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战略_国际市场论文

论我国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战略_国际市场论文

论中国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中国论文,战略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1977年,英国里丁大学教授约翰·邓宁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后来,他又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其核心观点是强调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同时受到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是这三项优势整合的结果,邓宁称之为“三优势”模式(OLI Paradigm)。其中,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对无形资产的独占和企业经济规模两方面所产生的优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有能力将所有权优势在企业内部配置、转让和有效利用。区位优势属于东道国所有,指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点和国别时,必须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生产要素优势。

邓宁在该理论中强调,当企业同时具备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后,企业便可从事跨国经营。我们并不否认,三优势对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重要作用,但笔者认为,并不是三种优势同时具备时,企业才可以进入国际市场,缘由在于三种优势是可实现相互替代的。发展中国家不同时具备三种优势,也有可能发生优势替代型投资。假定内部化优势I,所有权优势O和区位优势L之间存在相互替代性,在I>O、O<L、而I>L时,内部化优势就弥补了O和L的劣势,从而有可能发生寻求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化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同理可以证明O、L和I之间的相互替代性,从而发生寻求区位优势或所有权优势的对外投资。如此,像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来谈都不仅可行,而且必然。

二、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现状

我国坚持扩大开放,必须走向国际市场,实施跨国投资和经营。我国一些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大企业在近十年的海外经营和国际竞争中,不断扩大经营领域和规模,逐步发展成涉及多个行业领域、横跨多个地区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若干年,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然而,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主要表现在:

(一)我国跨国公司规模较小、资金不足

进行跨国经营和发展跨国公司需要巨额资本,目前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资本雄厚,而我国的资本,特别是能用于海外投资的资本非常有限,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这将阻碍我们开展国际经营的步伐,也使我国跨国公司缺乏境外扩张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实力,发展后劲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二)企业管理体制不顺畅、经营目的不明确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样,就存在着一种先天性的体制缺陷,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利,一些国有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病疾”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无法对国际市场形势不断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此外,一些企业海外投资目的不明确,盲目上项目的现象相当普遍,境外投资项目重复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企业不具备应对国际化经营的能力

跨国公司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性的超巨型企业,客观上需要高度严密的管理。当代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早已经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具有熟练的、规范化的管理技术。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制约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境外投资活动的重要因素。

(四)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外部环境亟待完善

首先,对外投资宏观管理体制严重滞后,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缺乏统一且透明的政策。其次,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比较繁琐。目前由政府部门对每个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审批,不仅审批环节多,而且时间长,也影响了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性。最后,中国目前尚无规范对外投资的法律,财政、金融、外汇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仍需完善和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企业难以及时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与投资相关的国际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涉外中介机构的作用还有待强化,境外投资的保险、保障机制也亟待建立。

(五)研究与开发能力有限

当代跨国公司的渗透和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靠高科技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如航空航天、微电子、生物工程等,在当代跨国公司中逐步成为支柱产业,而我国跨国公司在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只有某些相对优势,而没有绝对优势。

三、中国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方式的战略选择

(一)新目标市场的进入方式选择:渐进式进入

这是一种稳妥的市场进入方式,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企业海外经营中的巨大风险,有利于取得最终的成功。具体来说,如下步骤可作参考:

第一,在进入新目标市场的初期阶段,中国跨国公司可以采用间接出口的方式(如委托代理销售方式)将选定的产品销往目标国家和地区。

第二,经过间接出口阶段的实践,在充分认识到新目标国家的市场潜力和销售竞争力后,企业可以在产品销售集中的新目标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取代委托代理的销售模式,实现间接出口向直接出口战略的转换。

第三,随着销售额的上升和独立销售渠道的日益完善,企业在新目标市场可以逐步加强信息、服务、管理甚至研发等环节,以便能更好地把握机会。待条件成熟,企业就可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把部分或整个生产环节转移到东道国市场。

