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颐和园新证书--万方安河考试_圆明园论文

圆明园新证——万方安和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圆明园论文,万方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万方安和是清代皇家离宫圆明园中独具特色的风景建筑,也是园内重要的清帝寝宫之一,初建成于雍正四、五年(1726-1727)间。景区以一片南北纵深205米、东西宽约130米的湖水为中心、西纳山高水长,南望十三所,东、北两面毗邻杏花春馆与武陵春色,四面砂山起伏环抱,镜湖倒影,景界开阔明净。主体建筑十字亭——卍字房大殿撷取文字图形与吉祥符号为平面,南北凌波分立,互成对景,是御园九州西北极具象征意义的景观坐标〔图一〕。

万方安和特立独绝的建筑造型本身即已构成了鲜明的景观主题,建筑成为主体,山水退居其次,两道象形如意的长堤更加突出了这一取向,最终形成以卍字房为重心,十字亭为结点,一字长楼山高水长为回应的山环水聚、万年如意的园林宫殿格局,在历代皇家园林中可谓独一无二。其经营意象溯源汉地明堂古风,援引佛教宇宙图式,兼及禅宗沩仰宗风“圆相”奥旨①,既是对“圆明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胤禛坐稳皇位后,集君权与神权之炽、融人王兼法王之尊于一身——皇权极度膨胀的态势在造园理念方面的突出表现。

〔图一〕万方安和写景图

一历史背景

雍正皇帝上台伊始,在严厉打击政敌、整饬吏治财政、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立即着手整修扩建圆明园作为听政、游豫和寝兴的离宫。在廓清园内已有的水源山势、亭台楼阁脉络、踵事增华的同时,仿效畅春园规制,于园南建立宫门、正殿,设置朝署,又东拓福海十洲、筑蓬莱三岛。雍正三年(1725),皇帝正式驻跸圆明园后,明谕诸王大臣:住园期间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圆明园被赋予了新的形象特征、使用功能和时代特质,逐渐成为与皇宫紫禁城相比肩的又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万方安和是雍正朝圆明园总体扩建大工之一。这一时期进行的工程还有山高水长引见楼、同乐园买卖街、舍卫城、莲花馆、水木明瑟风扇室等多处重要景点。万方安和首次出现于雍正五年(1727)闰三月内务府造办处的《活计清档》,皇帝传旨为“万字房”殿内成做象征皇权的一堂宝座,说明当时工程已进入内檐装修的收尾阶段②。雍正五年七月初六日,交御笔“万方安和”匾文,同年八月做得匾额,万方安和之名正式出现。从万方安和大殿的规模以及这一区山水形局推断,其鸩工时间最迟不应晚于雍正四年秋冬之际,或许还会更早。

乾隆九年(1744)御题《圆明园四十景——万方安和》③诗序云:“水心架构,形作卍字,略约相通。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圆灵在镜,此百尺地,宁非佛胸涌出宝光耶?”诗曰:“作室轩而豁,当年志若何?(原注:是地冬燠夏爽,四序皆宜,亦皇考所喜居也。)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九年遗泽在,四海尚讴歌。”基本概括了雍正万方安和的经营意向与景观主题。

二万方安和在政治与风水上的双重象征含义

(一)万年如意的建筑山水形局

万方安和一区西纳燕山峰峦,东望后湖九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发自西北,环抱起伏。水流亦来自西北,一股经由日天琳宇东部瑞应宫前两山夹一水的溪谷南下,另一股源于月地云居,横穿西部砂山山腹的引水暗沟东出而形成瀑布,注入澄碧的平湖。

万方安和总体上以水面居中,但在布局上则全以建筑为核心进行规划。山水的形态、组合乃至植物的选择、配置,均是为了烘托、服务于建筑主体。卍字房和十字亭的造型异常鲜明,虽呈散点布局,但南北轴线明确,又都有着相当的体量,足以统摄全局而成为景观构图中心。较之康熙朝畅春园清溪书屋、避暑山庄延薰山馆以及圆明园后湖九州的清帝寝宫,卍字房在结构上特别强调自身形态质感,平面作卍字形的水殿盈盈波心,檐牙倒影,化凝重为空灵,其绝少雷同的建筑造型本身即具有景观的意义。

为了控制水位,也为了进一步丰富景观,池中偏北、偏东两面筑成两道分呈东西和南北走向,平面略成如意形的土堤。双堤缘山随岸,自西北转向东南,环绕卍字房,而归结于十字亭。由此避免了水中的卍字房过于突兀,也使山水在园林理景的同时楔入了独立于景观之外的吉祥寓意,最终成就了卍字双如意的园林奇观〔图二〕。

〔图二〕万方安和与山高水长轴线关系与山水象征示意图

皇家园林中,以堤、岛象形如意、云朵,寓意吉祥,康熙朝已有畅春园兰芝堤、避暑山庄芝径云堤等先例。胤禛信奉祥瑞,雍正七年夏的《如意歌赐怡亲王》长律④,以南极仙翁与西池王母双双手执如意,驭鸾鹤、驾彩云,同庆怡亲王寿辰为缘起,用浪漫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日升月恒、海山常巩、福寿绵绵的瑞应景象,结尾处特别点明了双如意的主旨。万方安和值房、十字亭分居于长堤的如意云头之上,殊非偶然。

值得特别提出和注意的是,雍正皇帝在继承以往皇家园林传统之时,进一步将汉地明堂、古印度佛教宇宙图式以及民间信仰综括提炼,创造出万方安和大殿、十字亭和山高水长一字长楼三座以文字象形和吉祥符号为平面主题的建筑景观。“万方安和”“十字亭”的命名紧扣卍字、十字图形,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亦由此出现了建筑即是景题、景题即是建筑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园林景境。这也是雍正朝御园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⑤,显现出胤禛独特的宗教、历史与文化审美心态,最能代表“雍正风格”。

(二)“天子居天位”与明堂古制

1.“天子居天位”

万方安和轩⑥是雍正朝圆明园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园林建筑,雍正五年落成后,胤禛为室内屏风亲书斗方十张,内容及所用印玺皆寓深意,其中“天子居天位”、“人君履至尊之位”二幅最为引人注目⑦,也最具代表性。

