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静脉药物配置护士的差错以及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的静脉药物配置错误资料,并计算比例。结果:我院儿科静脉药物配置护士共出现错误18例,差错率为0.0031%。其中内部差错16例,出门差错2例。结论:通过构建安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规范儿科用药的配置方法,对护理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等降低配药的差错率,保障儿科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药物;静脉配置;差错;控制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儿科药物静脉配置的差错及控制对策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儿科药物静脉配置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整体效果。
二、概述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指在药学部门管理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师或护理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操作规范,在特定的环境下,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成品输液服务。目前由于尚处于建设阶段,运行过程中出现剂量错误、配置方法错误甚至微生物污染等风险较常见。各种风险不仅影响临床用药安全,而且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促进医院患者合理用药,保证药品配置质量和静脉用药安全,节约药品,降低医疗成本,加强职业防护,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药学水平,提高医院信誉度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静脉药物配置在临床上是一种最常见的给药方式,护理人员每天都会配置大量的药物,由于药物种类繁多且复杂,所以配置时难免会出现差错,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出现的静脉药物配置差错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差错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三、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儿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共配置580002份药物制剂,配置护理人员出现的差错资料。
2.分析方法
根据《中药词典》﹑《临床用药须知》,以及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对这一年来我院儿科静脉药物配置错误资料进行内差和差错的分类,并计算出比例。
四、结果
我院儿科静脉配置护理人员出现的相关错误总共有18例,差错率为0.0031%(18/580002)。其中内部差错16例,出门差错2例。护理人员在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总共出现四大类差错,分别是:对药物没有做好相关标记,导致药品拿错;将药品的规格混淆;药物的剂量没有把握精确;在配置药物时没有按照两步稀释法完成;全营养混合液的配置顺序出现差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讨论
一般护理人员在配置完药物后,都会在贴瓶单药名的旁边做好相关标记,有些护士因为忙碌或者马虎而忘记了标记,这就会导致在使用药物时出现拿错的现象;有些实习的护理人员刚来医院不久,本身专业知识就不扎实,工作经验又太少,很容易出现将药物混淆的现象,在儿科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一种特别常见的错误就是在配置药物时没有按照两步稀释法来完成,比如在配置奥美拉唑和思美泰注射液时,应该用专用的溶剂来溶解,有些护理人员对这方面知识掌握不全面或者处于懒惰心理,而直接用输液的溶液来溶解,影响了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配置静脉营养液时,常常不注意各种营养液的配置顺序,比如应该先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中,再和其它药物混合,有些护理人员不注意就会把三者一起混合,导致药物的ph值下降,破坏了药物的稳定性,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来,静脉配置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差错大致可以分为实质性问题和程序性问题两大类,其中没有按照两步稀释法配置药物以及全营养混合液配置的顺序出现差错就属于实质性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缺乏配置药物相关的专业知识而造成的。这种问题可以在医院相关的监督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下得到改善,通过加强层层核查力度,或者对护理人员开展职业道德培训等,来减少这些差错的发生率。
针对我院儿科护理人员在药物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1.构建完善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这个安全管理体系是由医院的护理部﹑护士长﹑药师负责人共同组成的,要求各部门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工作实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对静脉药物配置上出现的差错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抓好管理层,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2.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护理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更新培训以及进修,经常组织他们去听专家讲座,或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上的学习,合理的选择并掌握静脉配置的工具和方法途径,让护理人员之间互相监督和核对,严格的按照说明书进行药物配置。尤其是婴幼儿用药的剂量﹑剂量换算﹑药物配伍禁忌等,一定要熟练掌握。多鼓励药师和护理人员从药物学和护理学的角度分析配药的安全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二者达成共识,既能保证用药的安全,同时也使静脉配药的质量以及相关理论得到提高。
3.规范儿科药物的配置方法。儿科内要统一每种粉针剂药的溶媒量,保证每种需要溶解的药物在溶解后每毫升内所含的药物剂量是一样的,一般情况下,1.0g/瓶的药物要稀释10倍,每毫升含100mg药物,0.5g/瓶的药物要稀释5倍,每毫升含100 mg药物,主要为了方便计算以及有效的避免差错。婴幼儿的用药量如果不超过一支,则需要配药人员在输液的标签上标注所要抽取的实际药量,以便于护士和药师之后的核对。粉剂药物在溶解后,每瓶的实际液量必须在配药前进行回抽确定,如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或者操作中已经造成了外溢溶媒则需要另外加以补充,防止出现药物配置误差。
4.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从根本上避免配药的质量问题,消灭儿科配药内差错隐患。对于护理人员配错药或者药送错病区等现象要及时报告给护士长,护士长及时纠正其错误并和病区沟通好,使护士充分认识到配错药﹑药送错病区以及药剂量用错等带来的危害,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的责任心。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药物的特性﹑剂量以及规范的用药规则进行配药,接班的护士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保障各个病区的用药需求,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的送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儿科药物静脉配置差错及控制对策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儿科药物静脉配置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策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张营,王永铭,陈斌艳.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09):88-89.
[2] 任冠桦.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儿科合理用药[J].海峡药学.2015(02):115-116.
[3] 刘玉艳,儿科用药特点与合理用药[J].医药世界.2015(10):60-62.
[4] 胡静,杨世民.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中医师行为调研[J].中国药房.2014(01):69-73.
[5] 颜青,李喜西,夏文斌,等.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房.2015(09):520-522.
论文作者:乔建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药物论文; 差错论文; 静脉论文; 儿科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剂量论文; 我院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