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之我见论文_李秀丽

古诗词教学之我见论文_李秀丽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六小学东校区 李秀丽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让孩子多学习古典诗词,可让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提高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

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二、配乐朗诵,以情感人。

优美的音乐可以淘冶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联想。教学时,根据诗词的内容、情感,配上符合感情基调的音乐教学生朗读,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愉悦。古诗词是十分讲究音韵的文体,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古诗词的情韵,增强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可以借助音乐把他们带到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例如,我在执教《赠汪伦》时,为了使学生领悟到好友离别时的依依难舍,体会李白和汪伦的深挚情谊,我一边播放哀伤清缓的古筝曲,一边让学生和着音乐充满感情地朗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配乐录音朗诵,一边想象好友水边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景。然后,把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绘制一幅“送别图”,下课后,学生们纷纷交来了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想象各异,情境有别,但都能基本反映诗歌的意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古诗词教育的突破口。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只要借助音乐教育的审美作用,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把两者揉合起来,就能达到耳听其音,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脑映其像,心生其情的艺术效果。

三、多样解词方法,体会词义的朦胧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非常亲热,头挨着头,在说悄悄话呢!”“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挨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这就是‘相媚好’的意思。”在理解“翁媪”时,我让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就明白,“翁”上面是一个“公”字,可能是“老公公”,而“媪”字左边是“女”所以可能是“老婆婆”。在理解“无赖”一词时,我说:“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撒泼放刁,蛮不讲理的人称为‘无赖’,这里是这个意思吗?可以看看图,想一想。”“我觉得是小孩调皮可爱。”我接着说:“是的,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区别,此时的‘无赖’让人感受到孩童的天真可爱,这就是古诗词用词的魅力。”

四、把握整体意境,体会诗词的情境美。

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对词句的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懂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整体意境,进而总体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从而得到熏陶,获得教益。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于是,我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面荷花竞相开放。”“我仿佛看到小溪边,一个顽皮的小孩正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剥莲蓬呢。”“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闻到了泥土的芬芳。”“我仿佛看到大儿子和二儿子在辛勤地劳作呢!”“我仿佛看到茅屋前,一对老夫妻有些醉意,正在说悄悄话呢!”于是我追问:“你听到老两口说些什么吗?同桌一个做老公公,一个做老婆婆试试,他们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老头子,你看我们的孩子多懂事啊,他们在辛勤地忙着农活,我俩可以安享晚年了。”有的同学说:“老太婆,谢谢你,给我生了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只希望早点抱孙子哦!”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笔者在把学生带人意境之后问道:“假如此刻你到了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说:“我最想像小孩一样,躺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多悠闲。”“我最想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闻青草的芳香。”“我还想骑在牛背上,潇洒地吹着短笛,让笛声在田野中回响。”“我最想在小溪边垂钓,那多舒服。”“我也想到地里去耕耘,享受劳动的快乐。”……由于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五、纵横联系,学以致用。

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古诗文的教学,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比如,学了《登鹳鹊楼》知道了“尽”字古意常作“穷尽、尽头”讲,那么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尽”字理解时,便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诗文源于生活,当然可以还原于生活。教学时,可以开发创设各种情境,启发学生古今联系,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用古诗文进行表达。当学生在说话、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传递出一般语言无法表达的复杂含蓄的意思和情感时,教师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古诗文的兴趣和热情。

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呼唤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创新!

论文作者:李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  ;  ;  ;  ;  ;  ;  ;  

古诗词教学之我见论文_李秀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