万方安和地处御园主体——后湖九洲西北,位居后天八卦之乾位,乾象天,乃是天子居所的“至尊之位”。从万方安和一区的山水规模明显超过后湖九州任何一处的迹象来看,卍字房恢宏庞大的体量除考虑到实用功能之外,显然还涉及到政治、宗教以及风水震慑等等诸般象征喻义。

雍正二年,胤禛特命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张钟子、潼关卫廪膳生员张尚忠察看圆明园风水,就中有关外形、山水——亦即御苑山脉来向与水流走势的分析,无疑均有着严格的实测依据。如果抛开《风水启》中某些势家专业术语不论,用现代行话来说,它所反映出的实际就是中国传统的生态环境学,万方安和无疑是这一山水建筑和谐整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卍字房迥立于水中巨大的卍字形台基之上,十字轴心,四翼展开,作逆时针回旋。适与《明堂阴阳录》“周圜行水,左旋以象天”的记载相吻合。三十三间大殿中井交叉十字廊各五间,合为九间;四面曲尺各显六间,合为二十四间,是为中九外六的格局。九为极阳之数,象乾,象天;六为纯阴之数,象坤,象地。卍字房隐喻了阴阳和合、四方宁静、国泰民安等等深厚的风水、哲学、政治和文化观念。非唯如此,即以圆明园自身的选址而论,也正处于京城西北乾位之上。如若再进一步,将十字亭与位于九州正西的山高水长一字重楼联系起来考虑,则万方安和与山高水长在风水上的象征喻义就更加明显了。

山高水长一字长楼的原型来自畅春园大西门。众所周知,畅春园大西门曾是圣祖康熙演武、阅射和引见臣僚之地。胤禛因为安全方面的考虑,变毗邻园墙为深居内垣,但形式内容都与畅春园无异。

山高水长楼居御园西方白虎之位,象数占九,故面阔取九间。五行属金,四季主秋,秋为兵象,故平日命侍卫较射于此,年节之时设武帐、陈火戏、赐宴外番。雍正年间,山高水长称为“引见楼”,皇帝在此听政、阅武、接见外国使节,有着频繁的政务活动。是处与万方安和仅隔一水,来往近便,可以随时引见官员而不受约束。今藏国家图书馆的清代样式雷档案图纸053-001号〔图三〕就将两处一体表现,应非偶然。结合实地考察可以发现,万方安和与山高水长无论是在平面布局还是立面组合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两者之间通过与十字亭的轴线对位转换,有着表里相关和内外依存的关系,原本应该是同属于一组园林宫殿的两个不同单元。这在万方安和与山高水长宏大朴雅的建筑风格上也得到了体现,二者皆保持着不雕不绘的原木本色,景观要素极为洗练,明显有别于后湖九岛的精微典丽。

〔图三〕清样式雷万方安和——山高水长地盘图

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万方安和、山高水长被一分为二⑧,但它们之间那种一而二、二而一的本质结构特性以及雍正年间确立的朝仪(引见楼)、燕息等诸般综合性使用功能却并未因此而改变。较之正大光明——九州清晏对畅春园朝寝空间的直接沿袭,万方安和与山高水长实现了集燕寝、莅政于一体的礼乐互补形局,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朝寝之制,却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复合式园林宫殿,这当与胤禛不拘一格的秉性与崇实作风有关。这种以象征性符号作为大体量建筑造型平面、并用以震慑全局的理景手法为雍正朝所独有,它们共同昭示出胤禛在祈望清王朝国泰民安、皇祚绵长之时,标榜自己以圣祖之心为心、居于天子正位的一番良苦用心。

2.“明堂设稽古”

万方安和是否明堂的变体?卍字房与古明堂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意向关联?对此雍正朝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档案记载,问题的提出源于《万方安和九咏》⑨。

《万方安和九咏》是弘历在乾隆二十九年居于圆明园期间,题咏万方安和雍正四字匾额的组诗。其数用九,即已不同凡响,异于习惯上约定成俗的八景诗。首篇《万方安和》:“肯构见于墙,安和愿万方。十三年宵旰,千百载金汤。卓尔吾由末,瞠乎敢不。明堂设稽古,左个在青阳(原注:是额悬于卍字房东南方,为向阳正室,即以此统名之)。”此诗在颂扬乃父十三年政绩之时,用典古明堂“青阳左个”⑩。

所谓明堂,即明政教、叙伦理、调和天人的帝王之宫,它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结晶体,也是帝王权位的象征。古贤之于明堂五室、九室之争由来已久,主五室者谓象五行五方,主九室者谓法九宫九州。《九咏》显然有着与明堂九室相对应的深意。乾隆对雍正经营万方安和的用意不会不知,是一时即兴而发?还是于无意之中透露出建筑造型隐喻的深层文化内涵?

据《明堂阴阳录》:“明堂之制,周圜行水,左旋以象天。内有太室,以象紫宫。”卍字房以卍字图形为平面,左旋象天,四面皆水,具五方之象,冬暖夏凉,重户叠室,正与《淮南子》中“昔者神农之御天下也,甘雨以时,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以时尝谷,祀于明堂。明堂之制,风雨不能袭,燥湿不能伤,迁延而入之”的建筑意向重合,也与胤禛喜言祥瑞,尊孔崇儒,标榜满族入主中原顺天应人的合法性等种种欲在政治、文化、宗教各个领域树立绝对权威的帝王心态和意图相符契。

一如卍字图形虽然包含有佛教宇宙图式的初始寓意,但却并非绝对的宗教符号一样,万方安和当然也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明堂。只不过在它的结构形式意味中,蕴涵着与古明堂在某种程度上的理念同构,其多义性和模糊性恰好成为雍正皇帝三教合流政治文化思想的最佳诠注。功能上,卍字房较之上古明堂已多有变异,俨然一座水上浮宫。上古明堂的建筑理念与概念模式被以一种新的历史意识予以抽象、发挥,进而重新诠释,而山水化、园林化,在屏山镜水、清溪绿树间,演绎出“风雨不能袭,燥湿不能伤”、阴阳协调、天地交泰、天人合一的时空韵律。

