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生意变成骗局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不要让企业变成一场骗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骗局论文,不要让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企业如果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持续不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在社会机体中承担和扮演相应的功能和角色。做到这一点,除了强有力的环境约束,还需要从企业的自觉自醒,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治理机制。否则,每个企业到头来都不过是一个骗局,每一项事业到最后都不过是一场梦,即使如三鹿、双汇这样外表看上去无比光鲜的企业,到最后都不过是“癌变”了的器官,能做的,只剩“摘除”和“化疗”。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企业的外部约束力量不可谓不强,可企业还是不断地“癌变”,说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内部机制。而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机制,就不仅需要建立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还要有能平衡企业长、短期利益和内外关系的公司治理;不仅要有明白财富责任的企业家,还要有能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内在要求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过程才不会变成金陵春梦。

战略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战略是企业和环境的平衡,是企业不断创造自己的内部优势,并将这种优势和外部机会不断进行融合的一个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一方面,企业需要从环境中获得资金、人力、信息、技术、物资等各种要素的输入,另一方面,它需要向社会进行知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因此,企业的目标、计划等一切战略活动就不能不考虑环境因素。外部的政治、经济、技术、法律、人文等环境不仅影响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也影响着企业战略目标的执行。从资源的角度讲,企业所能获得的资源优势固然取决于企业内部的转换能力,但作为转换前提的,是企业究竟能从外部环境获得什么样的要素输入。企业从市场中获取的各种有形、无形资源,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的政治法律制度,企业赖以运转的社会文化环境,都是决定企业能否进行正常的内部的生产和经营、决定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决定企业能否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实现自身价值的先决条件。种下的是跳蚤,无论如何也是转换不成龙种的。而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必然要与社会系统中的其他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不仅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影响企业,企业也影响各个子系统,并且影响整个社会系统。企业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企业公民,无论是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还是在战略目标实现之后,都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具体来说,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要从企业宗旨和使命、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战略措施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

1.企业宗旨和使命

企业宗旨和使命是战略企业家创办企业的根本目的和意图,是他为企业规定的主要任务与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企业是一个社会器官,社会分工赋予企业创造产品和劳务、满足社会需要这一基本责任。但是,社会需要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全部需要,它只能从某一方面去满足,企业宗旨和使命正是规定企业是从哪个方面去满足社会需要的。正是在这一层面上,企业通过确立自己的宗旨和使命来表明自己存在的价值,通过对社会某一方面做出承诺、履行某种社会责任、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来宣称自己存在的理由的。因此,企业使命本身昭示着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揭示着企业赚钱的理由。如果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不能从企业使命的角度来理解企业存在的理由,仅仅把企业定位为满足个别人或少数人需要的工具,在使命描述中过分的自私和狭隘,那么企业就很难从源头上去承担社会责任。理解企业使命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更好的理解企业的实质和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廓清企业使命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明白自己的战略意图,从而在企业创立之初就明白战略的终极目标,从而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2.企业战略目标

如果说企业宗旨和使命规定了企业朝什么方向、走哪条路的话,那么,战略目标就是规定企业要走到哪里、要走多远。尽管企业宗旨和使命本身可能已经规定了企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但企业的战略目标却不一定能够实现它。因为所有的企业目标都是基于企业的角度而不是基于社会的角度出发制定的,所以它就不可能没有错位,从而导致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企业的”目标实现了,而“社会的”责任没有实现。

要想在企业战略目标中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就必须把企业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履行社会责任”这样的手段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诸如“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严重污染环境”,“损害劳工权利”,“损害消费者利益”,“无视社会伦理及道德”等这样的无视企业社会责任的手段基础上。在目前情况下,还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指标直接纳入企业战略目标,从而改变企业历来的战略目标只体现企业需要而不体现社会需要的状况,

3.实现目标的主要战略措施

策略是否高尚是决定着一个企业目标是否高尚的重要依据。战略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基于战略措施。在“目标——手段”,“战略——策略”的链条中,后者从来都不是唯一解。如何在战略措施中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当作企业实现战略的主要措施,始终是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无论是具体的产品、市场、价格、促销,也无论是研发、财务、人力资源,还是品牌、运营、公共关系等。在市场竞争中,究竟是“屠城血战”还是“和平解放”,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都是一个需要选择的问题。企业必须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在策略描述中清晰地规定哪些招是绝对不能用的,而不是为了实现目标什么招都能用——为达目标,不择手段。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治理是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基础和平台。好的公司治理,不仅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的质量,而且能够平衡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使企业平稳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就是要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融入企业决策,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企业内部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统计和考核体系,建立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机制。

