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论文_陈细荣

谈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论文_陈细荣

陈细荣 玉山县下镇中心小学 334714

【摘要】激励机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标准,然后针对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激励机制;小学;班级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82-01

前言: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班级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标准

(一)满足学生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是不同的,主要包括获得归属感、获得情感需求、得到教师的尊重、提升学习成绩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时应该使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

(二)将学生作为主体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应该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设计合理的目标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加强对目标激励政策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班主任可以先制定一个整体目标,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设立不同的小目标[1]。另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奋斗目标。班主任要定期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的管理和监督,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目标。在学生完成目标之后,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树立学习榜样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榜样的力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会更有前进的动力,明确前进的方向。首先,班主任应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文明、得体,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次,班主任可以用学生身边的人物作为榜样。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带动。比如,班级内有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请假的学生补习功课,班主任可以在一次班会中着重表扬这位学生的表现,并且呼吁全体学生向其学习。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学生会在榜样的带动下主动的帮助他人,使班级内部形成一种和谐、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最后,班主任可以用先进人物作为学生的榜样。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讲解先进人物的事迹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先进人物的视频,让学生学习他们身上崇高的品质。

(三)鼓励学生开展竞争

每一名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之后有所提高,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都比较强。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班主任可以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文艺表演,提前将竞争的规则制定出来,并且设置合理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表演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己的自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3]。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前进,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一种责任制度,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履行责任,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五)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扬,正面积极的评价能够对学生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从而更好的激励学生进步。班主任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枷锁,不要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对学生做全面的考查。比如,班主任可以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综合素质表,在其中包含学生的学习成绩、纪律情况、卫生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给予不同等级的评价。每周班主任可以对表格的内容做一次总结,在学期末做出最终的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学生做出更加全面而公平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有明确的认知,从而使班级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

结论:总而言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运用激烈机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激励机制,设计合理的目标,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鼓励学生开展竞争,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海艳.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构建实施[J].才智,2018(27):113.

[2]邵复成.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52.

[3]叶青菊,刘子坤.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176-177.

论文作者:陈细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谈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论文_陈细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