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手足口病流行情况探讨论文_侯权发

某市手足口病流行情况探讨论文_侯权发

 刘君平 胡碧贻

深圳市坪山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某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了解该地区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从某市CDC获取手足口病的数据。结果:截至2014年12月14日某市手足口病病例共有4991例,年发病率为981/10万。发病高峰时期主要集中在4-7月,并且在9-10月出现次高峰。结论:加强对5岁以下散居和托幼儿童的防控,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疫情发生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流行与扩散。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1 前言

手足口病是引起我国5 岁以下儿童发病及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法定丙类报告的传染病,这种病每年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其主要病原体主要为EV71和CA16。[1]近几年来防控措施的实施,使得发病数会有所下降,但疫情情况仍不容乐观。因此,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对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控十分重要。为了解某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规律,在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2014年发生在某市的手足口病病例报告资料,对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提高该市的手足口病监测水平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该市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病例资料来源于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14日某市的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网(某市年均人口数为50.85万)。

2.2 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的诊断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10 年版)》,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及聚集性病例。

2.3 研究方法

对2014年某市疫情调查处理资料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指标和三间分布等情况,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3 结果

3.1 发病概况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14日某市全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991例,平均发病率为981/10万。其中这些病例中4710例是通过临床诊断,占诊断病例的94.37%。267例是通过实验室确诊,14例为疑似病例。

3.2 流行特征

3.2.1 时间分布

从手足口病的发病结果来看,某市全年十二个月均有手足口病发病,1-3月份发病最少,从4月份开始,手足口病发病逐渐增加,到5月份达到高峰后开始回落,9月份再次出现小幅度反弹后10月份开始回落;其中4-7月发病2999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0.09%,为发病高峰期,9-10月发病1152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23.08%,为发病次高峰期。

3.2.2 人群分布

3.2.2.1 性别分布

某市2014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中,男性发病3088例,占发病总数的61.87%,女性发病1903例,占发病总数的38.13%,男女比例为1.63:1,男性发病数明显高于女性。

3.2.2.2 年龄分布

4991例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病年龄最小的为1天,年龄最大的为81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占发病总数的93.73%,其中1岁婴儿是发病数最多的年龄,占发病总数的31.78%,14岁以上人群发病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3.3 职业分布

4991例手足口病病例职业分布中,发病主要以散居儿童与托幼儿童为主,分别为3673例、1124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59%、22.52%,共占病例总数的96.11%;其次为学生,共184例,占发病总数的3.67%,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人员、离退人员、农民发病低。

4 讨论

4.1 发病高峰集中于夏秋季节

某市2014年手足口病的病发时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发病高峰期为5-7月,次高峰期为9-10月,这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气象因素是影响传染病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可以影响人体内的免疫力,而且对生活环境中的生物病原体、媒介生物的繁殖及传播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而使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2]。陈澜祯等[3]对局部地区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气象环境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极易生存与传播,手足口病的流行产生与气候等环境异常有密切关系。应重点加强在手足口病的季节防控,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时间做好防控工作,相关部门应做好疫情监测,将托幼机构作为重点监测地点。

4.2 5岁以下散居和托幼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且男性高于女性

发病多集中于 5 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绝大部分,而1岁是发病数最多的年龄,可能与该年龄段血清保护性抗体和免疫力相对较低有关。田波[4],周世力等[8]对健康人做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新生儿44%具有来自于母体的EV71 血清抗体,但 1 个月后会迅速下降,1 岁以内的婴幼儿EV71 抗体阳性率仅为0.8%,2~5 岁血清阳性率则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15 岁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可达 50%以上。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等应区别对待,1岁以下婴幼儿因其抵抗力较低,家长应特别注意照顾,做好家居清洁,避免带婴儿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从学龄前儿童开始,教育其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儿童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散居儿童发病率居首位,报告发病占病例总数的73.59%;托幼儿童次之,报告发病占病例总数的22.52%,与相关报道一致[5],因此,托幼机构和散居儿童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两个群体[6]。散居儿童活动范围广,其接触环境较复杂,接触手足口病病毒的机会大大增高,更容易受感染而患病。但是托幼儿童的发病较散居儿童低,可能是由于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管理,而且托幼机构相对于社区而言也较易于管理,疫情控制效果明显。因此,应从健康教育着手,做好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的防制工作,特别应加强对散居儿童的管理。应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指导儿童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教育儿童勤洗手,讲卫生,教育儿童监护人相关防病知识。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以托幼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的防制工作。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作为丙类传染性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和相关疫苗,所以需要重视和加强防控措施,尤其要加强高发季节和易感人群的防护,加强社区的宣传教育,强调托幼机构晨检制度的落实,加强并落实群防、群控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爆发性流行。同时,加强人才储备,做好应急预防处理[7]。

参考文献

[1] 刘立,郭建花,张世勇,等. 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0,18 ( 8) : 1389 - 1391.

[2] 陈澜祯,王玲,吴中发,等.手足口病流行的预警方法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 3) : 178 - 179.

[3] 田波,段海生,荣一兵,等.肠道病毒 71 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病毒学,2004,19(4): 426-429.

[4] 周世力, 李琳琳, 何雅青.深圳市肠道病毒 71 型血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J]. 热带医学杂志, 2007,7(1): 66-67.

[5] 尹爱红,曹杰,许金珂,等. 2008-2010年山东省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10):729-730.

[6] 张清凯,童运华. 家庭与散居儿童卫生习惯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 1990,5( 1) : 34-36.

[7] 孙秀珍.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及保健预防措施[J].当代医学,2010,16(25):51-52.

论文作者:侯权发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某市手足口病流行情况探讨论文_侯权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