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论文_杨冬林

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6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95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AS和SDS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经全面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明显好转,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利于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心绞痛;心理状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患病人数逐年增长,对于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已经成为临床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特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95例做为研究对象,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95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检查并依据国际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确诊[1]。纳入标准:患者无精神、意识障碍,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患者无伴随性恶性肿瘤;患者无药物使用禁忌症;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机制有严重障碍;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将95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年龄62岁到81岁,平均年龄(73.21±2.67)岁;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65岁到79岁,平均年龄(73.85±2.64)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指导用药,基本生活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心理护理: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容易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例如紧张、焦虑、抑郁、恐慌等,患者入院后加之对环境的陌生,心理压力增加,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其陌生感,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主动倾听患者的陈述,了解患者的想法,并给予肢体、语言上的鼓励,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病情的困扰,所以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多关心患者,不要给患者过多的心理压力,应从多方面照顾好患者,给予患者关心与鼓励[2]。

1.2.2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宣传教育,让患者对疾病有深入的认识,疾病的产生、发展等可以具体的了解。对患者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对患者饮食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应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盐,高蛋白,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对于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少食用。患者的生活习惯应早睡早期,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对于有吸烟喝酒的患者应鼓励戒烟戒酒,并做到少食多餐,切记不要暴饮暴食。患者应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应注意循序渐进,应以有氧运动为主,不要过于激烈,避免饭后即刻运动。

1.2.3用药、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为患者讲解各类药物的效果、用法与用量,告知服药禁忌与副作用,说明按时、规范用药的重要性。治疗期间使用血管扩张类药物时患者或出现头胀、头晕、面色潮红,应向患者解释清楚,避免患者紧张[3]。重点关注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早采取处理措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老年人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以高维生素、低胆固醇、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食物为主,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绝对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排便顺畅;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8h以上睡眠时间,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度活动锻炼,避免剧烈运动,且出现身体不适立即停止活动。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AS和SDS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满分为80分[4],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老年心绞痛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加之病情的困扰,容易产生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治疗的依从性、护理等都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部分老人容易产生轻生的想法,所以对老年心绞痛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具有积极的意义[5]。本次研究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放下心理包袱,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并叮嘱家人多对老人关心,给予老人家庭的温暖,使老人抛去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接受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对疾病有深入的认识,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并且对患者的用药、生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全面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明显好转,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利于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艳.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7):42.

[2]张金花,毕艳玲.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323.

[3]陈娜.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345-346.

[4]杨晓娟,宿淑琴,孙玉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指导.现代预防医学,2012,4(12):3033-3034.

[5]翁秀红,陈溢玲等.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575 -578.

论文作者:杨冬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论文_杨冬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