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行债券的社会审计项目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债券论文,我国论文,项目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债审计模式的分析
(一)发债审计的主体类型分析
在我国,按照一般发行主体来看,主要分为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国际债券。在国内证券市场分类上,又习惯分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等。我国目前较多发行的主要是企业债和公司债。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债是我国目前债券中的比较特例,按照成熟的资本市场规则,企业债就是作为公司债的一类形式出现的。但在国内,企业债和公司债是有区别的。从定义上来说,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将企业定义为了狭隘的公司,主要指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等,而公司债中,则将公司定义为了一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也是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发债种类。
(二)发债审计的主体会计政策分析
在发债项目中,无论是发行企业债还是公司债,这都需要发行人提供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从国内目前操作的过程看,发改委或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并没有专门针对企业债和公司债做发行的披露要求。从监管类型来看,发债审计应参照IPO三年一期的格式披露近三年财务报表信息。
就发行人信息披露来看,公司债通常比企业债严格,目前某些企业债的发行人还在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编制报表,而公司债券则必须采用新企业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表。但在目前公司债券的市场发行阶段,能够采用公司债方式融资的主要是已上市公司和一些大型的国有控制的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范围相对国外还是比较小的。在国内目前一些公司发债的同时,由于报告期内涉及到会计准则的过渡,需要对以前年度进行会计政策的变更追溯,则需要按照IPO中申报财务报表中的处理和披露方式进行,对首次执行日之前的期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5~19条和一些其他规定作有限的追溯调整。当然,按照财务情况披露的信息,所有追溯调整信息都是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事项中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中做特别说明的。
(三)发债审计的风险性分析
从发债审计的操作种类来看,无论是发行企业债还是公司债,在审计实务操作中,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的形式基本是相同的。从发债审计的操作看,发债审计中主要风险点如下:
(1)发债主体净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准确性等;
(2)发债主体近三年盈利数据(尤其是可供分配利润等数据)的详细核查;
(3)发债主体负债规模核查,有无隐匿债务,资产规模报告期内有无虚增等;
(4)发债主体内控有效性调查(注:内控有效性调查环节,从监管角度看,发行主体没有法定义务要提供相关调查报告,但从风险角度看,审计时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5)审计数据的有效性需要及时与发行人及中介各方(主要是券商和律师等)沟通;
(6)如果是公司债,一般情况下,审计之前,还需要开展财务尽职调查工作,应当重视此工作,尽职调查可以给后面的审计工作提供铺垫和很多审计“引子”等。
二、发债审计中主要部分难点和应对措施分析
(一)发债审计主体股权结构和出资问题
目前在我国,按照国内发债主体的股权结构来看,其主要特点是股权相对集中,部分公司国有股占主导地位。由发债主体股权结构看,主要公司的国有股是占绝对的控股地位,部分公司的控股股东甚至是当地的人民政府或政府国资委机构。在这些公司中,国家代表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席位多数占主导地位,发债主体在一定层次上是代表当地政府充当融资平台。
在有些发债主体成立之初,多是在我国特殊经济时期,以当地的公益性资产进行出资组建的,这些公益性资产包括了城市管理下的道路、桥梁和公园等,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这些预期没有收益的资产是不能作为资产进入账面的。在目前一些发债主体的操作中,政府多是通过直接注入资金或生息资产,用以置换原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部分出资,多出部分作为政府投入转入资本公积项目,来弱化财务报表审计风险,达到提供的财务报表符合发债主体相应的会计政策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出资瑕疵问题,另外也使得发债主体能更加成熟稳健的运营。
(二)发债审计主体构建资产的有效性问题
在发债审计主体实际公司运营中,多数主体是为地方政府代建地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这种建设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可能为6~10年,或者更长。这种工程项目一般都是代地方政府建设,完工后直接交付给地方政府使用。发债主体所从事的很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是公益性的项目,其本身就存在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的特点,且不具有后续操作和盈利性。在发债主体的财务报表层次,这种项目一般作为在建工程出现在报表上的,有的在建工程项目因为未完工或者无法交付而长期挂账,从在建项目的性质来看,这种工程多为代建的地方政府公益性资产,按照会计政策因无法结转固定资产导致发债人财务处理很难。
在具体发债审计操作中,在建工程的资产有效性确认风险很大,因为工程项目的发生,主要由发债主体来运作和实施,审计时应当关注所属的在建工程项目完工后,政府是否通过盈利性资产置换或根据工程项目的价值进行补贴等(盈利性资产主要是指土地储备和土地初级开发;参与城市地上、地下、地面空间的经营,包括城市广告、可经营的人防设施、停车场、与路桥建设相关联的开发、城市弱电管网的经营开发等;由政府授权公司从事公用行业特许经营,包括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气热力、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路桥收费等),在建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盈利性特点从源头上降低了审计工作中财务报表层次的风险。
(三)发债审计主体损益类收支的确认政策
发债主体中,收入成本的确认政策可谓是五花八门,发债主体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一般针对收支的会计政策较为严谨,这类公司以渝开发(000514)、中天城投(000540)、合肥城建(002208)、云南城投(600239)等为代表的城投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发债主体会计政策则较为复杂,主要由一些地方政府控制的城投公司、建投公司、交投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等,这些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也多不同,从执行的会计政策看,有的使用企业会计制度,有的使用企业会计准则;从会计政策分类看,有的使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支,有的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确认。
在实际发债项目操作中,通过对发债主体业务的分析,发债主体收入的种类是较多的,但是占比较大的主要还是土地收储部分,这类业务是通过拆迁、土地平整等将生地变为熟地。在达到出让标准、完成土地招拍挂后,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与政府分成,而分成的比例也会按照拆迁难度和土地位置来具体约定。以上市公司为例,建投类上市公司云南城投(证券代码:600239)与昆明市政府约定按照5:5的比例进行分成,扣除掉一级开发总成本及相关税费后的土地纯收益,且保底收益率为5%,收益不足时由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补齐。
在审计时,如何有效的把握企业会计政策正确制定的原则,这是对该类公司会计政策执行是否到位的重点,在会计政策有效性得到确认后,发债主体收入的来源合理性以及相关政策文件支撑也是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从发债主体的目的分析,利润和净资产是主要关键点,收入的分类正确,该类收入的相关税务支出等也需要重点关注,从目前发债主体看,多数发债主体是不交税的,有些发债主体因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甚至并未办理过税务登记证。经审计验证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无疑是社会各界据以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计时,一定要取得发债主体不交税务的相关政府文件及确认文书等,必要时可以就发债期间的财务报表对相关税务部门发函确认,这从某方面来讲,也是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一种手段。
发债审计作为我国审计服务项目中的一类,已经发展许多年。其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和区别于一般年报审计模式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大量的财务知识,还要求审计人员有很强的专业判断、沟通协调能力和很高的行业熟悉程度,同时具备对发债项目主管部门发布的各种关于发债具体管理文件的较强理解能力,只有在综合了上述所有能力后,才能在具体审计工作中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审计服务工作。
标签:企业债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项目公司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会计政策论文; 投资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