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研发网络:概念、模式与研究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念论文,模式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组织对知识、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的需求日趋复杂,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由于推动创新的重任无法由单位个体独自承担,因此,组织间相互协作、相互连接,形成开放式的协同创新研发网络成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跨学科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使得传统组织边界日益模糊、商业模式迅速演变,各类创新资源日趋分散化,企业难以掌控,使创新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纷纷游离于固定组织之外,由此带来影响创新的关键资源持续在组织外部累积。如何获取影响创新的外部关键资源,成为组织研发活动的难题。古典演化理论体系中的过程模型指出,创新资源唯有合理应用,方能体现其价值。由此,基于“开放、易用、节约、创新”理念的众包研发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众包研发网络,突破了传统组织边界,主张利用大众智慧解决组织研发过程中的各类难题。然而由于社会网络中典型“弱关系”的影响[1],个体和组织在参与网络众包研发过程中,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核心竞争优势壁垒和信息不对称等多重因素影响,普遍存在外部关键资源获取与共享障碍。作为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的代表,众包目前多应用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和有明确需求的创意设计等领域,而该模式的普遍适用性、关键资源的获取与共享以及如何搭建从众包到资源共享的桥梁等相关研究尚不明确。 面对层出不穷的众包研发实践以及众包研发参与主体对外部关键资源持续增长的需求,本文试图从众包模式的普适性、以众包为主要模式的研发活动及关键资源的协同等方面,对众包研发网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归纳众包研发网络间资源共享的研究方向。 1 网络众包与众包研发网络 1.1 网络众包与其商业模式分析 2006年,美国《Wired》杂志首次提出网络众包(Crowd-sourcing)概念,即用来描述一种基于互联网来分配工作、发现创意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典型的分布式问题解决方式和社会生产模式。由此可见,众包也可称为网络众包。 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创意,网络中的“志愿者”们也愿意将业余时间用于解决他人提出的问题,并收取相比于传统薪酬标准的较低报酬,或是暂无报酬而仅为了获取潜在报酬机会,抑或是为了实现帮助他人的价值体现和自我满足感。众包概念一经提出,其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联合企业、大众与社会的新型合作创新模式,立刻引起了学术界与商界的广泛关注。其最早在互联网科技行业十分盛行,随后蔓延至各个行业。 面对竞争多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关键资源,实现相互协作,发挥共享效应。广义上来说,众包是一种分布式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它能够为组织挖掘大众创意、解决组织与生产研发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新途径,为组织有效控制研发与创新成本,实现突破性创新。近十年,众包模式推进了网络技术与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融合,成为实现创新型高技术社会形态的重要路径[2],是探索新经济的重要趋势。 InnoCentive、P&G、Amazon、Facebook、IBM、Google、Cisco等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交互式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基于网络众包的创新模式,获得了超预期的创新成果。众包的演进过程表明,这种新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与当今社会的个性化服务更契合,能够更好地体现用户参与的持续性,有利于提高开放式创新效率,进而全面提升互联网产业升级质量。 1.2 众包研发网络及模式分析 在迅速演变的复杂网络环境中,创新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业界和学术界对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日趋重视。“十二五”期间,我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务,国家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以谋求经济长远发展的国际主动权,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众包凭借其分布式商业模式的适用性[3],迅速占领互联网商业研发市场的主导地位,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针对研发网络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研发网络分散化、研发网络地理边界和技术边界[4]、外部知识搜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企业开放度等。本文结合诸位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众包研发网络的概念,泛指组织在互联网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将过去由内部核心团队承担的传统研发活动,通过充分调动集体智慧,以网络众包的方式交给大众来完成的做法。 