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效力: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采购论文,优先权论文,效力论文,形态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返日期:2015-06-26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34(2015)04-0132-13 doi:10.3969/j.issn.1672-0334.2015.04.012 1 引言 为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制造企业将注意力转向整个供应链,企业与供应商间的供应关系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1-3],采购职能的战略性角色逐渐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共识[4]。但实践中采购职能管理的战略性价值并非必然实现,也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5-6]。如何确保采购职能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其潜力和战略性价值,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为更好地理解采购职能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从形态观理论出发关注采购管理实践间互动和互补关系、厘清不同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协同效应是关键[7-8]。此外,已有研究认为采购竞争优先权对采购管理实践的实施效果有重要影响[5,9],依照采购竞争优先权设计并实施相应合理的采购实践活动是有效实现采购职能战略性价值的关键[10]。但面向不同采购竞争优先权应实施怎样的采购实践活动目前仍不清晰,尤其结合形态观理论,各采购管理实践间互动和互补会形成哪些类型的采购实践形态、面对特定采购竞争优先权时哪种采购实践形态更有效,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缺乏清晰认识。 综上,从形态理论视角出发,基于交易型、协作型和发掘型3种采购实践形态,本研究面向不同采购竞争优先权如何实施采购管理实践问题,实证探索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 相关研究评述和研究假设 2.1 采购实践的形态研究视角 采购管理实践是围绕企业所需原材料或服务,发生于从供应商处获取到进入生产环节整个过程的相关运作管理行为,是企业采购职能的直接体现[4]。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众多学者证实部分采购管理实践会促进企业与供应商间资源和知识共享,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独特资源[11-12]。已有关于采购管理实践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两个脉络,一个是研究采购实践活动对采购绩效及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另一个是研究采购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或策略。采购实践活动主要涉及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开发、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供应商集成和制造商-供应商关系管理等[13-15]。对于采购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或策略问题,学者们分别针对供应商选择标准、供应商评价策略、供应商开发类型等内容进行研究[16-17]。深入分析发现,都是在解答采购职能对企业有什么价值及如何实现这些价值。这些研究是理论界探索采购职能对企业价值贡献的重要成果,为企业认识和理解采购职能的价值及管理本质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实践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尽管如此,更多事实证明理论界和企业界对采购职能的理解仍不到位,不少研究证实采购管理实践的负面影响[18-19]。相同的采购实践在帮助一部分企业改善绩效产出的同时,对其他企业却毫无益处,采购实践的通用效力具有局限性。采购职能是企业间资源交换过程中资源获取各行为的总称,代表一种惯例活动。随着企业间供应关系的变化,采购职能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但采购职能各实践活动反映的仅是按照惯例企业应具备的相关管理行为,至于应选取哪些实践、各实践应如何实施等问题,则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20-21]。此观点也符合权变理论相关论断,追求采购实践的通用效力是不合理的,也是导致企业实践中相同采购实践实施效果截然不同的重要原因。此外,已有研究显示出的单体实践视角是造成这种不理想结果的另一原因,单体实践视角忽视了采购职能的整体性,未考虑各采购管理实践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 已有研究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采购职能对企业的价值贡献,需要从形态观理论出发,关注采购管理实践间互动和互补关系,厘清不同采购实践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协同效应[7]。形态理论侧重一系列相关联特征或要素的组合,认为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出的组合状态或功能也有所差异。组织形态特指一系列组织相关特征的组合状态,战略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管理实践等均被证实可形成功能不同的各种形态或类型。