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浅浅的浏览取代严肃的阅读_文学论文

不要让浅浅的浏览取代严肃的阅读_文学论文

不要让浅浏览代替严肃阅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严肃论文,不要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一部电影到第3分钟还没有出现爆点,如果一本小说用了三章还没有亮出包袱,如果文章超过300字还不分段,那么,它就不值得我在上面继续花时间了。”自由撰稿人米兔承认自己就是被按了快进键的中国人。

      “有了搜索引擎,还要知识干吗?百度知道就行了,我不需要知道。如果百度搜索不到,我一般就不管了。”大学生艾米竟然以自己的不求甚解为荣。

      确实,互联网的知识储存功能助长了我们的惰性,使一些人认为,不仅对知识的记忆不必要,甚至连了解都可有可无。5分钟的视频和500字以上的文章都嫌太长,所以,大家干脆以浅浏览代替深阅读——浅阅读在强化我们的反射反应、视觉处理能力的同时,让我们损失了深度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文学评论家、美国人斯文·伯克茨在《古登堡挽歌》中,认为电脑和其他电子媒介正在摧残人们深度阅读的能力。比如他的学生,由于电子设备的普及而变得习惯略读、扫读,他们已无法像自己那样沉浸在一本小说中。

      就连知识圈内部都丧失了长篇阅读的习惯。英国“钱钟书”大卫·洛奇发明了羞辱游戏,学者们趁酒意说出自己没读过的经典,冠军是承认没看过《哈姆雷特》的英国文学教授。梁文道在他的书里讲了一个段子,说他读了《生命与命运》,逢人便说这是斯大林时期的《战争与和平》,其实他根本没看过《战争与和平》。有网友说:“没看过《战争与和平》很正常,谁愿意花几十个小时啃这种大部头,这个时间可以浏览多少网页看多少冷笑话?看书这件事,性价比太低啊。”

      不少人承认,上一次认真看完的纸质书是金庸或者亦舒的,而网上的长篇能忍下来的也就是玄幻、穿越和言情之类的了。一位出版社资深编辑说,现在图书市场上,就养生书和成功学最好卖,稍微深刻点的,能卖到2万册就算是奇迹了。

      浅浏览当然更能适应这个浮躁和功利的时代。我们被网络异化成简单的信号处理器,短暂的记忆里闪现着各种混乱无序的信息。要命的是,我们越来越少地去仔细品味并消化信息。

      阅读分两种,一种是段子笑话小品文,它们聪明、讨巧,是速朽潮流的佐餐,甘甜又抚慰人心,阅后即忘;另一种则是严肃阅读,读者需劳心费力,深入思考——大部分读者在这种自我博弈中“挂”掉了。

      严肃阅读不是用碎片化的信息填充时间的缝隙,也不是为了考试升职过日子,而是进入伟大者用深邃文字构建的另一个空间和世界,引领心灵超脱琐碎现实利益的拨弄,无视脚下的磕绊和陷阱,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精神变得自主、广阔、深刻,从容淡定地行走此生,充满人的尊严。

      所以冯唐说:“一年至少要读4本严肃书籍。严肃书籍的定义:是通常在机场买不到,不是近5年出版的,不是你看了能不犯困的。”

      读书是一生的事。让我们沉下心来,检点亘古以来人类留下的经典书籍,一点点地品味分享前人积淀的大悲欢、大智慧,体会先人的人格境界,完善并拯救自我,给生活增加情趣,给生命增加密度,让心灵自由、平和、谦卑。

标签:;  ;  ;  

不要让浅浅的浏览取代严肃的阅读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