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于小飞

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于小飞

(南京市浦口医院 江苏南京 21003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54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采用降血脂等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氯吡格雷;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86-02

急性心绞痛是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所产生的综合征,预后效果差,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硝酸甘油、消心痛等进行治疗,有效帮助患者扩张心血管,帮助病情缓解,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1]。为此本文就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54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绞痛,并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7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2.65±3.4)岁。观察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4.81±3.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采用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血管循环等药物,口服他汀类调脂药、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每天75mg,连续治疗四周[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显示,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加以判定。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患者急性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静息状态下缺血性症状恢复;有效:患者急性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静息状态下缺血性症状下降ST段有所升高,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患者急性心绞痛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心电图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15.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07%;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对照组患者急性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9±0.7)次/d,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为(6.2±1.1)min/次;观察组患者急性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1±0.4)次/d,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为(3.3±1.0)min/次。观察组患者急性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发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优于,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心绞痛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因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或缺氧,发病率与复发率高,预后效果差,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3]。据临床观察和研究统计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高胆固醇人群发生急性心绞痛概率高于健康人群,急性心绞痛发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所导致,此外,还有情绪激动、冷热交替变化、过度活动等导致患者心前区发生剧烈的疼痛感,通常疼痛时间在3~5min左右,伴有强烈心脏绞痛,反复发作。在临床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他汀类调脂药、硝酸脂类、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促进冠状动脉扩张,血脂下降,血管微循环改善等,虽有一定疗效,但在治疗后病情反复发作,预后效果较差[4-5]。而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砒啶类衍生物,可以抑制二磷酸腺苷和血小板受体结合,同时也有效抑制对糖蛋白复合物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而预防疾病复发。在临床治疗中将常规治疗方法与氯吡格雷同时联用,起到协调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起到治疗效果。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焦,活化,有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控制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等现象[6]。

本组就针对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法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经研究发现,常规治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效果,同时其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也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由此可见,常规治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循环,扩张冠状动脉。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急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抑制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桂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9):18-19.

[2]赵双婵.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61-162.

[3]李丽娟.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65-67.

[4]郝菊.42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3):100.

[5]刘立荣.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8):149+151.

[6]高远毅.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2):392.

论文作者:于小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于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