学者们也已开始用形态理论探索采购职能相关管理实践问题[7,8,22],但关注点较为分散。Cousins等[23]用聚类分析方法识别出4种类型的采购职能,证实各类型对企业不同战略目标的作用大不相同;Das等[24]将供应商集成视为包含内部和外部管理的实践捆绑,强调供应商集成是企业生产、采购和供应商之间集成管理行为的协同结果;陆力斌等[25]用供应商选择标准和整合机制将供应战略分为敏捷、精益和传统3种形态,并证实不同供应战略形态中各供应管理实践存在较大差异,且对生产绩效的影响程度和效果也各自不同。但对于本研究所关注的采购职能各管理实践间互动和互补可能形成的采购实践形态,在已有研究中未能找到理想结论。 对各采购管理实践的不同侧重点和不同实施方式等进行有机组合,将产生功能不同的形态类型。采购实践形态体现的是供应商和采购职能在企业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参与方式,可展现企业对供应商的利用方式和程度以及采购职能在企业内部所扮演的角色。对采购职能所应具备采购实践的准确把握是探索采购实践形态的关键,而已有对采购实践的研究缺乏从整体角度的理解。为更好地利用供应商资源和能力,本研究认为企业不仅要考虑供应商是否具备企业所需的能力特质,也要重视供应商对企业做贡献的意愿,企业还应关注供应商能否发挥其能力特长。只有在供应商具备企业所需能力、愿意为企业做出贡献且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特长时,企业才能真正利用供应商的资源和能力。因此从这3个方面出发,以已有相关采购实践研究为基础,可鉴别出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开发、关系开发、供应基结构管理、采购集成、供应商参与和采购部门职能管理8项采购实践。各采购实践均有不同的侧重点或实施方式,以这些不同侧重点或实施方式为聚类标准,进行Q型样本聚类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到交易型、协作型和发掘型3类采购实践形态,见表1。鉴于篇幅和内容侧重,省略聚类分析数据和过程。各采购实践形态均体现一种管理模式或企业针对供应商和采购职能的管理理念和逻辑。不同采购实践形态,其管理理念不同,相应的功能也大有差异。不同采购实践形态之间各采购实践的实施方式和侧重点大不相同,而采购实践形态内部则体现出一致性、统一的管理理念以及各采购管理实践间交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关系。 通过表1可清晰发现3种类型采购实践形态所显示出的企业对供应商的利用以及采购职能在企业内部扮演的角色有显著差异。①交易型采购实践形态下企业对供应商的利用方式比较简单、利用程度很低,企业更希望通过与供应商的简单交易管理而获取低成本的原材料和服务。企业重点关注供应商的产品生产和交货等基础能力,只需与供应商保持简单交易关系,通过简单的评价方式检验供应商产品是否达到规格要求,没必要投入过多资源进行深层次的供应商控制和管理,采购职能在企业内部地位低下,仅负责一些日常工作任务。②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下企业认识到供应商和采购职能的重要作用,有意识加强对供应商的利用,希望通过与供应商良好协作获取并有效利用供应商资源,企业必须积极进行供应商控制和管理工作,以维持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供应商参与企业生产运作能更好地发挥供应商能力特长,也会加强两者的沟通,更好地保证产品的生产。这些行为必然要求采购职能承担管理供应商、满足内部需求的角色,更要求采购职能地位的提升。③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下企业更希望通过采购职能大力挖掘供应商的技术资源和潜力,以弥补自身不足,企业对供应商的利用更精细,在与供应商合作的同时巧妙利用供应商与供应商间竞争或合作关系;主动进行供应商投资,与供应商共同发展;供应商大量参与企业生产运作,且被允许参与产品研发等关键环节,采购职能受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全面掌控供应商管理等工作,与制造职能和分销职能等地位相当。 2.2 采购竞争优先权 Wheel[26]提出竞争优先权概念,将其理解为一种战略偏好,并提出成本、质量、交货和柔性4种竞争优先权。企业所确定的竞争优先权,既是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特质及优劣的客观反映,更代表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要求。Krause等[27]将竞争优先权概念引入采购策略研究,并提出采购竞争优先权概念。 按照Wheel[26]对竞争优先权的理解,采购竞争优先权可被理解为采购运作管理的一种偏好,制造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可能因此偏好于某类供应商,评价供应商时可能以特定能力或特征要素等为衡量标准。但职能战略仅描述该职能如何支撑竞争战略或其他职能策略,竞争战略则决定和阐释企业怎样参与市场竞争。Watts等[28]认为采购运作管理须按照企业竞争战略要求获取所需原材料,以有效支撑其他生产运作行为。采购职能必须依据企业对竞争战略要素的重视程度确定合适的采购竞争优先权,并尽力满足此战略要求。因此,采购竞争优先权这种偏好不具备太多的主动性,采购职能难以自主确定优先权顺序。采购竞争优先权更应被理解为采购运作管理目标,是企业竞争战略要求的客观反映[21]。 企业确定竞争优先权的实质是对时间和企业资源的配置安排,最终形成一个权衡策略,即在高优先权活动上配置更多资源,而在低优先权活动上配置较少资源。采购竞争优先权同样如此,其顺序是企业依竞争战略权衡所得,不同采购竞争优先权受企业重视和资源支持程度不同,对采购运作管理的要求也不同。成本领先战略下,采购策略以成本优先权为重,要求供应商提供低成本的原材料和服务;而差异化战略下,采购策略或质量优先、或创新优先,相应的采购运作管理均与成本优先有明显差异。 本研究探讨不同采购竞争优先权下如何实施采购运作管理,而不涉及如何确定采购优先权顺序问题。本研究选取成本、质量、柔性和创新4种采购优先权,其中成本优先权源于成本领先战略,而质量、柔性和创新则源于差异化战略。成本优先权意味着采购职能须重点关注成本降低以支撑企业成本领先战略,控制所有相关原材料和供应链成本;质量优先权要求采购职能专注于改善所获取物料和服务的质量、改善供应商能力及进行风险管理等,以实现企业产品的质量差异化;柔性优先权致力于解决产品需求不确定和快速变化问题,要求供应商能满足产品需求的快速变化;创新优先权则强调采购职能对产品创新的贡献。 