_邓达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