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学校三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论文_梁妙意

乡镇学校三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论文_梁妙意

梁妙意

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中心学校

摘要: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错误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并积极地团结家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乡村学校;三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本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必须正确理解习惯养成与儿童的发展之间的联系。因此,儿童技能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高可塑性,利用这一黄金时期,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意识的培训和教育。

一、三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特征

1.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是沿着"预习-听课-温习-功课"的步骤进行的,这四个步骤,不可或缺。这四个环节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只有坚持把每个环节都做好,才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自制力的儿童在培养习惯技能时缺乏稳定、系统和意识;父母和老师缺乏监督往往会导致学生不受监督,很容易被养成拖拉、懒惰、马虎、敷衍的坏习惯,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三年级学生没有永久的、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在小学阶段,一般在开学伊始,教师会要求小学生对自己的全学年进行安排,即定一个目标,在本学年结束后,自己要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绩。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教师强制小学生制定目标的情况,所以小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并没有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认为这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在心理上有时会出现反抗心理,从而导致学习计划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

3.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兴趣导致学习习惯的特征。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出现在南北两极之间。这表明对学习的兴趣对养成学习习惯有显著的影响。与此同时,调查还显示,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听老师讲课来保持高度的热情,并且能够及时完成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而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会被动地学习,把学习视为负担。

二、三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

1.班级环境。班级环境不同于学校环境,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班级环境深深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进而也就影响着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同一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等都是不同的,引导学生形成了不同的学习习惯,且班级环境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比在班级环境不好的学生的表现要优秀。

2.教师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在为小学学生建立学习技能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老师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能力。初期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鼓励和批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情,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采用不同和正确的评估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矗

3.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父母和孩子的教育影响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在这个国家,许多父母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仍然坚持旧的观点,认为一旦学生上学,他们应该从老师那里得到教育,而不是自己。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以工作为借口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工作。事实上,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教师的精力和能力有限,所有学生都无法获得更多的关注,教师需要父母的合作,学生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生活条件。因此,父母应承担起促使学生进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责任。

4.个人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外部因素是影响,内部因素是决定因素。"因此,在学生学习习惯、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力、效率等方面,我们看到所有强烈学习动力和决心的学生不仅学习得好,而且学习得好。因此,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塑造学习技能和提高成绩。

三、乡镇学校三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至关重要。为了在未来为小学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取得显著成绩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外部条件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同一所学校,不同的班级,通常有不同的外部条件,在不同的班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习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高成绩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可以使用公告栏来宣传教学的效用,或者在墙上贴上标语,提醒学生们他们正在努力学习,并且在不被注意的情况下,他们正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情感激励。教师对三年级学生的态度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老师的情绪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情感措施,鼓励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以真诚的感情成长,从而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有软弱和敏感的感觉,如果他们得到一些批评或认可,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得到好的结果。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校合作。父母和老师都在教育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加好友等方式来加强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作为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人,在学习环境和教师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候,可以起到重要的衔接过渡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师和新的环境。

4.自身努力试试看。内部因素决定了外部因素,因此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有坚定的信念。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焦虑,这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克服焦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习品质是学习习惯的心理基础,品质养成也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意志力。俗话说:"分,分,分,分,学生生活的根。"在现代社会,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是为什么取得好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你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采取下一步,养成习惯;传播下一个习惯,收集性格;创造新的性格,创造命运。但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培养出好的学习技巧。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才能在未来走上更高、更高的道路。

简而言之,习惯是一种刻板印象,是长期积累和增强条件反射的结果。习惯文化不能立即有效,必须不断改进、深化、长期教学方法的一致性。因此,教师必须从童年开始,严格的纪律,紧紧抓住目前最好的小学时期,特别是三年级的关键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徐春艳.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45-145.

[2]何爱兰,刘晓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J].教育发展与研究,2018,128.

[3]方琳.新课程背景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N].校园大展台,成都教育报,2017,40.

论文作者:梁妙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乡镇学校三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论文_梁妙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