雍正皇帝自我作古,在圆明园多处重要寝宫的结构形态中,融入中国传统礼制建筑——明堂模范天地、则象阴阳的思维构成,显然有着皇极建中的政治隐喻〔图四〕。卍字房、田字房、皓月清风等殿宇一变抽象的礼制建筑为可游可居的园林宫殿,它们以自身的形式结构展示出各具特色的审美意境,成为雍正朝圆明园全面扩建工程中帝王燕寝空间的重要创作类型。

〔图四〕《书经图书》——皇极建中图

(三)“吉祥云海”瑞相与“圆明”主题

1.“圆明”主题

圆明园是一个包罗万象、纷繁庞杂、高深宏富的文化渊薮,说它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诚不为过。

“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这是胤禛继位后在御制《圆明园记》中,以帝王之尊阐释“圆明”之意的原话。从具体语境看,圆明二字被分而释之,且更多涉及儒学教义和经典。《圆明园记》作于雍正三年,是时胤禛初登帝位,欲以道统示人,不便、也不愿过于强调圆明主题所包蕴的佛学三昧。今人若不加探究辨析,仅因循其说,则未免挂一漏万,与圆明园的经始意匠相去远矣。

“圣智圆明,惟寂惟静”(11)。“圆明”一词,是佛教典籍中惯用字眼,盖指修持者达到圆融无碍、心性光明的彻悟境地。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楞严经》诸佛教经典内,“圆明”二字触目而在(12)。唐代高僧大珠惠海曰:“湛然空寂,圆明不动。”亦即“大圆镜智”(13)。

胤禛以自足于宇宙之圆、道体之圆而无外的“大丈夫”自居,在其所著《和硕雍亲王圆明居士语录》中,每以机锋示人,如“圆明今日饮酒啖肉,论玄谈禅,且道有罪过也无?”又如“若也不会,圆明更再下一注脚: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意在标榜其至人圆通寂照,完满无缺,不为物役的绝尘胸臆。他在承德的私邸由康熙赐名狮子园,同样也喻有佛经中称佛说法为狮子吼、佛座处为狮子座的深意(14)。

胤禛精研佛理,同时信奉道家仙术,谈禅论道,以“圆明”二字冠其园,自号“圆明主人”。他在雍亲王时代所作的《小园三字经》将圆明园之经始意象、地理环境、动物、植被状况,以至园主人的精神追求、生活理想、处世哲学直至园居活动都作了概括性的诠释,简明扼要,不是园记而胜似园记:“圆明园,真妙好。如佛地,同仙岛。青山环,绿水抱。鹤衔芝,鱼吞藻。有交梨,多火枣。种桑麻,植粳稻。阅六经,礼三宝。任春秋,随晚早。不拘束,无烦恼。奉天时,养吾老。”——圆明主题应是基于佛学义谛而兼容儒、道的性理之名,这是否才更接近于胤禛经始圆明园的本意呢?

2.“一以度卍,如月在天”

“一以度卍,如月在天”(15)之偈出自乾隆御题《宋人十八应真赞——第五尊拔杂逋答喇尊者》的赞语。结合万方安和一区的宗教、文化蕴含,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假设:山高水长一字长楼,即一;万方安和之卍字房,为卍;其间以十字亭过度,即所谓“一以度卍”。“如月在天”,则有胤禛承德狮子园《妙高堂》诗“性天融会无今古,心月圆明彻太虚”可为注脚,显然是圆明主题的变奏。

卍字的历史同人类一样悠久,严格说来,卍不是文字,它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护符或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与火的象征,古印度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曾广泛使用。世界古代文明如埃及、希腊、波斯、中国的许多考古发掘中均有发现,实乃积淀于人类深层意识中的宇宙图式在异质文化中的趋同现象。在中国,卍字作为先民某种崇拜对象的代表符号,其出现远早于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年代(16),宋明以降,卍字成为佛教的标志性象征符号,民间则普遍用于表示吉祥美好的各类装饰。

卍在梵文中作srivatsal aksana,音译“室利瓦陀落刹曩”。北魏菩提流支所译《十地经论》卷十二,将此语译为“万”字。而鸩摩罗什和玄奘则取“万德庄严”之意,另译为“德”。长寿二年,武则天钦定卍字读音为‘万’。宋人编纂《翻译名义集》卷六解释为:“主上(武则天)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所集也。”

卍是佛教的标志性象征符号,又称吉祥喜旋,它显示佛法在大千世界中的无穷运化、无限延伸与展现。寓意吉祥无比。无论左旋还是右旋(17),皆表示佛的慈悲与智慧无限,永无休止地普度十方无量众生。在中国,左旋的使用似更广泛一些,卍字房采用的即是左旋图式。

卍又是佛陀“三十二相”之一,名“吉祥云海”相(18)。大乘佛教认为,卍是释迦牟尼胸部呈现的瑞相,称为“佛心印”。小乘佛教则认为此相不限于胸部(19)。

胤禛对“卍字灵文”情有独钟,雍邸圆明园十二景之一的金鱼池即“甃地成卍字”。而以卍字符号创为大型建筑平面,则当以圆明园万方安和为首例。清代西苑中海、扬州高旻寺行宫虽建有卍字廊,但在规模和功能方面皆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君权与神权的高度结合是中国皇权的突出特点之一。胤禛一向以普天之下万方臣民精神世界的领袖自居,公然宣称:“朕即释主”,无异于他“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名言在宗教领域的表白。胤禛佛学造诣深厚,兼修禅宗心法,深知宗教这一无形精神力量的强大和对此加以利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以帝王之尊收受门徒,不厌其烦地亲自辑录历代大德语录,干预佛教内部宗派事务,特重沩山、仰山一脉,无疑都有着政治方面的考虑。

胤禛经营卍字房,无异于是在以人主与教主的双重身份,昭示自己继统的合法性。深层意识中或许还有着欲效法佛祖普荫天下苍生、并由此被亿兆子民奉为救世主的心愿与企盼。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万方安和在沿袭古明堂衣钵的同时,还要借助于佛陀的“吉祥云海相”作为其“吉祥万德所集”的空间背景加以诠释,以及进一步与智昭《人天眼目》所记载的南阳忠国师作等九十七种“圆相”以示道妙的公案相印证的良苦用心(20)。沩山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21)“心自圆明,不居惑地”,应是胤禛居于卍字房心态的真实写照。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万方安和》序、《泛月杂咏》诗皆(22)明以佛祖胸前的卍字瑞相为喻,用典即源于《楞严经》卷一“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一段文字,再明白不过地道出了这处大型寝宫与佛教教义一脉相承的清晰脉络,昭示出卍字房与圆明主题之间的深厚渊源。

