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丽 河北省文安县第二中学 065800
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必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已不只是“辅助”,也不再是可有可无的。
《新课程实施纲要》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新的教学活动需要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信息技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作为主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和能力的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已经成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而不再是一门技能型学科。通过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来教授,让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和学习之中,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以下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自然好办。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交流活动,最好“由兴趣到能力,先动手后明理,由熟练到创新,先起步再放眼”。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利用好这种心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二、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并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备课时仔细揣摩行之有效的方法,必定能提高教学效益。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学发展的适应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两种教学模式:
1.分层教学
(1)按水平的分层导学
实施教学之前,可以采用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类(层)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课堂上的分层导学——分组教学
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①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类(层)学生。
A类(水平高)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因此我把A类学生分散到B类学生中,以每组5—6人进行分组。这样虽然有差异,但是优劣互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②小组合作学习。
采用异质分组方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小组内每2人组成“一对一互助伙伴”,小组间两两结成“互助学习联盟”,引入适度竞争措施(如评选“优秀小组”或“专家组”)。同时可以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老师”,课堂上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给水平低的学生安排“学生老师”,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进步。
三、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的气氛,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愉快、活泼、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感情自然流露。沉闷的气氛使学生情绪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获取知识;过分活跃的气氛,一旦失控,又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案例:一次值得反思的公开课。
我的一节公开课正在进行,凡是熟悉我的班级的听课者都感到纳闷:平时思维敏捷、发言积极的学生,怎么突然变得拘谨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远没有平时那样活跃。课后,我就这堂课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反思:“上课前三分钟,班里几个调皮的同学打开了,又哭又闹。当时我很恼火,刚想批评,但上课铃响了。这一偶发事件,影响了我的情绪。我走进教室过于严肃,由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看来,这堂课气氛沉闷的主要原因,是我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感。
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信息技术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和应用创新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接受新知识挑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于学习信息技术优秀的学生,要做到大胆地鼓励、表扬,注重特长方面的发展,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信息学竞赛、电脑作品制作、网络英语学习、电脑DIY比赛等等。
总之,教无定法,法在心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充满生机的学科,为我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又一个教育的春天。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创新、不断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之树必将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论文作者:孙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水平论文; 小组论文; 气氛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