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探讨论文_刘肖

对当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探讨论文_刘肖

刘肖

核工业井巷建设公司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城市里面的建设与规划的不断扩展加大,现代房屋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的遇到不良地基,而随着建筑共彻骨的实体高度的不断增加、结构荷载的日益增大,从而对施工地基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施工技术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换土垫层;软土地基;灌注桩

一、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概述

房屋建筑地基和基础都为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如果发生事故往往难以补救,甚至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安全性、使用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地基基础变形、结构变形的数值,发展速度和趋势;上部结构的安全度、整体性、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地基基础缺陷和加固上部结构的经济性和可能性。

除此之外,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严重性、隐蔽性、多发性和困难性的特点。

二、当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一)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目前在地基施工中,塌方是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地基施工时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层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坡度控制或是采取必要的支护方法等,这样就会保证基坑在外力作用下维持稳定性,不会发生大的变形,从而避免塌方的产生。因为一旦在地基施工中发生塌方,不仅会对地基工程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另外,如果地基在施工中发生塌方,对周围建筑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地基缺乏保护

地基在施工时由于要进行较深的基坑开挖工作,这样地下水较为丰富,特别在多雨地区进行施工时,充足的雨水对地基的施工会带来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在雨水充沛时进行地基施工时,需要做好防水和排水设施,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使地基进水,这样不仅无法使施工正常进行,同时也会对地基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地基施工中要对基坑内的积水进行清除,保证无积水,同时被水泡过的松软的土也要及时进行清理。

三、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一)地基基础的形式选择

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由地基基础进行连接,地基的载荷力来自地基基础传递的建筑物的重量。

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大,且地基基础的分布与上层建筑的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基本一致,在此情况下采用独立基础较为适宜;如果地基较为软弱,上层建筑物楼层较高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的优点在于与地基的接触面较大,但对于独立基础来说,其造价较高;如果施工现场土质较好,属于地下水位相对较低的亚粘土及粘土,则可以考虑采取人工挖孔灌注桩作为支柱。若地基的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属于软土的地基,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相关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二)换土垫层地基处理技术

现代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填土新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在建筑中对地基处理的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一些新的填土方法应运而生。

1、粉煤灰吹填法

由于粉煤灰具有透水性强的特点,可以利用粉煤灰进行地基的吹填,在降低填土的工期和费用的同时,同时还可以加速吹填土的固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中要将淤泥和粉煤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吹填,保证施工的均匀,进而改善土的固结性质,不仅对地基的牢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开发出来大量的土地。

2、DDC 灰土挤密法

为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减少地基的变形,需要采用 DDC 灰土挤密法来进行,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的施工工艺,用螺旋钻机在孔中分层注入灰土,分层夯实成桩,同时反复锤击使桩径逐步扩大,最终与桩间部分土组成符合地基。

3、IFCO 强制固结法

该技术主要是针对提高土体的固结率为目的的,是借助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进行的,对保证固结速率的顺畅,缩短工期以及保证混凝土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振密加固

振密加固方法是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包括表层压实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振冲挤密法和土桩法等。其中强夯法在建筑基地加固中应用较广泛。

强夯法主要是针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的方法,其所使用的工具是夯锤,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落下,利用落下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夯实土壤的效果,通过此方法处理的地基具有很好的强度和抗振动性。强夯法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技术细节:

1、施工前要进行试夯,调整确定夯点间距、落距、夯击数等;夯击时,选择合适的夯点,避免压缩变形的扩散角重叠,不出现地面隆起和翻浆。

2、夯击后要合理确定间歇时间,保证空隙水压完全消散。

3、在易翻浆的饱和粘性土上,可在夯点下铺填砂石垫层,以利空隙水压的消散,可一次铺成或分层铺填。

4、尽量避免雨期施工,必须雨期施工时,要挖排水沟,设集水井,地面不得有积水,减少夯击数,增加空隙水的消散时间。

(四)灌注桩处理技术分析

在处理房屋建筑建设项目的地基时,通常会运用到灌注桩处理技术。灌注桩处理技术分为三种,即旋挖钻孔桩、振动沉管桩以及人工成孔桩技术。

1、旋挖桩

旋挖钻孔桩具有以下优势:施工空间相对较小、精确度较高、劳动强度相对低以及成孔速度相对较快;该技术可以在处理风化岩地基、砂性土地基以及粘性土地基的工作中使用。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1)先完成测量放线工作,随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钻孔;

(2)钻孔完成之后,便可以安装导管以及钢筋笼;

(3)在灌注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导管情况,保证完成孔深的复测工作之后,才能进行水封。

2、振动沉管桩

振动沉管桩一般被应用于多层建筑的地基施工工作当中,如果地基当中存在大量软土,则更应优先考虑振动沉管桩技术。该技术的施工工艺为,采用锤子振动以及击打地基处理设备,以便使处理之后的钢管以及桩尖沉入土中,当钢管或者是桩尖沉入土中之后,桩孔便得以形成;在桩孔当中放入钢筋骨架,并灌注混凝土;灌注施工完成后,要拔出套管,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3、人工挖孔桩

如果建筑的地基当中含有大量石粘土层、粉质粘土层、粘土层,则可以采用人工挖孔桩技术进行处理;人工成孔桩的桩径通常为850 mm至1500 mm之间,其扩大头直径一般为950 mm至1700 mm之间;施工工艺为,先测量基础轴线,进行人工挖桩以及钎探;完成钎探之后,便可以进行验槽以及下放钢筋笼,最后一步施工工序为灌注混凝土。

(五)预压地基处理技术

该方法主要是针对软地基的处理施工方法,预压地基处理技术的实施要点包括在建筑物施工之前,在建设场地上面加负载(目的是排除土体中的水分),排除水分后土体中的空隙会减少,从而使土体的密度增大,确保了地基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该施工技术可以分为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两种。如果施工地软土层的厚度小于4米,一般需要采用塑料排水带进行处理,而进行堆载预压法的处理深度可达到10米左右,在真空预压处理方法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地基内部加排水竖井,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地基处理深度能达到15米,而且能够有效预防地基发生沉降,并且能确保地基的稳固性。

参考文献:

[1]刘建设,张卫国.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

[2]彭第,潘殿琦,李海礁,等.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3.

[3]刘文超.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探讨[J].云南电力技术,2012.3.

论文作者:刘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对当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探讨论文_刘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