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银行业应思考的三个问题_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21世纪:中国银行业应思考的三个问题_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21世纪:我国银行应思考的三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论文,银行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商业银行在经历了20世纪最后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后,带着经验与教训,更带着希望,迈入了21世纪。在新的世纪,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大各项改革力度,另一方面,对未来经营要作更多的思考,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应引起国有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一是法律问题;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经营现状能否适应今后发展需要的问题;三是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影响与压力问题。

一、关于对法律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重要地位认识问题

在21世纪新的经营环境中,法律将是国有商业银行立行之本,这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认识和理解。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某种角度讲也是法制经济,是一个有序的竞争性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之一的金融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实践表明,日趋完善的金融法规、执法完善程度已使国有商业银行深刻体会到,任何不合法的经营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符合法律规范的经营行为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今后经营发展应注意一切行为以法律为根本依据,合规合法的开展各项金融业务。

2.二十年改革的成就之一体现在我国的普法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果。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和其他行为主体都不断增强了法律意识。从国有商业银行接触的客户群体看,他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如果我们忽视自身的法律意识培养和建设,对开展业务显然是很不适应的,极可能造成不少本可避免的经济纠纷,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形象受到损害。

3.国有商业银行应注意自身在各项金融活动中,充分认清自我的法律地位、角色,应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开展各项业务。具体在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国有商业银行在认识到自身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同时,更要十分清醒地知道,自身也是经济活动中当事的一方,与另一方或他方都是平等的法律行为主体,既不能强加法律所不允许的任何条件予对方,也不能为谋取自身不正当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一切须依法而行;(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特别是经营机构都要有“授权”概念。“授权”是各商业银行依法律规定根据一级法人及本行分级管理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方式,各分支机构决策者都必须依权负责,以责定权,超越一步即为违规。这样我们的各级经营管理者才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三)银行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在于要与各行业打交道,势必涉及到各种行业法规和有关经济法律,其经营活动必将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故而,每一位银行员工去塑造一个良好的依法经营的整体,应成为21世纪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努力的方向。

二、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现状能否适应21世纪银行业竞争需要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形成较为稳定,良性的经营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国内兴办了各种类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进了外资银行,形成了多种银行经营金融业务的格局,在探索银行业经营方式上作出有益的尝试的同时,也为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二是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的分开,使国有商业银行向商业化经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三是通过立法形式,确立金融法则,进一步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规范了其经营行为。四是近几年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更加重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和金融风险的防范,如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采取债权转股权方式,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不良资产剥离出来进行处置,以降低其不良资产占比。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无疑增强了国有商业银行今后的竞争力,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并未因此得到改善,效益不佳,资产质量低下,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向其他新兴商业银行流动的趋势仍在加剧。这表明,国有银行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此,一要突出完善现有的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其完善标准应是是否适应经营和竞争需要,特别要防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银行不注意自身改革的倾向。国有商业银行还应注意在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上下功夫。至于用人机制关键是能否将人作为一种资源加以科学配置与应用,能否创造出留住、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二要注意改革的配套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好坏除自身经营素质外,主要取决于放贷对象。国有商业银行的放贷对象经营不善,对银行信用构成威胁并非是国有商业银行所能根除的。近年来,我国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低下,而为改变这一状况的多种政策并未完全奏效,更有各种逃、废、悬银行债权的不合规改制,严重危害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对合规合法的改制,银企应共同参与协调,既要保全信贷资产,又要促使企业经营步入正常经营的轨道。对于逃、废、悬银行债权的行为应列入《刑法》制裁范围。三要逐步增加资本实力,提足呆帐准备金,改革目前银行呆帐核销的方式。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的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损失类贷款要相应提取100%的呆帐准备金,经认定后应由国有商业银行自我核销。但这需视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状况逐步进行,否则步子过快,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可用资金量减少,反而适得其反。

三、关于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问题

我国加入WTO后,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将在五年内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将迅速拓展在国内的商业银行业务,五年后将开始为我国居民提供个人服务。届时,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剧烈程度可想而知。要通过竞争吸取外资银行成功经验,从而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素质,应看到短期内或一定时期内对国有商业银行影响的不利面:

1.外资银行总体的经营机制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强。这不但表现在其具有百年的经营历史和多年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更在于其近年来在我国已有较深入的实践过程。这对于刚刚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化而来但并不健全完善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无疑具有很严峻的挑战性。

2.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其业务的全面开展,必将加剧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外流现象。一是外资银行业务拓展需要熟悉当地经营环境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具体熟练的操作人员;二是其出于经营成本考虑,会将吸纳人才的目光投向我国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培养了不少金融人才。而这些人员深知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弊端;人才吸引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相对脆弱的用人机制产生一定冲击。到那时,人才外流现象不再是国有商业银行用何种限制手段所能制止住的。

3.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体制等因素影响,资产质量低下,效益不佳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现象。面对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和潜在风险,即便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沉重债务采取了债权转股权的方式,仍不能在短期内解决根本问题。这一状况,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难以与外资银行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4.外资银行的进入,鉴于其在技术、管理、人才方面的优势会大举进入我国的朝阳产业。这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行业发展及产业现状,其前景好坏、层次高低已较明显,外资银行由于上述三方面的优势,其进入朝阳产业的速度将很快。除此之外,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国有商业银行构成较大威胁的业务领域还反映在对居民个人的金融服务,这一直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薄弱之处,而居民个人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5.外资银行的进入不是对银行业单方面的影响。加入WTO后,我国的产业也将因受到严峻的冲击而发生一定变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产业风险的变化和转移情况下,会因调整不及时及竞争优势弱而承受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

上述三个方面,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21世纪的业务经营而言,意义重大。因此要关注金融改革进程,深刻反省我们自身的不足及产生原因,大力改革不合理的机制,寻求在金融市场开放中发展的切入点,只有这样,国有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在21世纪有所作为。

标签:;  ;  ;  

21世纪:中国银行业应思考的三个问题_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