3.“曼涌宝卍,无量同寿”

中国民间,卍字早已演变为吉祥永恒、万福万寿等太平瑞象的同义语。乾隆皇帝在《恭祝圣母皇太后七旬万寿连珠》中写到;“臣闻:台怀悬居,妙持清凉之宇,室利演乘,普现吉祥之云。是以昙霏金花,最上应瑞乎香界,曼涌宝卍,无量同寿乎秘文。”(23)据此,卍字房的平面还当有着万年、万代、万福、万寿之喻,亦即“无量寿”。

万方安和平面构图与佛陀“吉祥云海”瑞相之重合紧扣圆明主题,使其成为罕见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园林宫殿建筑。

(四)十字亭

十字亭在圆明园众多文学气息极为浓郁的亭名中卓尔不群,其命名及亞字平面的构图语义显然与卍字房密切关联(24)。

作为具有独立形状和意义的纹饰,十字几乎和卍字一样古老。或云十字原为太阳的象征,加光芒旋转即成卍字。张衡《灵宪》中已有“凡文耀丽乎天,其动者,日月五星是也,周旋右回”的记述。从符号起源来看,卍字、十字、一字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I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值得注意的是,由十字推衍出的亞字乃是殷商卜辞和金文中经常出现的族徽图示。古今学者多以此为古代某种特殊礼制建筑形象的表征。甘肃秦安大地湾发掘出土的一座约5000年前仰韶文化晚期的重要建筑物遗址,其房基平面布局就是以主室为中心的亞形结构。它与此后的殷商王陵、“齐楚文化明堂”、秦国宗庙无疑有着某种内在结构模式意义上的一致性。而作为先秦礼制建筑一种特殊形式的亞形结构,显然与周人的明堂形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传递性关联。此外,亞字结构也是佛塔等宗教建筑经常采用的平面形式。

十字亭在回应卍字房明堂九室、五方五佛隐喻的同时,以其自身的造型、命意揭示出更为深广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再次凸显了万方安和一区建筑造型寓意清王朝亿万斯年、皇图永固的园林主题〔图五〕。

〔图五〕万方安和十字亭写景图

三、万方安和轩的建筑空间分析与结构复原

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礼制文化同脉同源,有着一成不变的稳定性,一正两厢的格局延续千年而不易,多少给起居的安适造成限制。清中期皇家园林盛行的复合式空间组合模式,无疑是对这一传统的某种尝试性突破,它化规矩的、方正的、通透的大空间为自由的、曲折的、幽闭的环境场所,更利于室内温度的调节,也更宜于主人的私密性活动。

万方安和轩的建筑类型属开散式。三十三间殿宇依循卍字图式,平面结构具有四方向背的双重性,建筑造型也因此呈现出错落有致和层叠有序的特点,恰与“适度”、“变化”、“规律性”等美学基本要素相吻合。与含韵斋、皓月清风等大型寝宫相较,空间尺度适中、层次分明,显然是另一种类型模式。

卍字房“水心架构”,不仅增加了自身景观的丰富性与柔和性,也提升了居住场所的湿度以及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室内推窗即见清波荡漾,隔岸疏林远山,更将视野引申至无穷,从而获得了最大容量的庭园生活内涵,仰观俯察,奥旷咸宜,既不失园林建筑的明快疏朗,又保证了寝宫的内敛和宁谧,此种优势是诸多大型寝宫所无法企及的。卍字平面的特殊结构,造成了室内恒温在同一时间、季节因朝向之不同而出现明显差异的情况。冬季,西北两路遮挡了寒冷的西北风,东南面则向阳温煦。夏季轩窗四启,池面温度较陆地凉爽,水香拂拂,溽暑顿消。居处室中,可以根据季相的交替随意选择适宜方位,恰又与《吕氏春秋》、《礼记》关于天子御明堂“月异其居”的古礼不期而合,隐喻了四季、十二月明暗交错、阴阳变化的观念,故雍正常喜在此居住。

卍字房的特殊结构,又为内部空间的回转流动、极尽变化提供了可能性。若想全面游览一遍室内各处,至少需要转折四十个方位以上,一般人进入,往往迷失所在,可以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上迷宫。装饰审美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缜密的安全考虑。

较之以往畅春园和避暑山庄内的任何一座清帝寝宫,万方安和在功能上更加复杂,结构上更为完备,室内外的交融也更趋直接亲切,其于奢丽奇巧的追求亦远远超过康熙朝旧制。殿内空间分隔多用细木制作装饰性很强的落地罩、栏杆罩、飞罩、开关罩、碧纱橱、圆光门、八方门、瓶式门、如意门、博古架、仙楼等巧制,在夹堂板、单墙板上还饰有西洋透视画,几乎囊括了清宫内檐装修的全部内容。

卍字房各间的面阔、进深均等,通高4.32米,室内使用面积均为18.7平方米。它回避了连卷式或方亭顶大殿所无法解决的采光问题,更注重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变化。四围碧水周环,山影如浸,对景、借景、框景、引景交相互现,步移景异,“回廊面面,各标胜概,曲折向背,辄复不同”。一般多在四正朝向良好的区宇中作传统的对称布局,而于转角处安排私密性较强的静室或小型精舍,重户曲槛,严整与自由交替使用。不同属性的空间,处理方法也迥然不同,根据需要分别用作礼仪、游息等单元场所。常见的空间形态有数间串连、轩敞通透者,有隔而不断、回环往复者,有一间之内再辟为密室、仙楼者,亦有上下曲折、借西洋透视画令人目眩神迷者,真可谓是奇巧莫名、变幻莫测。但不论是方正的礼仪空间,还是曲奥的游乐、燕息场所,最大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最小面积则仅6平方米有奇,兼以通风、采光绝佳,冬暖而夏凉,自建成之日起就成为清代御园中最具特色的复合式起居游赏便殿。