关于众包研发网络这一概念,有以下说明:首先,在互联网开放式创新的大环境下,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不断重新整合,同时,更注重组合资源效用的提升[5];其次,基于众包模式的研发活动大大拓展了研发活动的地理边界和技术边界,同时,又有效降低了研发成本;再次,大众智慧为组织实现突破性创新和落后赶超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4年,《自然》杂志(Nature)多次对众包研究主题进行报道。其中,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1998年菲尔兹奖得主Timothy Gowers从2009年发布一个未完成的数学定理并邀请读者共同证明,到2014年建立Polymath概念及专门网站,形成了数学研究的全新模式,即任何人都能参与提问、讨论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且大家协作解决。2013年12月,一篇题为《RNA design rules from a massive open laboratory》的论文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杂志上。该论文署名作者多达3.7万人,其中,专业科研人员只有10人,这也是众包实验结果第一次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2014年5月,《自然》杂志报道了MIT神经科学家Sebastian Seung与同事设计的一款在线脑绘图游戏软件EyeWire,他们将新的机器学习方法与众包方法相结合,重绘无长突细胞和双极细胞的连线图。研究吸引了12000名公共成员参与游戏实验,获取了视网膜方向感研究的重要数据。在这种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协同创新的研究模式下,众包参与用户可以远程访问真实的科学实验室。在云端科技的现实、有力支撑下,科学研究者可以外包枯燥的实验,从而将精力集中在问题的核心部分。 由此可见,众包这种全新的研发方式已经开始在科学研究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与变革。现有研究表明,数学、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药物学等相关科学研究领域较为符合网络化解决特点。在公众对该研究方法普遍接受、科研工作者日趋涉入及资本的大幅作用下,众包研究前景十分广阔,并有趋势成为日后科学研究主流的方式[6]。一些公司利用现金奖励的方式鼓励人们参与解决问题(如InnoCentive),其前提是问题要有吸引力。哈佛大学Karim Lakhani教授指出,应用众包解决问题的3个关键因素是:①设置正确的问题——因为含糊不清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②合适的奖励——因为缺乏激励机制会使问题无人问津;③专家团队参与评估——若没有对问题答案的监督和评价,众包就会失去意义。 2 众包研发网络模式的普适性及关键应用 2.1 众包研发网络的普适性 尽管如此,在不同科技创新研发商业模式中众包是否具有普适性呢?影响其普适性和应用价值的关键是什么?2012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从事战略管理和创新研究的教授Yves Doz、INSEAD高级研究员Keeley Wilson以及博斯公司合作,在全球范围进行商务调研,倡导跨国公司创新研发网络国际化,并在其著作《Managing Global Innovation:Frameworks for Integrating Capabilities around the World》中指出,应建立全球化创新平衡网络以应对创新竞争的挑战。作者认为,企业是否采用众包这种分布式商业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众包与创新活动复杂性之间的权衡取舍。根据图1创新曲线的分析,当创新知识转移复杂、共享难度较大时,一般采取单点创新,如图1左上角所示;当创新知识相对直观并具有一定共性和数字可传播交流模式时,以分布式为基础的众包模式具有明显优势。 图1 基于知识复杂程度的全球创新进程演化 近两年来,研究人员尝试引入多学科研究视角,梳理众包模式的内在规律及发展过程,将创新作为众包研究的突破口,梳理众包模式下分布式创新、协同创新的发展趋势,分析产品及工艺创新向商业模式创新的转变,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再到协同创新的跨越,从渐进式创新到突破性创新的飞速发展,以及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科学创新的本质变迁。 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非契约式的合作组织,成员间关系松散,不存在知识、技术、信息、人力等各类关键资源共享的强制措施;同时,关键资源之间多为非正式合作关系,而且依赖于组织成员的自发意愿或与他人分享资源的潜在预期。尤其是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典型的“弱关系”导致成员之间不熟悉、不信任,这些都为“搭便车”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即组织成员在免费享受其他成员提供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的同时,并没有付出应有的贡献。这种行为将导致更多成员加入机会主义队伍,从而大大降低网络资源协作水平及创新绩效。 图2 关系图谱中的强弱关系及其影响力 2.2 众包研发网络模式的关键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众包在科学研究及组织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的人群日益庞大,相关项目开展也逐步深入。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针对IT机构和用户发布了2014年及未来重大预测:到2017年,将会有50%以上的制造商通过众包获得75%的来自消费者的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到2015年,使用众包解决方案的消费品企业将比不使用企业的收入提高1%。 现有研究表明,众包能否融入日常研发网络工作,首先取决于众包研究路径。目前提供专业众包服务的平台日益增多[7],但由于处于发展初期,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平台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其次,取决于研发人员对众包研究的接受程度[8]。多数研发人员仍处于“半封闭”工作状态,基于开放、自由与分享的互联网思维与科学研究和组织核心竞争力思维理念的现状格格不入。对于互联网商业公司而言,众包模式蕴含着巨大商机,众包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势必成为下一轮商业运作的主流载体。