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防护技术论文_胡艳茹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1106)

摘要:在总结保护就地化现状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就地化保护方案。针对跨间隔保护,比较了有主机方案和无主机方案的特点,着重论述了主变压器有主机保护方案和母线无主机保护方案,指出了就地化保护的关键技术问题,总结了目前就地化保护装置研发的进展情况,对就地化保护的应用情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防护;跨间隔保护技术

0引言

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节材、节地、节能”等要求日益凸显。变电站建设趋向于土地占用少、工程造价低、建设周期短、运维便捷等特点,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也为变电站建设模式改变创造了条件。通过优化智能变电站布局,逐步推进二次设备就地化,是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次设备就地化有利于节省电缆,简化二次回路,使二次回路更加清晰、简单、可靠;减少主控室、保护小室建筑面积,节约投资;减少施工的工作量,方便运行维护。

1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防护的实际问题。

1.1系统可靠性降低

与传统站相比,智能站继电保护传输与转化系统中增加了“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这两个中间环节,虽然减少了电缆长度,减少了由长电缆带来的直流接地、电流互感器饱和等隐患,但却因此增加了保护整组动作时间,从而降低了系统允许传输的最大功率,影响电网经济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通常就地安装,运行环境恶劣导致设备本身的故障率也较高,其故障率达到常规二次设备的2~4倍,单一设备的故障往往造成多套保护的不正确动作,进一步降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1.2运维工作量增加

与传统站相比,智能站的设备数量有增无减,新增了大量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和交换机,新设备故障率往往较高,进一步加大了设备运维工作量。“六统一”并未规范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与一次设备的接口,而且智能站设备状态检测困难,设备接口和运维手段的非标准化增加了运维检修的难度。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每年新建近1000座变电站,而运维检修人员定岗定编,基本没有增长,导致当前人员承载力已严重不足。

1.3占地面积大、能耗高

与传统站相比,智能站依旧保留了继保室,变电站面积与传统站相比基本相同。通过户外柜、预制舱等就地化方式安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继保室面积,但由于其依然按照屏柜模式安装二次设备,减少的面积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现有二次设备防护等级低,户外柜需要加装空调等热交换设备,才能装置正常运行,大量的热交换设备产生了更大的能耗和设备成本,有违经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

2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防护的实现方案

下面以单间隔保护方案为例,作为简要介绍:

110kV及以上的单间隔保护主要有线路保护和母联/分段保护,就地化实现方案基本相同,本文以220kV线路保护为例进行单间隔保护方案的阐述。按双重化原则,线路间隔配置两套相互独立的保护,每套线路保护均具有完整的主后备保护功能,第一套线路保护(A)和线路测控接入A网,第二套线路保护(B)接入B网,实现方案如图1所示。每套保护采用模拟量电缆直接采集本间隔的二次电流及三相电压、线路同期电压;用电缆直接跳闸,并采集必要的断路器信息。线路保护具备SV和GOOSE过程层共口输出功能,供站域等其他保护使用。

图1 220kV就地化线路保护实现方案

3实现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防护的关键技术

就地化保护后,面临两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运行环境的电磁兼容和环境防护问题,跨间隔保护数据同步问题。

3.1运行环境要求

就地化保护装置安装在一次设备旁边,所处电磁环境复杂,干扰强度远大于保护小室,超过了现有的继电保护通用条件。就地化保护装置需要对EMC方案做增强设计,同时可采用分布式开关场二次等电位接地网技术,保证装置在电磁环境下可靠动作。就地化保护安装环境恶劣,尤其对于户外变电站,保护装置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保护装置满足标准化设计要求,接口密封采用特殊工艺处理,满足防水、防尘、防误等具体要求;

(2)满足运行环境要求,能抵御所在地区高温、严寒、盐雾等自然环境;

(3)机械强度设计能抵抗恶劣环境冲击和机械振动。针对不同环境条件的装置,应有与之适应的技术标准。

3.2跨间隔保护数据同步技术

跨间隔保护就地化后,需要采用时间同步技术,保证各间隔子机精确对时。目前,针对环网数据同步技术,普遍将环网内的报文传输时延分为传输时延和驻留时间两部分,采用对称算法计算节点间的传输时延,增加驻留修正时延后,再利用插值同步算法实现同步对时。采样同步目前主要有3种形式:基于外部时钟的采样、点对点采样、基于采样(中断)事件的采样。针对跨间隔就地化保护,基于外部时钟的同步,在时钟异常时系统不稳定,一般不采用;点对点采样,对保护子机采样率要求高(80点/周),环网流量负荷大;所以,跨间隔保护采样适合采用基于采样(中断)事件的采样技术。

3.3光旁路技术

为解决单间隔检修或退出不影响母线保护的问题,引入光旁路技术,主要使用到光开关(Optical Switch),是指具有光路倒换功能装置,通常用于网络的故障恢复。在环网中相邻的三个间隔,如果间隔2需要检修或因故障退出,此时就需要把这个节点从环网中旁路掉,保持环网的正常双向通信。光开关有2种运行模式,如图5中光开关2内部实线所示,此时运行于正常模式,间隔2仍跟环网其他子机有通信;当运行于旁路模式时,如光开关2内部虚线所示,此时内部光回路切换,光开关1和开关3形成直接通路,如此实现单间隔隔离,对于增加新间隔时也通过此旁路开关实现。

图2 光开关接线示意图

3.4容错设计

为了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很多环节加入容错设计,具体有如下几方面:1)采样由FPGA直接采集,当某间隔CPU异常复位等导致该间隔保护异常退出时,不影响采样数据的发送,其他间隔采样正常,整体保护仍正常工作;2)根据告警类型及对装置的影响程度,自适应闭锁及开放保护;3)基于环网数据共享,间隔之间相互共享其内部信息,设计了基于多Agent的容错判据,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

3.5就地化设计

为实现一次设备复杂的电磁环境,分阶段将母线保护就地安放,如表2所示。因光口数量及插件个数远远小于集中式母线保护,低功耗满足就地化要求。目前仍需放置于预置设备舱,采用通用接口跟外回路相连,待技术成熟后,可直接就地安放于一次设备旁。

表1分布式母线保护分阶段就地安放

4结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二次设备就地布置已是发展趋势,保护就地化可以简化二次回路,提升保护性能;减少屏柜数量,进而减少建筑面积,同时减少光缆数量;减少运维工作量,实现降本增效。但是,目前就地化保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厂家、设计、施工、运维等共同努力,促进智能站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检修等环节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国平,王德林,裘愉涛,等.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16):1-11,26.

[2]王德林,裘愉涛,凌光,等.变电站即插即用就地化保护的应用方案和经济性比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16):12.

论文作者:胡艳茹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防护技术论文_胡艳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