(一)《万方安和九咏》位置考

《万方安和九咏》作于乾隆二十九年春末夏初,内容涉及万方安和室内外九处雍正四字题额(25)的哲学、美学、相关历史典故以及政治理想,基本上概括了卍字房的主要景题内涵。据《日下旧闻考》(26)万方安和条、张仲葛藏《圆明园匾额》册(27),详查国家图书馆万方安和内檐装修地盘底样,基本上可以推证出《九咏》的具体位置范围〔图六〕。

〔图六〕万方安和九咏位置示意图

1.万方安和2.佳气迎人3.四方宁静4.神州三岛5.高山流水6.洞天深处7.枕流漱石8.山水清音9.碧溪一带

国图053-003号图纸显示,卍字房内部以中央十字殿“四方宁静”为主要起居空间,十字轴心之东、西、南、北二间别作东一路、西一路、南一路、北一路。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正各显五间,称东、西、南、北四路,《九咏》乃是九个单元的四字题名。一如乾隆所云“夫室,一区耳,而为景不可胜计”,万方安和只是卍字房东南正宇之额,习惯上以此统称。大抵“四方宁静”东部设寝宫,西面安排看戏殿等娱乐场所。东路暖阁、密室均面南向阳,西路则变为北向倒座殿。虽变幻多端,令人应接不暇,却绝非没有章法可循。从平面上看,二者之间基本采取了反向对称的手法,灵活中不失矩度。北路重门曲室,有仙楼、戏台,南面则是礼仪场所,保持皇家本色。

万方安和 南向正室,轩敞通透。正中设漆屏风宝座地平一份,三屏风上填漆刻雍正五年九月御书“物被仁风荣上苑,水含圣泽沛天泉”对联和御笔“人主者以天下之目”、“人君正心以正朝廷”斗方十张,为象征性的礼仪空间。宝座屏风后,北墙上楣悬挂雍正御笔“万方安和”青字冰裂纹彩漆匾,左右乾隆御书联:“四海升平承帝眷,万几兢业亮天工。”明间三间东西缝对称安碧纱橱六扇,以与两稍间间隔,东室“对溪山”,宝座床倚窗西向,是临时接见臣僚或小憩的场所(28)。西尽间面门设八方罩,北进即“佳气迎人”。

佳气迎人 “向西旋转北,步近室之中。东接函关气,南来虞舜风。”佳气迎人的题名与古明堂四时迎气的制度约略相合。“东接函关气”喻有紫气东来之意,“南来虞舜风”则是用典“南风之熏”故事。室内靠西窗设炕床一,向北绕过书格,迎面板墙上的仙楼透视画造成空间幻觉(29),墙门内即中宇四方宁静。

四方宁静 四方宁静为卍字房的几何构图中心,共五间。中一间与南北东西四间交接处仅以飞罩略加勾勒,地面铺墁花地砖(30),空间成十字形,轩豁中富于变化,与《礼记·月令》中有关明堂五室“五房四达”的十字形配置说恰相一致。

四方宁静合于明堂太室之位,制应皇极建中之象,无疑是天子居中的黄极思想的物化。殿内东西二间对称设书格,兼具围合与装饰空间的双重功效。书格各四扇,南一扇设有机关,可自由开启(31),东出为“山水清音”、“安然”寝宫区,西去则是看戏殿“洞天深处”。《九咏》诗云“四面尽通廊,中间正且方。周旋皆中矩,镇静似持纲”,——相对东南正室,适成外朝内寝的格局。

北间设地平、宝座,正对南间南墙上的“线法”透视画,即“佳气迎人”绘有仙楼的板墙背面(实例见故宫毓庆宫后殿继德堂)。宝座屏风后,圆光门通往北路寝宫。寝宫室内卧榻倚墙面西,西窗安大玻璃一块,特为观赏对岸的叠石瀑布而设,或即“对瀑”?深秋时节,潦水尽而寒潭清,远山明净如妆,枫林红叶衬以卷松翠竹流泉,即李渔所谓“罨画窗”也。西岸主峰峦壑间陈设瓷鹿一对(32),东向卍字房,暗示出寝宫的中心地位。寝宫后,北出即“神州三岛”。雍正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因嫌“四方宁静”屋内新安黑漆屏风背面太素,命镶嵌云母寿字四百五十个,八月安讫。

神州三岛 《扬州画舫录》卷十七《工段营造录》中有云:“大屋中施小屋,小屋上架小楼,谓之仙楼。江南工匠有做小房子绝艺。”神州三岛在北一路尽间,是局部改动后的最终定局(33),为典型的“小屋上架小楼”的南国制式。楼梯紧邻北墙(34),宽二尺二寸五分(0.72米),楼上净高五尺六寸,尚不足1.8米(35),重在营造宛若仙居的空间趣味。《九咏》诗云“室中亦有楼,仙榜揭神州。云自栋梁写,风从窗户流。”乾隆二十九年四月,新制成“神州三岛”双灯草线绿锦边壁子匾。

乾隆三年,曾命如意馆中随郎世宁学习西洋画法的中国徒弟戴正等人,仿照后湖天然图画五福堂室内楼梯书格上的博古透视画,为卍字房床前拉门书格上另画一张,似即指此处(36)。由此北上转西可达北路高山流水戏台。

高山流水 北路西面三间相对独立,中为戏台,设有出将入相的上下场门,两次间为扮戏房(37)。“高山流水”是档案标明的唯一一处室外匾额,戏台为院落式戏台的变体,隔水笙簧,在音响方面别具效果。中海纯一斋、北海画舫斋、长春园思永斋等处的水庭皆属此类。

洞天深处 四方宁静西暖阁倒座看戏殿三间,与高山流水南北相望。殿内正中北向设屏风宝座,东次间金步临北窗设前檐炕,与同乐园看戏殿及晚清德和园颐乐殿内的格局完全一致(38)。雍正五年八月,胤禛曾要求修改殿内陈设。档案、图纸两相比照,不仅可以认定“西一路”碧纱橱的具体方位,而且还能据此了解到卍字房的内檐结构自建成之日起就基本上未曾变动的事实(同治重修设计除外)。由此转而南,为西路正室五间,北尽间西面板墙上开隔扇门四扇,内藏别室,或即“观妙音”之所在。顺东面夹道,南出花瓶式小门,入于“枕流漱石”。