2.3 战略采购与采购效力 战略采购思想贯穿于大多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强调采购职能具备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和潜力,倡导企业提高对采购职能的重视程度,更建议逐步让采购职能参与战略决策过程[28-30]。战略采购思想在肯定采购职能战略性潜力和价值的同时,对采购运作管理也提出新要求。采购职能应获取所需关键资源和信息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采购人员应主动与其他职能部门和外部供应商进行沟通和交流,参与职业培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形成与企业战略要求相适应的采购能力[31]。上述理论看似简单,但实践中不乏企业实施不当、阻碍企业发展的现象,如何有效实施战略性采购管理、如何保证采购职能具备竞争力仍未解决。 有效的生产制造并非要达到最高效率或追求最高技术规格,能否满足企业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26]。Cleveland等[32]提出生产竞争力理论,认为只有当生产职能有能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时才可称其具备竞争力。Vickery[33]将生产竞争力视为企业制造战略与生产制造能力要素之间的适配,也就是说企业在实施生产实践活动、培养生产制造能力时,必须符合制造战略的目标和要求。生产竞争力理论对解释何谓有竞争力的生产职能和如何有效实施生产制造实践活动意义重大,且可用于帮助理解企业其他职能的有效实施问题[34]。 Das等[35]将生产竞争力概念引入采购与供应管理领域,提出采购竞争力概念。采购竞争力是企业培养和管理供应商并使其与生产制造和竞争战略相适配的能力[35],重点关注那些保证采购策略有效实施的特质或能力要素[31]。采购效力是采购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概念,对理解和解决采购职能管理有效性问题意义重大。有研究认为战略适配与采购效力共同决定采购职能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21],采购效力指采购能力要素或采购实践活动与采购策略的匹配,而战略适配则指采购策略与企业竞争战略的匹配。也就是说,只有能发挥自身特长、实现采购策略和企业竞争战略目标的采购职能才称得上具备竞争力。 上述采购效力概念致力于解决特定的采购策略需要怎样的采购能力或采购实践活动,且证实对特定采购策略,某些采购实践活动比其他采购实践活动更有效[21,36],很好地验证了采购实践活动与采购策略的适配关系,更赋予此适配关系更为直接和实际的意义。另外,采购实践活动与采购策略的此种适配关系也可通过权变理论加以印证。权变理论强调权变情景因素在企业运作管理中的作用,指出企业管理策略或制度等须与其所处特殊情景相适应,且认为企业最优绩效源于与所处情景相适应的最合适策略,而非最高水准的策略[10]。这种权变情景因素与原影响因素间适配方案也是权变理论的重要贡献,应用于采购与供应管理领域,可认为采购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取决于采购职能目标或采购策略等权变情景因素。例如,当企业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时,成本驱动的采购实践活动显然难以发挥作用,而实施供应商开发,帮助供应商提升其质量改善能力等则显得更为有效。本研究所关注的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正是此采购实践活动与采购策略间相互影响和适配关系的直观体现和扩展。 2.4 研究假设 上述采购管理实践与采购竞争优先权的适配关系体现了不同采购策略对采购运作管理的不同要求,但在指导企业采购职能管理实践时仍难以实现企业预期目标[18]。究其原因,此种适配关系研究对采购管理实践的理解仍不到位。已有相关采购管理实践的实施研究大多强调采购实践活动的通用效力,认为存在最优的采购管理实践在任何情景下都能产生同样的积极效果,此观点已被证实在当前竞争环境下是不可行的。采购效力概念强调采购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当与企业竞争战略和采购策略相适应,这种思路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采购管理实践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能指导企业针对不同采购策略实施更合理的采购运作管理[9]。但此方面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太过强调个别采购管理实践,识别出的采购实践活动较为分散,缺乏对企业采购职能的全面认识,未考虑各采购管理实践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尽管已有学者试图从形态理论对采购职能管理进行研究,但研究重点大多集中于采购职能类型、供应链集成等方面,针对采购职能所涉及采购管理实践的类型或形态研究仍不多见,也很少涉及与采购策略的适配关系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些已有观点提出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策略之间适配关系的探索研究。 为满足产品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仅仅是开始,制造企业还需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更换供应商或实施供应商开发活动;甚至为实现企业竞争目标,还需要供应商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等[36]。可见,明晰采购职能管理边界、并依据竞争要求实施一致的采购运作管理,才是保证采购职能有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本研究从形态理论出发,期望能更全面理解企业采购职能所应涉及的不可缺少的采购管理实践。