受商业利益驱动,这类组织自然会涉及众包研究,通过自营或资助项目的运作方式,挖掘有用的线索以及潜在客户。针对这种现实利益的驱动,不禁提出“众包研发网络是如何演化形成并有效作用于商业运营的”? 上述基于众包的科学研究项目中,部分参与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如Gowers发起的Polymath项目;部分参与者则不需要具备专业背景,如星系动物园计划(Galaxy Zoo)在项目进行的第一年就召集了150000个实验参与用户。无论参与者专业与否,都是研究人员基于具体科研问题搭建的众包实验平台。众包是基于个人的选择,体现了公众参与式的一种文化[9]。相对于外包单向的分包模式,众包体现了业余爱好者的参与,此处的“业余”并不是指“非专业”,而是指拥有“业余”时间和“专业”或“非专业”的参与热情。就此而言,什么样的研发活动适合采用众包模式?众包研发活动参与主体在实践中如何互动?怎样鉴别参与主体在众包实践中的策略如何产生最大收益?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资源依赖理论指出,各种组织始终坚持降低对其它组织在重要资源供应方面的依赖性,并尝试影响周边情境以确保资源供应。Gowers的数学研究构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非都令人满意,许多学者对此也持谨慎态度。同时,诸多基于互联网的游戏实验对参与者人数的需求远远高于现有参与人数,研发机构对项目的预期和设计与具体项目都会有所差别,而众包项目的部分甚至核心资源供应需依赖于外界组织。其中,因为缺少资金激励[10]、参与者太少、工作质量低下、个人对项目缺乏兴趣、全球性的语言障碍或大型众包项目的管理经验缺乏,失败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鉴于此,怎样确定众包能够有效提升项目效率与促进创新呢?众包研发网络中的各类关键创新资源如何实现有效共享呢?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国内对众包的研究尚属初期阶段,商业领域的运用也相对表面化,只是将众包作为一个信息服务中介机构,而没有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商业模式应用,将之提升到组织战略层面。那么众包与外包、开源、众筹等之间的关系如何?众包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呢?一项调查表明,只有10%的受调查组织真正实施了众包规划。既然众包是如此有前途的商业模式,为什么没有得到组织的普遍认可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企业不知如何将众包为己所用,尤其是如何将众包与现有商业流程相结合。 3 研究展望 尽管当前众包应用范围较广,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产业创新成果,但是部分研究人员也提出了质疑——在新一轮的基于互联网科技的产业升级契机中,基于互联网的集体智慧是否被高估了?因此,未来研究应揭示众包研发网络关键资源协同共享路径,从而为互联网企业更好地利用众包研发、实现战略效益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 3.1 众包研发网络能否实现关键资源协同共享 互联网行业的科技创新步伐日益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随之产生巨大变革,网络众包商业模式的普遍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尤为凸显,网络众包在当前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影响深远[11]。众包研发和研发网络分散化是近年来管理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抓住众包商业模式的有利契机,实现科技创新乃至产业结构升级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专注于众包研发网络中如何实现关键资源协同共享。该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众包研发网络参与主体是否应当实现关键资源协同共享。可以通过构建三维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众包活动中的发包方和接包方在众包策略选择过程中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仿真校验,用以验证众包研发网络中的资源是否应该协同共享。 3.2 众包研发网络如何实现关键资源协同共享 在得出众包研发网络实现关键资源协同共享、获得相对收益最大的研究结论基础上,考虑到众包活动的复杂性、参与主体多样性以及网络大众对创新商业模式的接受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真正实现关键资源协同共享是本研究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研究尝试寻找介于众包研发网络和关键资源协同共享的中间桥梁,通过对经典文献的梳理,发现价值获取是众包研发环节中的内在核心价值体现。通过对价值获取理论的细致梳理,借鉴创新资源获取理论和商业模式经典模型,找出价值认同这一影响众包参与程度和关键资源协同共享关系的中介变量,并根据假设构建理论模型,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应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用户参与众包研发活动的真实体验数据,验证价值认同在众包参与程度和关键资源协同共享之间的重要作用。 3.3 探讨基于众包案例的资源协同共享商业策略 基于以上研究,未来可进一步梳理国内外众包经典商业案例,从不同视角对众包案例进行归纳分析,从众包起源到典型商业代表的列举,从竞争型众包模式到合作型众包模式的对比分析,从威客到人力资源众包再到政府众包,分门别类地详细论述经典众包案例的发展及演进过程,探讨众包研发网络资源协同共享商业策略,同时,详细说明本研究的切入点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进一步验证众包关键资源协同共享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在此基础上,论述上述案例对商业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指导意义,探讨众包研发网络关键资源协同共享的商业策略。标签:众包论文; 众包模式论文; 商业模式创新论文; 协同创新论文; 项目组织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协同设计论文; 移动互联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