枕流漱石 西路南三间各间以墙板分隔,基本作对称布局,内悬雍正御笔“枕流漱石”紫檀木边匾。中一间设坐东面西宝座床,两边开关罩。南北两间形制相类,都是临西窗设地炕,唯炕罩形制稍异,一为飞罩,一为落地罩。南、北次间与中间一间相邻之墙板东首皆镶嵌玻璃镜插屏。雍正五年七月,曾照故宫养心殿挡门玻璃插屏制作一件紫檀木座玻璃插屏,同年九月安在卍字房。或即此处。雍正六年二月,又命做屋内玻璃镜上小圆寿字锦面红绫里镀金钩掐子帘一件。

山水清音 “四方宁静”东西缝的四扇书格,南一扇均为可以开启的活扇,东出即“山水清音”东路殿宇。东路三间分作东西两个单元:西面精舍两间,南向朝阳,似即雍正御题之“一炉香”。从西间六扇碧纱橱北出,为一东西向夹道,随墙门上方嵌饰钟表,刻漏丁丁,绝似《扬州画舫录》中描绘的西洋巧制。夹道尽头转弯处,北向再辟碧纱橱六扇,将人导入东路的碧溪一带。而清帝的“安然”寝宫,就隐在碧纱橱对面的南墙门内(39),空间变换极为缜密。

碧溪一带 由山水清音东尽间之六扇碧纱橱往北,入圆光罩,忽见绿竹迎门,细看乃是绘于室内楠木壁子上的通景画(40)。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五日,曾为卍字房东一路通景画壁前设计西洋吉祥草图案的毯子,交由川陕总督岳钟琪织造,于六年五月铺设讫。

碧溪一带静室三间,分为南北两个单元:南二间以栏杆罩界定,隔而不断,北间板墙如意门内为一密室,室内再分成两个更加精致的单元,小窗幽户,北望武陵春色。

碧溪一带“东向俯长溪”,透过石拱桥洞,可收取杏花春馆北山溪谷一水绵邈的最佳纵深景,与南面开阔的平湖适成强烈的奥旷对比。

自明朝中叶南风北渐,三江两浙一带的南国文化逐渐风靡北方上层社会。康熙南巡,为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东南沿海各城市商业的恢复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繁荣日渐影响到宫廷,而宫廷好尚的厘革,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嬗变。康熙末年,包括圆明园在内的诸王亲贵的赐园或私邸,不特于叠山理水邀南方名手经营擘划,室内装修亦效法江南,对奢丽奇巧的追求甚至超过当时的皇家园林畅春园和避暑山庄,以至于康熙皇帝对此特别发布谕旨:“朕从前曾往王大臣等花园游幸,观其盖造房屋,率皆效法汉人,各样曲折槅断,谓之‘套房’。彼时亦以为巧,曾于一两处效法为之,久居即不如意,厥后不为矣。尔等俱各自有花园,断不可作套房,但以宽广宏敞居之,适意为宜。”胤禛继位后,此上谕被收入御纂《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一书。然而,只要看一看万方安和轩的内装修地盘图,其重户叠室、妙于间隔的做法,显然是江南“套房”巧制的宫廷变体,这在《雍正行乐图》、《十二美人图》中亦可得到佐证与补充。

乾隆初年创建的大内建福宫、重华宫一区潜龙邸性质的园林殿宇,基本可以说是雍正风格的延续,其内檐装修极尽富丽精雅和绮靡奢华之能事,颇能代表雍正朝圆明园室内装修的最高水平。

(二)万方安和轩复原结构尺寸推想

《圆明园四十景》中,万方安和轩为卍字型歇山转角周围廊、大式不带斗科的布瓦卷棚式建筑,通体本木色,不雕不绘。前后檐开窗,南、东、北三面辟门五处,各六扇。另有边门九处,各二扇。虎皮石台明,花岗岩条石基座。其结构与外形均属特例。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万方安和一区仅十字亭、北值房幸免于难。同治十二年底,圆明园复建工程开始,万方安和是重点复原项目之一。次年七月,因财政枯竭、木植舞弊案停工,仅及拆去残毁墙垣、清运渣土并补修北值房。2004年四月至八月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队对万方安和遗址进行了科学勘查和清理〔图七〕。

〔图七〕万方安和遗址旧影

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同治重修圆明园档案227792号《万方安和估料清单》“万方安和卍字殿一座,计三十三间,各面阔一丈四尺,进深一丈四尺。外周围廊各深四尺,柱高一丈一尺五寸,径八寸,七檩外卷棚,中井十字脊,四转角四歇山成造,照旧式修建。”可知万方安和的梁架结构与《工部工程做法》卷二十图样的“七檩硬山库房大木图示”大致相同,为北方传统叠梁式木框架结构,唯十字脊部位略为复杂。大殿共有檐柱92根,金柱68根,建筑面积1394.5平方米,金步以内,室内有效使用面积605平方米。

《工部工程做法》规定,无斗拱的建筑当以柱径为模数,直接应用“营造尺”制为度量标准单位。根据已知的万方安和檐柱径的尺寸,按照《工部工程做法》第九卷“七檩大木做法”之成规,可以推算出其余各部构件的尺寸。

关于步架举架,工程做法规定,举架的分数随大小式做法要求不同。一般规律,檐廊一步,按步架深度十分之五定举架高度,即五举。万方安和廊步深四尺(为营造尺,合1.28米,下同),举高即为二尺(0.64米);进深一丈四尺(4.48米),分步匀档,均分为四步,每步三尺五寸(1.12米);按工程做法的规定,七檩以上的脊步多按步深的十分之九定举,金步一般为七举。故可以将万方安和的脊步定为九举,合三尺一寸五分(1米),金步七举,为二尺四寸五分(0.78米)。

