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文英
临沧市沧源县人民医院 热疗室 云南 临沧 677400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AM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将其按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操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及平均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健康教育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存在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举措,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住院天数,且在患者满意度方面也优于常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推动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的提升,且还能对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改善作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临床当中又称为临床程序,其主要是为病人制定一套以病人为中心,并且从患者住院到出院区间内一整套的住院护理措施[1]。针对病患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住院医疗费用减少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1例,其年龄区间为38~81岁,平均年龄为51.4岁。所选取患者在入院前均对其予以killip分级,患者均为Ⅱ、Ⅲ及,并且不存在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状况,所选取患者均能自主接受健康教育。将患者按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两组患者在职业及年龄等存在差异不明显(P>0.05)。
1.2护理方法
①两组患者均实施整体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操作;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临床护理,当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保持患者处于卧床休息状态,对患者在吸氧、止痛及心电监护等方面实施护理操作,对患者病情状况实施观察。②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根据实际需要成立临床路径小组,可由科主任、主治医师及护士长等人员组成,对纳入临床路径的疾病和病人,给与共同确定,根据患者病症状况,制定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其表格内容主要包括治疗、用药、饮食及检查等各个方面[2]。③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当患者入院后,相关护士向患者发放《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和介绍。相关责任护士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计划,实施护理操作,对患者病情状况予以观察。当患者病情与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内容相符时,在相应表格的那种选择“YES”,并附带相应签名;如若患者病情发展状况与CNP计划不符时,在相应表格当中打上“NO”,并对患者采取相应干预举措,或对相关路径予以退出[3]。
1.3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需要数据进行深层次处理,采用(±s)对计量资料予以表示,当所存在差异显著时采用P<0.05予以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费用及满意度比较分析
实验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短于后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住院费用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所存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讨论
3.1采用CNP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升
对于传统的护理方式来讲,其主要按照相关医师的叮嘱来完成,相关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并且在护理目标上存在不准确性,相关的健康教育意识不足,患者护理服务难以实现系统化和全面性。当实施CNP后,相关护理人员在每日工作当中均有重点可寻,并且在内容上有相应标准,在时间上还有严格的控制,护理人员必须对每天的护理效果是否达标进行评价,干预相关的预测差异,从而最终实现护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及计划性的基本要求,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还对传统的护士护理工作被动局面予以改变,并开始向主动服务框架转变,相关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在患者护理工作当中,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更加主动的配合相应的医疗护理,实现医师、护士及患者三者之间相结合的护理模式[4]。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及平均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健康教育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存在差异显著(P<0.05)。
3.2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及住院天数的降低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针对护士日常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护士从中比较清晰的知道自己相关的工作任务。相关护士融入病房的时间增多,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理论,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与此同时,还要促使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在有效性及完整性方面得以保证。对于临床护理路径来讲,其在相关健康教育要求上,必须对患者实施有效、按时的教育活动,并对教育结果进行反复评估,并给与适当评价[5]。其所具有的严格的时限性,促使相关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当中要具有预见性,对相关材料进行提前准备,引导护士不断投身主动学习当中,增加相关知识的储备,为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临床护理路径促使护士与患者之间面对面交流得以实现,能够实现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当中,使护患之间关系更为融洽,还能促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得以充分体现,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实验组在具体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0.3±1),对照组住院天数为(25.4±1),因此,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常规护理方法,在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时间更短。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举措,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住院天数,且在患者满意度方面也优于常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推动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的提升,且还能对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梦君, 李琳.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2]Roche M,Duffield C,White E et al.Factors in the practice environment of nurses working in inpatient mental health: A 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ing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1,48(12):1475-1486.
[3]窦欣悦.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234-236.
[4]周瑞兰, 卓连兰, 邓金梅,等.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探讨[J]. 当代医学, 2012, 18:130-131.
[5]贾伟平, 刘香菊.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99-101.
论文作者:普文英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实验组论文; 天数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