综合考虑供应商能力特质、供应商为企业做贡献的意愿和供应商能否充分发挥其能力特长,识别出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开发、关系开发、供应基结构管理、采购集成、供应商参与和采购部门职能管理等8项采购管理实践活动,进而提出交易型、协作型和发掘型3种采购实践形态,每种采购实践形态都是这8项采购管理实践活动之间互动和相互影响形成的实践捆绑。以此为基础,结合前述的理论分析,建立这3种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成本、质量、柔性和创新)的适配关系理论,评估企业对每种采购竞争优先权的重视程度,检测各采购实践形态的实施情况,并检验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 具体来讲,Day等[36]认为在不同战略类型下,企业应当实施不同的供应管理实践,供应管理实践与战略导向间匹配关系会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绩效产生不同影响。采购管理实践与采购策略目标的适配,意味着企业采购职能的人员、技术等资源和能力满足企业采购策略要求,能实现企业预期目标[37]。采购实践形态可被视为一系列采购管理实践的捆绑,体现采购运作管理的管理模式。能实现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的适配,意味着面对不同的采购竞争优先权,企业都能形成相应合适的采购运作管理模式,能实施相应有效的一系列采购管理实践。针对竞争战略和采购策略要求,企业在采购运作管理过程中能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并能实施相关采购实践活动,保证供应商愿意与企业积极合作,且能让供应商充分发挥其资源和能力特长,最终获取所需物料和服务。同时企业也能实施有效采购管理实践,保证采购职能合理参与生产制造、产品研发等职能环节,供应商及其所提供物料和服务能通过采购职能更有效参与产品生产,更能保证企业产品生产目标的实现。因此,有理由相信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的高程度适配能改善企业绩效,本研究提出假设。 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的高程度适配积极影响企业绩效。 为更清晰理解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采购实践形态与各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通过表1和相关分析可知,交易型采购实践形态对供应商资源和能力的利用程度较低,在选择供应商时更关注其产品生产和交货等能力,评价供应商时也仅实施较为简单的以供应商所提供产品信息为主的评价方式。在与供应商合作时保持简单交易关系,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仅在供应商产品出现问题时提供帮助甚至更换供应商[38]。这种采购运作管理模式有利于制造企业保持较低的采购成本,但对于企业柔性生产、产品高质量和高创新性的要求,交易型采购管理实践则难以实现。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交易型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成本优先权的高程度适配积极影响企业绩效。 协作型采购管理开始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利用,重视采购职能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供应商的选择更关注其产品改善和关系协作等特质,允许供应商参与产品生产过程,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信息交流频繁,在供应商产品出现问题时主动提供人员和技术帮助。评价供应商时侧重于直接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进行再次测评,企业开始注重对供应商进行分级、分层等简单组织管理。采购职能受重视程度加大,充分发挥其作为企业与供应商间纽带的作用,参与产品生产过程,将供应商产品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帮助改善产品生产计划。因此,即使企业在供应商评价、开发等实践中投入较多资源,但企业与供应商间良好合作关系会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可能获取更好的成本绩效[39]。另外,企业对供应商产品改善能力的重视、企业与供应商间良好信息交流和协作以及采购职能所发挥的联结企业与供应商的纽带作用,都有助于产品质量、柔性和创新等目标的实现[40]。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成本优先权的高程度适配积极影响企业绩效; 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质量优先权的高程度适配积极影响企业绩效; 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柔性优先权的高程度适配积极影响企业绩效; 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创新优先权的高程度适配积极影响企业绩效。 供应商和采购职能是企业竞争优势重要来源的观点在发掘型采购管理模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企业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供应商和采购职能的作用,选择供应商时更强调其产品研发、创新性和网络资源等特质,允许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过程,定期对供应商提供人员和技术等帮助以提升其竞争力。对供应商的评价更严格,到供应商处检测其产品生产和工艺能力。企业对所拥有的供应商实施网络化的组织管理,在保持企业自身与供应商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关注供应商与供应商间竞争或合作关系,并利用供应商间竞争或合作关系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和利用,以获取更多知识和资源。