万方安和“檐柱高一丈一尺五寸(3.68米),见方八寸”,按规定,金柱以檐柱径加2寸定径寸,即一尺(0.32米),按五举加之,得高二尺,并檐柱之高一丈一尺五寸,得金柱高一丈三尺五寸(4.32米)。这在样式雷图纸上标注的室内通高一丈二尺(3.84米)得到证实。五架梁以金柱径加2寸定厚,得一尺二寸(0.384米),其高度按本身之厚每尺加三寸,得一尺五寸六分(0.5米);五架梁高厚各收2寸,即为三架梁的尺寸:则其高为一尺三寸六分(0.436米),厚为一尺(0.32米);抱头梁以檐柱径加二寸定厚,为一尺(0.32米),其高度按本身之厚每尺加三寸,为一尺三寸(0.416米);檐枋、金枋、脊枋、穿插枋等的尺寸相同,以檐柱径(八寸)定高,厚按本身之高收二寸,得六寸(0.192米);各檩径与檐柱径同;金、脊、檐垫板以檐枋之高收一寸定高,得七寸(0.224米),以檩径的十分之三定厚,得二寸一分(约为0.07米);脊瓜柱以三架梁之厚收二寸定厚,三架梁厚一尺(0.32米),得脊瓜柱厚八寸(0.256米),宽同三架梁;檐椽、飞椽以檩径的十分之三定径寸,得二寸一分(约为0.07米)。

另据样式雷053-002号“台明高一尺八寸五分”(0.592米)、“下出二尺七寸”(0.864米)的文字记录,比照万方安和遗址台明高0.58米、下出0.86米的实测结果来看,两者非常接近。圆明园中许多建筑在有式可循、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均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灵活变通,这也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所应把握的普遍现象规律〔图八至图十〕。

〔图八〕万方安和写景图

[图九:1]圆明园西路万方安和烫样

[图九:2]圆明园西路万方安和烫样

[图十:1]万方安和立面复原想象图

[图十:2]万方安和剖面复原想象图

颐和园西所临河殿两面临水,曲尺结构仅为卍字房的四分之一,但仍可以归为同类型建筑[图十一、图十二]。

[图十一]临河殿西立面与卍字房南立面比较图

[图十二]颐和园临河殿西面

四结论

一如雍正皇帝其人,卍字房所表现出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是独一无二的,它将儒教礼制建筑的结晶体“明堂”有关天理人伦的表征和佛教“法轮常转”的宇宙图式在文化深层信息上的同构符号一体化、园林化、艺术化,同时也将民俗文化中蕴含的吉祥祝愿嵌入建筑与山水的结构审美,使上述三者在园林审美的层面上重叠、融合,暗示了即将在乾隆朝普遍风行的曼陀罗建筑布局。

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是,作为园林建筑,卍字房已不仅仅只是传达抽象的天人观念、伦理道德和精神信仰的礼制或宗教象征符号,它可游可居,在形式与内容方面都已超越了“明堂”和“卍字图式”的原型,四时、五行、八方、九宫等等含义不一而足,风水、皇权、仙话、隐逸思想往往而在,是一座包含了佛教教义、儒学经典与民间信仰等多重政治、宗教、哲学内涵,但却又不完全等同于这些含义本身的集莅政、燕寝、文娱于一体的水上浮宫。较之上述任何一个母题,万方安和都更显多元、含蓄和朦胧。皇帝居处其中,感受天地万物生生不息而变态无穷的和谐运迈,乾纲独断,化育万民,是否就是雍正卍字房的真正内涵?

乾隆《万方安和九咏》组诗中所包蕴的儒、释、道、隐诸般隐喻,在揭示卍字房的本质内核及其中心命题的同时,突出反映了十八世纪社会各个层面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态势,为今人了解万方安和经始初衷提供了权威性的佐证。

万方安和的出现标志着雍正风格的成熟。前此田字房,稍后鱼跃鸢飞、乐志山村的主体建筑皆遵循同一造园理念而又有所变化发展,圆明园的景观创作至此完成了雍邸向皇家御园的过渡和演变。

注释:

①智昭:《人天眼目》卷四。

②《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雍正五年三月十二日本月初七日漆作,郎中海望奉上谕,万字房内着做漆屏风、宝座、地平一分。于五月二十二日准做,至雍正六年六月十二日做得持进安讫。

③《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二二。

④《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己酉《如意歌赐怡亲王》:彩云冉冉鸾鹤翩,鸾鹤背驭双神仙。南极西池环佩联,双双同庆帝胄贤。手执如意来当前,篆刻蝌蚪黄金填,晶莹上下星文缠。瑶台此日喜气偏,琅琅更听仙语传,唱随偕老如和弦。既指山海为岁年,复言日月同团圆。煌煌带砺眷便便,子孙永保福且绵。予因仙语嘉喜骈,为尔歌双如意篇。

⑤田字房澹泊宁静是后湖九岛迤北大面积田园风景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圆明园中心地带,五行属土,建筑平面采用了罕见的“田”字形构图,田为地,为农,俗称“田字房”。

⑥见《世宗宪皇帝御制诗集》,《万方安和轩秋日作》称轩而不以殿名。

⑦《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雍正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裱作)。

⑧一景两题的现象康熙年间有山庄金山,分题“镜水云岑”、“天宇咸畅”。“梨花伴月”则包括“澄泉绕石”。后又有“永恬居”、“素尚斋”二景。圆明园田字房一区则分题“淡泊宁静”、“映水兰香”二景。

⑨《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三九《甲申五万方安和九咏》。

⑩弘历本意是说依照古明堂之例,万方安和正室恰乃青阳春宫之位。但是按郑玄注《考工记》释明堂五室之位,这里应该是“木火用事,交于东南”的“明堂”才对。郑玄注《考工记》释明堂五室之位,谓土室居中,木、火、金、水四室各居四维,言水木用事,交于东北。木火用事,交于东南。火土用事,交于西南。金水用事,交于西北。《吕氏春秋十二纪》亦谓东为青阳、南为明堂、西为总章、北为玄堂,太室居中。

(11)《御录经海一滴》卷九《大乘瑜伽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12)《楞严经》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万行首楞严经》,唐相房融译,中心内容在于探究宇宙和人生的真谛与本源,是佛教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13)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页244。

(14)《楞严经》:“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声法忍,于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

