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的经验和启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周年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思想不断解放,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回顾总结20年来的伟大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出色地担负起解放思想的历史重任,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根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毛泽东逝世后,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邓小平的第三次复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既对中国国情有清醒、全面、深刻和科学的认识,又准确把握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潮流,放眼世界看中国,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既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又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新的发展,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有卓越的治党治国才能,又有丰富的政治领导经验。在“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只有这样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才能够担负起在政治、思想、组织等各个领域进行拨乱反正的艰巨历史任务,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抓住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推动思想解放,为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这一点至关重要。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比较中,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八十年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为了走出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在思想领域先后提出了所谓“公开性”、“新思维”等口号,企图起到革新观念,解放思想的作用。但是,他们没有上升到思想路线的高度来对待这个问题,没有为科学、全面、正确地评价过去本国党和本国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社会主义改革提供正确的认识论武器。结果造成了全党全国思想宣传领域的混乱和失控,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乘虚而入,成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说,这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中央政治上不够坚定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这种对比中,我们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二、有科学的标准——实践标准。解放思想有没有标准?回答是肯定的。标准是什么?换句话说,怎样检验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靠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常识。但是,在“文革”中被混淆颠倒了。不分时间、地点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照搬领袖语录或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甚至是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成了裁定活生生的社会实现的是非标准。“文革”结束后,又出现了“两个凡是”,给广大干部群众又戴上了新的精神枷锁,党和国家出现了前进中徘徊的局面。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导和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通过讨论,为新时期解放思想确立了科学的标准,重新恢复了实践的权威,强调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实践标准的确立成了伟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先导。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充分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而且,把解放思想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在全党面前,要求“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经过真理问题标准讨论和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启动了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史大幕,从此,实践标准更加深入人心。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又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发展了实践标准,把思想解放推向了新的层面。
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风雨历程一再证明,在推进思想解放之初重新确立实践标准,把握住解放思想的关键,是富有战略眼光的。有没有这个标准,能不能始终坚持这个标准,关系重大。20年来,正因为我们一直坚持这个标准,才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够在对待“两个凡是”,在市场经济姓“社”姓“资”,在股份制姓“公”姓“私”等重大问题上不断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形成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多次高潮,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推向一个新阶级。20年来,我们不但以这个标准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发展理论,而且还以此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推动、升华和检验改革开放,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三、有明确的目的——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的口号,是直接针对“两个凡是”的,其政治意义和战斗性是非常鲜明的。“两个凡是”的实质是维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继续坚持“文革”的错误理论和路线。“两个凡是”一提出,邓小平同志就首先旗帜鲜明地指出,它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世世代代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虽然,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是针对“两个凡是”提出的,但是,它最终要导向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其根本目的却不仅限于批判“两个凡是”,而是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提供思想理论指导。对此,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重点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三中全会在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方面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战略决策。这些决策主要有三项:一是在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果断地废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二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决定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办法进行认真的改革,并把改革上升到革命的高度,认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三是坦率地承认我国的落后,决定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这些既是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成果,也是其目的。从此,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正确评价和处理党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是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当时我们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二是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这两个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采取了从解决具体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入手,逐步过渡到全面评价的办法,组织引导干部群众逐步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对毛泽东晚年错误和“文革”错误的认识。在三中全会上,否定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冤假错案的平反,实际上已开始部分地纠正毛泽东和“文革”的错误。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并没有进行全面评价,只是向全党提出了历史地、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总结“文革”教训的任务。全面评价留到时机成熟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去作。因为人们解放思想要有一个过程,在三中全会上只能做到这种程度。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英明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创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正确评价和处理重大历史问题与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是密切相联的。前一个问题解决不好,后一个问题就不可能实现。正确把握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充分展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高超艺术。
四、有广泛的民主——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支持。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场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但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这场斗争是在广泛的民主条件下进行的。这是我们党在历史上采取民主方式成功地解决思想领域问题的光辉典范。全会深刻认识到“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行民主方法,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因此,三中全会强调要实行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并进一步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保证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权利。”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法律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由此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实行广泛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集中,是三中全会能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完全可以说,没有广泛的民主,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三中全会,就谈不上什么解放思想,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正因为有广泛的民主作保证,有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才能使这次思想解放从北京开始,迅速扩展到全国范围,包括边远地区;从党的高层、中层扩展到广大基层,到广大人民群众,到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真正的全党全民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经过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多年来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空前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因此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进一步走向了成熟。三中全会解放思想的这种精神力量很快就转变为推动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广大群众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投身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来,使我国迎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我们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总结其解放思想的历史经验,是为了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更加坚定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一,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忠实可靠的继承者,在任何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完全有能力驾驭全局,团结人民,开拓进取,胜利前进。自觉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全面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当然也是解放思想的根本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思想路线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近20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从而精辟地阐述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今年6月,他在第二期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说,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社会在前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没有止境,要一以贯之。要求全党“必须不断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我们只有把江泽民同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才能够使思想解放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保证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的作用。
第二,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打好改革攻坚战。我国的改革走过了一条先农村后城市,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渐次推进的路子。经过20年的探索前进,现在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走向新世纪的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粮食流通、住房、医疗保险、投融资和财税等各项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原则。把这些改革完成好,我国在下个世纪的前十年就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有了坚实的体制基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结合各地各部门千差万别的实际,全面落实这些改革任务,决非易事,必须要闯关夺隘,经受考验。因为,改革越深入,触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就越根本,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就越深刻、具体,改革的难度就随之增大。但是,由此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更具有制度创新的意义,就更能适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和发扬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实践标准的革命精神,增强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政治勇气,自觉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检验思想认识,按照中央的部署不断推进改革,不断研究改革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第三,要深刻理解和自觉运用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断提高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成效,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经过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我们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方面的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艰巨的任务,这对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适应这一要求,最根本的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20年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能够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个精髓来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说是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邓小平理论。因而,也就不可能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高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提高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能力,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贯彻执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保障机制,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切实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促进我们党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第四,解放思想要进一步走进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的精神力量之所以能够转变为推动改革开放的物质力量,体现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成果上,重要的一条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了思想解放运动,并把在解放思想中获得的新认识新观念付诸于社会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仅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不仅是思想宣传研究领域的事,而且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必须走进人民群众。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解放的标志,最终决定思想解放运动的实际成效。我们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就要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让解放思想进一步走进人民群众,有针对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人民群众不断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推进伟大事业。当前最重要是做好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宣传贯彻工作,把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标签:党的思想路线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邓小平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