采购职能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高度重视,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采购职能对供应商及企业产品相关信息的了解使企业与供应商间协作行为更有效,而企业也能更高效地利用供应商的资源和能力。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对供应商和采购职能潜在价值的充分挖掘,使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创新上的要求更容易实现,但在成本和柔性方面可能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质量优先权的高程度适配积极影响企业绩效; 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创新优先权的高程度适配积极影响企业绩效。 3 研究设计 3.1 适配关系的验证 适配思想在理论构建方面的价值在多个研究领域都得到证实,但Venkatraman[41]认为,对适配关系的合理验证与理论构建同等重要,并提出调节、中介、配对、格式塔、模式偏差和协变6种适配类型。已有采购效力相关研究选择配对和模式偏差适配类型研究采购管理实践的实施,阐释采购实践活动与采购策略间适配关系,但这两种适配类型都不强调采购策略的具体影响作用,与本研究内容和思路有较大差别。本研究强调采购策略的权变影响作用,强调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策略之间的交互影响,因此将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界定为调节适配类型,也即采购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会受到采购策略的影响,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的交互作用是采购实践活动作用于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 相应的研究方法方面也没有采用配对适配的方差分析和模式偏差适配的模式偏差分析。本研究对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调节适配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选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处理,能更准确验证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的交互影响。具体来讲,参考温忠麟等[42]对潜变量交互效应建模的研究,结合采购实践形态和采购竞争优先权的变量设计,构建它们的乘积项来代表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的交互作用,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采购实践形态、采购竞争优先权及二者的交互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现对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效果的检验。 3.2 变量测量 采购竞争优先权反映一个企业的采购策略,是企业竞争战略对采购运作管理的期望和要求,是保证企业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产品的重要前提。主要参考已有研究测量采购竞争优先权,选用4个变量调查制造企业在进行物料采购时对成本、质量、柔性和创新的重视程度,具体测量见表2。 采购实践形态反映企业在实施采购运作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采购管理理念或模式,选择合适的采购实践形态是保证企业获取所需物料和服务的关键。采购实践形态的测量主要依据2.1所述聚类分析结果,同时参考相关研究,分交易型、协作型和发掘型3种形态评估企业在实施采购与供应管理时对不同采购实践活动的偏好或重视程度,具体测量量表见表3。 绩效是判断企业运作经营好坏(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准,获得预期的比竞争对手更好的绩效预示着企业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更是企业实施有效运作管理的有力证明。企业绩效变量的测量主要参考已有相关研究,检测制造企业预期的、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绩效水平,包括客户满意度和销售收益率等,具体测量量表见表4。 变量的测量是形成调查问卷的重要基础,但测量量表并非调查问卷,不适合直接用于实证调研。调查问卷的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需充分考虑调查问题措辞的被接受和理解程度等。因此,在将测量量表转变为调查问卷过程中,预测试显得很有必要。选取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和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分两个阶段进行预测试,始于2014年6月10日,截至2014年7月10日。要求被试者在题项与变量之间做合理的配对,用配对结果计算每一个题项准确体现其变量内涵的概率,概率高于0.700表明较高的内容效度。对阶段一中概率小于0.700的题项,参考相关研究及阶段一收集的建议进行适当修改;阶段二重复之前程序,最终所有题项均达到0.700的内容效度标准,即变量调查问卷适合用于实证调研。 3.3 样本选择和数据获取 样本企业集中于郑州、西安、南京等地区装备制造企业,借助企业名录等资料随机选取一批样本,然后通过项目组成员合作经验和本校EMBA学员确定最终调查样本,此种非概率抽样能提高回收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从2014年8月5日至10月30日,所有问卷均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发放,发放对象主要涉及企业首席采购官、采购部门管理人员、生产和研发部门主管。经统计,共发放问卷562份,实际收回472份,剔除其中回答存在明显雷同或有缺失的问卷106份,最终有效问卷366份,有效回收率77.542%。 