(15)《清高宗御制文二集》卷四四“赞”。

(16)据考古发掘,中国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卍字图形出现,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广东、内蒙古等省区,足见远古时代的中国先民对这一符号并不陌生。1980年,青海民和县出土一件新石器时期的卍字纹彩陶长颈壶。壶壁四周均匀分布四个○+卍字形的图案,勾画清晰,线条圆熟,不似草创之作。殷商时期的青铜器皿上,卍字图文也绝不希见。另在一座战国古墓的星象图中,卍字符号被用以表示彗星。

(17)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一则认为,应以右旋为准。但不论是佛教传入中国前后,二者都经常被混用,有时甚至是同时出现在同一器皿之上。

(18)绮春园延寿寺“吉祥云海”、清漪园众香界“智慧海、吉祥云”的题偈、承德须弥福寿之庙班禅寝宫“吉祥法喜”殿,均同此寓意。

(19)据《长阿含经》,它是“三十二种大人相”中第十六相,位于佛的胸前。《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则称是释迦的第“八十种好”,位于胸前。《十地经轮》卷十二谓释迦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之卍相,即一般人所说的“胸臆功德相”。又据《方广大庄严经》卷三,佛的发际也有五个卍相。《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九云,佛的腰间亦有卍相。所以说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

(20)《人天眼目》卷四。

(21)雍正《御选语录》卷四《灵觉大圆沩山佑禅师语录》。

(22)乾隆三十四年《清高宗泛月杂咏十首之三——霁月》:“轻烟薄翳净璇空,世界三千朗照同。比拟试思何所似,金仙卍字表胸中”亦全同此义。《御制诗三集》卷八三“己丑七”。

(23)《清高宗御制文初集》卷二五“连珠”。

(24)避暑山庄水流云在亭虽然也采用了相同的平面,但更偏重于形式,妙在园林造景。

(25)有关卍字房内匾额的内容,主要见之于雍正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内务府造办处清档》。

(26)“万方安和”,四十景之一,南面正室额也,东西内宇曰“对溪山”、曰“佳气迎人”。卍字中宇曰“四方宁静”,西面曰“观妙音”、曰“枕流漱石”、曰“洞天深处”。东面曰“安然”、曰“一炉香”、曰“碧溪一带”、曰“山水清音”。北面曰“涤尘心”、曰“神州三岛”、曰“高山流水”,皆世宗御书。又南面西厦额曰“凝神”、曰“静寄”、东面曰“澄观”。正中联曰“四海升平承帝眷,万几兢业亮天工”。皆皇上御书。

(27)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备委员会:《圆明园》第二集,页4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9月。张仲葛《圆明园匾额》:万方安和(内檐)、四方宁静(内檐)、对溪山(内檐)、佳气迎人(内檐)、观妙音(内檐)、凝神(内檐)、池上居(内檐)、枕流漱石(内檐)、洞天深处(内檐)、神清意平(内檐)、静寄(内檐)、涤尘心(内檐)、神州三岛(内檐)、高山流水(外檐)、安然(内檐)、一炉香(内檐)、碧溪一带(内檐)、山水清音(内檐)

(28)雍正五年七月初,命郎世宁为卍字房南一路陈设的六扇写字围屏上,于空白处二面画隔扇六扇。后又改变旨意,命画西洋栏杆。最后于雍正六年改画山水画二张。

(29)国家图书馆样式雷万方安和内檐装修地盘底样,053-004号图纸上相对南一路第三间的位置,有“画仙楼”三字标注

(30)见053-002号图。

(31)《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是四面雕空的板壁,将这镜子嵌在中间的……一面用手摸时,只听‘硌磴’一声……原来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32)乾隆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如意馆),照五福堂楼梯书格现安古玩画片,令郎世宁徒弟戴正等画一份,得时安在万方安和床前面拉门书格上。钦此。于五月十五日将画得包绢古玩画片纸样一张呈览。奉旨,照样准画。

(33)此处在卍字房初建成后不久似有改建。雍正五年八月,档案中曾出现向银库支取大玻璃“安在万字房对瀑布仙楼窗户上”的记载。及至六年二月,又命在万字房北一路添安仙楼。国家图书馆样式雷万方安和内檐装修地盘底样053-002号图纸上,仙楼南一间屋内均有玻璃窗符号显示,并有“拉门上仙楼”字样,但053-002、053-003图中未显两处相通的迹象。

(34)雍正六年二月,命在万字房北一路添安仙楼。三月初六日,郎中海望将做得合牌胎仙楼小样一件呈览,奉旨准做。是日,工程处备办修盖仙楼物料。至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六日造办处做得:玻璃吊屏窗户上,黄铜镀金吊环一个、托钉二个、挂钉二个、黄铜屈戍二个、连掐滑车四个、黄铜条一根,画墙上黄铜如意吊牌三个、毂轮二个。画墙下走槽一道。床面糊大菱花锦,里糊月白杭细。

(35)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内务府奏案《和尔经额奏伤损瓷鹿将苑副福升罚俸摺》。

(36)见053-002号图。

(37)国家图书馆样式雷万方安和内檐装修地盘底样,053-004号图纸,北路三间中一间上标有“戏台”字样,053-002号图在同样的位置标有“台”字,并“栏杆”字样。053-003号图也显示出基本相同的格局。正与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内务府(油木作)清档相合;“万方安和高山流水殿内,东间东墙、西间西墙刻木金字刮下,交造办处镕金,墙改粉油地”,说明此处建筑是南北向三间正殿,否则不会出现“东间东墙、西间西墙”的说法。而被改为“粉油地”的板墙以及“刻木金字”则显然均为外檐形制,所指应该就是戏台,正与张仲葛《圆明园匾额》“高山流水”挂于外檐的标示相吻合。

(38)朱家溍:《故宫退食录》“关于清代宫史研究和原状陈列的几个问题”:“东次间为上手,太后坐在东次间前檐炕上,皇上在西次间的前檐炕上,都是隔着玻璃的座位。”

(39)据样式雷053-003号图,室内东向设卧榻,东面支摘窗被板墙封死,显然是出于寝居私密性的考虑。

(40)雍正五年六月,命将卍字房东一路圆光门内的界画楼台画移位。雍正六年二月,又命改画屋内楠木壁子上的绿竹画,似都指此处。

标签:;  ;  ;  ;  ;  ;  ;  ;  ;  ;  

古颐和园新证书--万方安河考试_圆明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