渐进式扩张方式事实上是跨国公司海外经营逐步升级的过程。在跨国经营实践中,这种方式已被众多的中国公司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海尔集团,1991年开始出口产品到欧洲,本着“先有市场、后建工厂”的原则,经过5年的海外市场开拓,于1996年才开始了海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先后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家。此外,著名的康佳集团、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走的也都是渐进式的发展道路。

(二)跨国子公司形成方式的选择

以直接投资方式展开市场进入的跨国公司,必然要在拟进入的国家或地区建立和形成作为其组织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的子公司,而这主要有新建和并购两种方式。

中国跨国公司由于起步较晚,大部分的境外投资子公司都是通过新建形式建立起来的。但近年来中国公司的跨国并购呈现明显的增长势头,正在成为企业海外发展新的途径。

从目标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看,中国跨国公司在向发展中目标国家进行市场进入时,应更多地采取新建的方式;向发达国家进行市场进入时,跨国并购的方式对我国跨国公司经营更有利可行。

(三)跨国子公司所有权安排上的选择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权安排有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虽然独资经营方式能够使得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商标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从而保证子公司将严格按照母公司的海外经营战略意图行动,并保护企业的技术及经营秘密,但从我国大多数跨国公司的现状出发,采用合资方式更为适宜。

从跨国子公司所有权选择的实践来看,合资方式无疑是现阶段中国跨国公司的首要选择。据商务部统计,中国企业在国外子公司所有权的选择上,合资方式占了70%,独资方式占20%,其他方式占10%。贸易性企业主要采取中方独资形式,生产性项目大多采用与东道国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境外资源开发(尤其是石油)则主要采用国际惯用的合作开发方式,如在香港的中资企业不少采取了由中方控股的股份制上市公司方式。

(四)构建跨国公司战略联盟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跨国公司的规模偏小,技术发展水平较低,普遍缺乏跨国经营的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与许多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相比并无总体优势,且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倡导中国跨国公司实行渐进式市场进入的同时,在某些领域有较强的相对优势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条件,直接采用企业国际化高级阶段的步骤,即通过构建跨国战略联盟,以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有多种联盟形式,不同的联盟结构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种:

1.合资企业式联盟

对于那些产品生命周期属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中国跨国公司而言,可以考虑采用这一形式的战略联盟。我国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在出口上就会遇到很多国家设置的市场进入的障碍,如果采取与国外跨国公司合资,利用其完善的销售网络自动进入东道国市场,既绕过了重重壁垒,还可避免自己重新在东道国建立庞大的销售网络。

2.契约式联盟

(1)研究开发战略联盟

我国跨国公司可以选择在价值链上的初始位置与国外企业合作,构建研究开发型国际战略联盟,成员方可以相互交换彼此拥有的专利技术等优势要素,充分吸收和利用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成果,分摊开发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产品的技术含量。IT业的许多中小跨国公司可以考虑选取此思路。

(2)合作生产战略联盟

合作生产主要指实施产品联盟,共同生产、开发新产品。我国跨国公司往往受到融资渠道不畅通、自有资金不充足的制约,很多时候对于新产品的开发是有心无力。如果和国外中小型跨国公司合作,进行共同生产,共同承担成本,双方可以合作开发填补国际市场空白的新产品。例如,2002年初,海尔集团与日本三洋电机签订相互协作备忘录建立跨国公司战略联盟;2003年11月,TCL同法国汤姆逊公司就彩电和DVD业务方面结成联盟,使彩电年销量达到1800万台,为全球第一,并占有世界市场10%。

(五)以国际电子商务方式进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纷纷利用其信息化优势,开展国际电子商务活动,以便在全球范围调配资源,不断加强和扩大其优势。我国跨国公司应尽快适应这种新的趋势,在国际市场进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先进技术手段和新的贸易方式的应用,积极推动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跨国公司在国际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海尔集团将电子商务作为其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截至2001年,利用其网络采购平台,产生的直接效益达15亿元人民币。一些传统大型外贸公司也充分认识到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对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有效拓展了国际业务,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中小型跨国公司也逐步成为国际电子商务的积极实践者。

标签:;  ;  ;  

论我国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战略_国际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