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企业实践数据,首先进行信、效度检验,以保证用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的数据可信且有效。另外,鉴于此调查问卷要求被试者同时回答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问题,可能存在潜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因此,信、效度检验之前先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然后应用潜变量交互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采购实践形态和采购竞争优先权之间适配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4 实证检验 4.1 信度和效度分析 如前文所述,在信度和效度检验之前先进行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概念模型中涉及的采购实践形态、采购竞争优先权和企业绩效变量同时建立八因素和单因素两个模型,分别记为。用AMOS软件对做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模型拟合良好,而模型拟合不好,两个模型间有显著的卡方差异,可认为共同方法偏差产生的测量误差效应不显著,共同方法偏差不会影响研究结论。 对于测量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用同时包含所有变量的整体测量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的检验一般用Cronbach′s α系数和组合信度两个指标判断,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700、组合信度大于0.600表明信度可靠。各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和组合信度值见表5,所有Cronbach′s α值和组合信度值均达到信度可靠的标准。 内容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共同保证测量量表的效度。前述变量的测量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通过预测试充分了解企业实际,较好地保证了量表的内容效度。 测量模型与调查数据的拟合是聚合效度良好的一种体现,一般而言卡方自由度比值(/df,又称规范卡方)在1~2之间,显著性概率值大于0.050,AGFI、CFI和TLI值大于0.900,RMSEA值小于0.050,表明测量模型与调查数据拟合良好。本研究整体测量模型各拟合指标值为,规范卡方值为1.863,卡方显著性概率值为0.231,AGFI值为0.932,CFI值为0.963,TLI值为0.947,RMSEA值为0.036,均达到拟合良好标准。另外,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在0.500~0.950之间,表明聚合效度良好。本研究各题项因子载荷值见表2、表3和表4,均在0.500~0.950之间,表明量表的聚合效度良好。 区分效度确保各变量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变量平均方差抽取值(AVE)的平方根大于其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区分效度良好。本研究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值和各变量间相关系数平方见表6,数据表明区分效度良好。可靠的信度和效度意味着变量测量量表可用于下一步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的验证。 4.2 假设检验和结果讨论 采购实践在企业运作管理中的效果会因竞争战略或采购策略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用调节适配类型探索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关系也部分体现此种观点,以期厘清在特定采购策略下哪种采购实践形态的采购管理更合适。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互动影响成为实证检验的重点,根据前文研究方案设计以及吴艳[48]和Marsh等[49]关于潜变量交互效应建模的研究成果,构建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的交互项变量,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研究假设。参照,共需构建7个交互项变量。 为初步检验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显著性,先建立全模型和对比模型包括7个交互项变量和所有其他变量,中的交互项变量,仅保留其他变量。两个模型间显著的卡方差异性可证明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的适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显著存在。的卡方值为981.364,卡方显著性概率值为0.226;模型卡方值为836.447,卡方显著性概率值为0。由此可知,两个模型有显著的卡方差异,初步验证了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此之后,再建立7个对比模型,分别逐一从中移除1个交互项,检验各个模型与之间卡方差异和显著性。研究发现所有7个对比模型均与全模型有较大的卡方差异,且卡方差异显著性概率在1%水平上显著,初步验证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会显著影响企业绩效,得到验证。至于此适配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还需结合全模型的检验结果进行讨论。 理论模型与调查数据的拟合程度是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重要方面。