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微作业”的设计分析
——浅谈信息技术下关于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的思考
冯瑞兰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网络环境的冲击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凸显,还有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作业设计,利用软件平台助力语文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设计更加优化。
关键词: 信息技术;自媒体;语文作业;设计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称《新课标》)中针对作业的变革有明确指出: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很多自媒体平台,如QQ、微信、微博、博客、喜马拉雅等平台大量涌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对语文作业的创新变革就显得迫在眉睫。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身处信息时代的洪流中,该何去何从?答案似乎显而易见,那就是语文教师在立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借力信息技术,让我们的孩子面对作业时不再满面愁容。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现状
(一)布置形式枯燥化,学生兴趣索然
过去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就是教师简单地纯粹地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出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因此,作业便成了老师强化重复知识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训练,更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背景情况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大都以抄写、默写、做习题为主要类型,除此之外,还有背诵、习作等。特别是针对识记性的内容,更是“一抄了事”,生字、背诵的内容几乎都要经历被抄写、默写数遍的命运。个别教师甚至一言不合便罚抄,学生个个成了小抄写员,在经历了长期的机械书写后,学生对这类作业早已心怀怨气,甚至对语文学科产生了厌倦心理。不仅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也失去了作业的意义。
(二)完成内容单一化,学生疲于应付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中这样写道:“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那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应该围绕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反观我们现在大部分的语文作业,基本涵盖的是识字写字、阅读训练及习作表达,而针对朗读、倾听这类有趣活泼的口语交际的作业却少之又少。学生终日应付做各种习题,背诵各种答题技巧,可成绩却未必大有提升,依然没办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依然不懂得在实际情况中该如何与人沟通交流。既浪费了时间,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可谓得不偿失。
在软件产品发布并交付用户使用后,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涌现大量缺陷也会时有发生。若处理延误或不当,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重视缺陷分析的作用,靠科学的手段来揭示软件缺陷偏多的内在规律和症结所在,有效地遏制缺陷的发生。为了使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现的缺陷数据得到充分利用,必须引入度量的机制,对缺陷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缺陷分析是将软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必要的收集,对缺陷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汇总统计,计算分析指标,编写分析统计报告的活动。因此,软件缺陷分析统计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包括:
微信朋友圈等交流平台的推出,成为联结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朋友圈不仅是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观察习作资源库;各类公众号信息即时发布,即时回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互动氛围。
二、自媒体时代下的作业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知识享受,让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培养美好情感、张扬个性与发展能力。下面笔者就从语文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浅谈如何设计“微作业”。
(一)让文本发声
有学者调查后发现,学困生的成绩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存在着“听力障碍”,即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清楚教师的授课内容或是干脆将讲课重点漏听,也就是不会听课,导致学习成绩低下。面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但是,鉴于课堂时间和内容有限,教师们无法根据这部分孩子的需求去安排听力的训练,那么课后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的民企不在少数。某科技企业创始人吕欣说,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建筑检测仪器,客户都是一些大型国企。“资金周转确实不灵活,应收款经常一拖就是半年到8个月。”