在内部治理结构上,首先要强化大股东的社会责任。公司章程需要明确载明大股东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责任条款,明确规定违反企业社会责任的处罚细则,使大股东在行使其投票权时能有所顾忌,不再仅仅关注其短期的经济利益。其次,要有效运作董事会。一方面要优化董事会的成员结构,增加社会董事或独立董事的数量,保证董事会成员结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在董事会下成立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责任委员会,专门负责审查企业决策是否违反社会责任;第三,要在监事会和监事责任中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监督内容,加强和完善监事会的制约和监督;第四,完善高管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仅要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个人收入和公司业绩相联系的绩效评价机制,而且要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个人收入和社会责任相联系的评价考核体系,从而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联系,把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去。

在外部治理结构上,政府、投资者、新闻媒体、社会中介机构、市场监管部门、独立研究团体等都要在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上有所作为,以促进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努力把企业发展和实现社会责任相结合。社会评价机构在评价企业时,不仅要对各种财务指标、利润指标和竞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且要对企业在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中发挥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还要对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作出评价,不仅强调企业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而且强调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自然环境责任以及人本、道德和伦理责任。外部环境能否建立起相应的评价、监督、激励机制,能否全面管理和监督公司的社会、经济绩效,是企业能否真正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践表明,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必将在未来的时间内以持续现金流的方式反映在其股价中。由于企业发挥的社会责任能够提升其抵御外部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有助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为股东价值最大化提供持续性保障,所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股东利益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背离和矛盾,反而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相互促进达到平衡。所以,在公司治理机制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的相互推动,就成为一个双赢的选择。

企业家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温家宝总理说过:企业家身上要流着道德的血液。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也讲过一句话: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明白,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有地位没有良知,都是残缺不全的社会力量。只有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才能把一个赚钱机器变成一个富有影响力的阶层,才能够赢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一个企业在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与企业家本人的境界有绝对的关联。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要实现转型,企业家自身也要转型,从意识和行为上符合企业公民的要求。

企业家必须全面提升个人的意识和能力,固化自己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对于企业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杨壮教授提出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应该积累四种资本:第一种叫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和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增加大量的人力资本;第二种积累,就是在物质积累之下,人和人之间一定要有一种能够互相融合、互相协作、互相支持的社会资本;第三种是商业的道德资本,这是我们在满足企业最大目标之后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和企业家德商;第四种资本叫精神资本,它是道德资本的价值基础。人力资本可以用智商来表达,社会资本就是情商,而德商和精神资本则是形成企业公民意识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理念,没有一种价值观,没有一种核心的价值体系,它不可能有企业的道德观念,也不可能增加自己的社会资本,当然也不可能实现向企业公民的转变。

企业家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外,还需要对下面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一,企业是什么?

站在社会的角度,企业是多元社会组织中的一元,社会分工赋予这种组织的一种特殊职能,是社会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无视这一点,换句话说,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企业,将被社会无情地抛弃。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它追求的是价值。组织是人的集合,企业是为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牟取利益的,它不光是为个别人牟取利益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不仅仅是保护投资者的制度,而且是使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取利益的制度。从企业谋取利益的手段上说,企业必须通过满足社会需要来获取利益,不想满足社会需要而只想获取利益的企业是不能长久的。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来说,企业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社会,一方面生产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另一方面却同时产生出社会不需要的各种危害。

第二,办企业为什么?

虽然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不能排斥企业家办企业的个人动机,现实中的大多数企业家也不是在创业之初就具有多么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的。但在个人动机以外,企业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是企业家还是商人,明白自己是在办企业还是在挣钱,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办企业。虽然办企业也要挣钱,但商人和企业家是不一样的,商人是为自己挣钱,办企业则是以企业作为平台,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更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崇高精神。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感受到的,不仅是掌控企业的风光,不仅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潇洒,而且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金庸先生所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企业家身上如果不能流着道德的血液,那么政治家就只能仰望星空。

企业文化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同的企业会因为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企业精神以及不同的行为规范。这种在企业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不仅可以影响企业的员工,而且可以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态度、决定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影响人们对问题的心理感受。人们在从事具体工作时会以这些文化和价值观为指导,并会因为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因此,企业要想承担社会责任,要想在经营实践和日常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企业公民的形象,就一定要先建立起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意识贯穿到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

要想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首先就要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中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即“利以义取”的道德观念,学习古代山西商人的精神,彻底摒弃“见利忘义”的思想。企业领导人首先要在思想上对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满足社会需要与企业盈利等一些基本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对企业公民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熟悉它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公司实践中不断进行升华和提炼,并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使企业走在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还必须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承担社会责任的各种规章制度。企业核心价值观是靠制度去贯彻执行的,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承担社会责任就只能挂在嘴上,因此,企业的制度文化中必须要包含社会责任的内容,以保证社会责任融入日常的行为规范,最终养成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习惯。

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社会责任,还要对员工进行教育。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必须将企业公民的核心价值观灌输给员工,不断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使所有员工发自内心地接受和热爱企业公民的活动,随时随地互相激励和监督,使所有员工都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通过大量的员工参与,使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效结合,不仅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全员覆盖,而且建立起员工与企业间的深度信任。

标签:;  ;  ;  ;  

不要让生意变成骗局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