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并未出现负的误差方差,也没有非常接近或大于0.950的标准化系数,可证实模型参数估计值合理。此外的规范卡方值为1.683,符合在1~2之间的标准;卡方显著性概率值为0.226,符合大于0.050的标准;AGFI值为0.907,CFI值为0.931,TLI值为0.963,均符合大于0.900的拟合标准;而RMSEA值为0.037,符合小于0.050的拟合标准,表明整体拟合良好。最后,各变量测量题项的标准化载荷系数均大于0.710,各变量的AVE值和组合信度均大于0.500,表明的内在结构拟合较好。 上述拟合指标数据分析仅证实理论模型和调查数据拟合良好,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得到的各参数估计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而路径系数能更清晰地阐释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各路径系数值,图1为全模型路径分析结果,其中变量题项部分(长方形框所示)仅分别标示出1个测量题项。路径系数值为正数表明影响效果为正向,路径系数值的大小可显示影响效果的大小。图1显示所有交互项变量与企业绩效间路径系数均是正数,且均达到0.010的显著水平,可进一步证实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会显著影响企业绩效,得到验证。 同时发现交易型采购实践形态×成本优先权的路径系数为0.331,略大于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成本优先权的路径系数0.273,或者说两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相当(交易型略优于协作型),也可理解为在成本优先权下交易型和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均能实现企业目标。意味着制造企业不需要一味给供应商施加苛刻的成本压力,不能把供应商当做“包袱”,与供应商间良好合作关系同样能实现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质量优先权的路径系数为0.512,略大于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质量优先权的路径系数0.434,换句话说两者对企业绩效影响效果相当(协作型略优于发掘型),质量优先权下协作型和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都能较好实现企业目标。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下企业注重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协作,允许供应商参与产品生产环节,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对产品的质量规格有相同认识。且制造企业主动进行供应商开发活动,帮助供应商改善生产能力,从外部原材料和内部生产环节都能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而在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下,企业渴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供应商能力资源和潜力,尽最大努力改善、提升供应商核心能力。这些措施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相对而言企业付出的资源和成本较大。 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创新优先权的路径系数为0.214,小于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创新优先权的路径系数0.624,后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优于前者,也即创新竞争优先权下实施发掘型采购实践更有效。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体现制造企业充分发挥采购职能作用、极力挖掘供应商能力资源和潜力的管理理念,从评价和选择供应商开始就关注供应商的创新和网络等资源和潜力,主动通过供应商开发全面提升供应商竞争力,允许供应商和采购职能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环节,这些措施保证了企业产品创新改善目标的实现。 图1 全模型SEM检验结果 注:e[,1]~e[,16]为各变量的测量误差。 柔性优先权下只有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最合适,路径系数为0.453,p<0.010。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开始关注供应商的产品改善等能力,供应商参与企业生产的程度得到提升,这种资源利用方式较符合以柔性为目标的生产战略。交易型采购实践形态过于强调对供应商的成本压力,较少利用供应商的资源和能力,很难实现柔性生产目标。而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更注重对供应商资源和能力的深度挖掘,要求供应商参与产品生产和研发等,这种管理模式不太适合柔性生产目标。 另外,图1中采购实践形态和采购竞争优先权变量对企业绩效的路径系数也值得关注,尤其是采购实践形态对企业绩效的路径系数。交易型采购实践形态的路径系数为-0.213,而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的路径系数未达到0.050的显著水平,仅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路径系数(0.124)通过检验。可认为忽视企业采购策略,盲目实施采购管理实践很难发挥采购职能的战略性价值,无法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结合前文分析思路,更凸显出采购管理实践与采购策略间适配关系的重要价值,依照采购策略合理设计采购实践才是实现采购职能战略性价值的关键。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本研究提出的理论和研究假设均得到验证,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对企业绩效有显著、重要影响;成本优先权下交易型采购实践形态略优于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质量优先权下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略优于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柔性优先权下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更有效,创新优先权下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更有效。 5 结论 针对实践中如何有效实现采购职能战略性价值问题,本研究关注采购策略和采购管理实践的设计和实施问题,研究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间适配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易型、协作型和发掘型3种采购实践形态与成本、质量、柔性和创新优先权间适配关系显著影响企业绩效。具体而言,成本优先权下可以实施交易型和协作性采购实践形态,且交易型形态效果略优于协作型形态;质量优先权下可实施协作型和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且协作型形态效果略优于发掘型形态;柔性优先权下实施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更有效;创新优先权下实施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更有效。对制造企业而言,面对不同的采购竞争优先权或采购策略,合理设计并实施相应的采购管理实践是有效实现外部供应商及采购职能战略性价值的关键。 交易型、协作型和发掘型3种采购实践形态体现了企业3种采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每种形态下企业期望供应商和采购职能在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相应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每种采购实践形态所包含采购管理实践的实施方式和侧重点有所差异。这些不同点造就了各采购实践形态的功能差异,一定程度上为采购实践形态与采购竞争优先权的适配观点提供了支持。因此,实践过程中,制造企业需重点关注各采购实践形态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还应关注每种采购实践形态内部的一致性。各采购管理实践正是由于共同的管理目标和各自之间的互动与相互依赖而集结成为一个形态整体,为更好地获取并利用所需的供应商资源和能力,每种采购实践形态都不仅要通过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等保证供应商的能力特质或资质,还要关注供应商对企业做贡献的意愿,更要在企业内部营造适合供应商发挥自身特长的氛围和平台。为实现各采购实践形态的特有功能并最终保证与采购策略的良好适配,制造企业在实施各形态采购管理实践时应尤其注意各采购实践之间的交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关系。采购实践形态内各采购管理实践不是独立存在的,忽视各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无法调动供应商为企业做贡献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会造成企业供应链的解体。 本研究对已有采购管理实践的通用效力观点和单体实践视角的研究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强调采购管理实践的实施效果会受到企业竞争战略和采购策略的影响;并指出在实施采购实践活动时,应将采购职能视为一个整体,应重点关注各采购管理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从形态理论角度对采购管理实践进行研究,并证实交易型、协作型和发掘型3种采购实践形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采购策略。 尽管如此,本研究仍存在不足。首先,制造企业应关注各采购管理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但本研究并未针对此问题做专门研究,仅指出部分采购实践之间可能存在互补或对立关系。采购实践形态内部各实践之间确实存在互动和相互依赖关系,但存在怎么样的关系、此关系将如何帮助制造企业理解采购职能管理,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交易型和发掘型采购实践形态分别在产品成本和创新改善方面有突出贡献,但协作型采购实践形态则显得功能复杂,面对柔性采购竞争优先权时效果显著,但在面对成本和质量优先权时也可能产生积极效果。为更方便指导制造企业采购运作管理,提高企业有效实现各采购策略目标的能力,可进一步针对协作型采购实践做深入研究,探索是否存在功能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内部潜在形态类型。标签: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生产运作管理论文; 采购策略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优先权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产品管理论文; 生产类型论文; 管理成本论文; 形态理论论文; 目标成本论文; 相关成本论文; 战略实施论文; 产品价值论文; 有效质量论文; 产品形态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职能战略论文; 企业协作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