1.把课堂搬回家。学生在课堂是没有消化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再次巩固复习,已达到掌握的目的。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六上《詹天佑》这一篇课文时,课下做习题时发现,部分孩子对于文中提到的“人”字形道路还是不太清楚,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疑惑点制作了一段剪短的微课视频,将其作为听力作业发布到班级微信群,通过微课视频的再学习,再一次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对这一教学难点便觉得直观多了。同时,我在线与学生及时沟通,让部分学生再把自己听微课后的理解说一遍,看是否听懂了,经过这样的课后作业辅导,学困生掌握这一难点就容易多了。
课外阅读学习资源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仅仅依靠课堂,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资源还是不足。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微信、网络等资源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来创建高效、广阔、互动的阅读空间。
(二)让观点碰撞
“说”,作为口语表达中的重要内容,与倾听是分不开的。传统的语文作业很少涉及到“说”这一内容,多半是基于课堂的回答问题。而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堂表现的欲望越来越少,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在课堂上没有充分的表达,教师表无法明确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对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教学,也往往一笔带过,这样的处理方式,也许不会让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吃亏,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成了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人。
【案例1】2018年1月5日,洪福商贸销售部张立与欧尚超市签订销售合同(合同编号:xs0001),销售200箱汇源1L100%苹果汁(不含税销售单价48元,不含税采购单价30元),同时,赠送汇源1L100%苹果汁20箱;购销合同与销售专用发票中正常销售的200箱汇源1L100%苹果汁(有数量、单价、金额、税额)和20箱汇源1L100%苹果汁(有数量、无单价、无金额、无税额)分别列示。附原始单据:购销合同、销售专用发票(发票编号:53125470)、销售出库单。
(三)从阅读到悦读
2.经典听得见。在散文教学时,教师常常会把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重点,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有可能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人教版六下《匆匆》这篇课文时,我发现班级的学生非常喜欢我课堂上播放的朗读音频。于是我就给班级孩子布置了这样的一则微作业:回家后反复听这段音频,试着学着朗读者的样子也读一小部分,发到个人的文明小博客,请家长们来帮我们点赞,点赞最多者,荣当第二天的领读员。隔天一大早,来到教室,孩子们就兴奋地向我宣告战绩:“老师,我25个赞!”“老师,您听到我读的了吗?我觉得我是我们组读得最好的。”……一段小小的音频,学生有感于经典带来的听觉盛宴,更有感于这种有趣轻松的作业形式。
生活是习作的最大来源,而学生却往往把生活中的精彩瞬间白白从身边流走了。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引发学生独特的感受是解读学生习作难的首要问题。
基于自媒体平台的“微作业”便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六下《手指》这篇课文,本身文本内容贴近学生,语言表达也很有趣,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尝试这样的表达。于是有了这样的“微作业”:利用周末时间,再次熟读文本,根据文本,找同学自由组合,将《手指》拍成微视频。作业一经发布,便有好多孩子找我咨询:“老师,我们可以演相声吗?”“老师,我一个人可以演五根手指。”……虽然学生们热情高涨,但是必要的指导肯定还是要的,我简单罗列了几点:一定要熟悉文本,文本就是你们的剧本,可以在文本的基础上,根据生活经验再创造;表达要清晰,有自己的特色;视频时间不宜过长,每个组不超过3分钟。明确了要求,学生们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排练,等到“杀青”的那一天,我把偷偷拍下了一张张“花絮”留影拿出来,再请“剧组”人员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这一次口语表达的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自己自编自导自演,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上网查了字典。原来,“怹”确实与“您”相对,“他”加前鼻音读tān,北京土语,方言,是老北京人对第三人称的敬称,用在对长辈、上司或尊敬的人的称呼上。
水工混凝土适当采用引气剂、优质粉煤灰及优化配合等措施,以改善拌和物性能,提高混凝土可泵性,减少水化热,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确保了工程质量。
1.朋友圈——微生活
(四)捕捉生活的影子
1.从被动到习惯。针对班级不喜欢阅读以及没有办法坚持阅读的学生,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先请班级阅读量比较大,对阅读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书目,用一、两句话把书目推荐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平台。再布置部分学生(不爱阅读、没有阅读兴趣)坚持每天阅读打卡,利用微信中的“打卡小程序”,刚开始是15分钟,接下来是20分钟,再到30分钟,坚持打卡两周。教师及时在班级微信群点名表扬鼓励,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从被动阅读变成了习惯阅读,最终也就有了阅读的兴趣,慢慢爱上阅读。
除了基本的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外,常规的作业缺乏层次性,没有明确地区别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全班同学采取一刀切,即便是有在布置作业时标注分层,设置作业超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分层也就流于形式。
2.从悦读到分享。班级的学生渐渐爱上阅读之后,我乘胜追击,又发布了“招募小主播”的作业,邀请小主播开通荔枝FM平台为大家朗读。这一则作业发布之后,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们表示愿意支持孩子们一起做好自己的“电台”,孩子们在自己的电台交流读书心得,朗读经典片段,推荐好的书目,老师也在评论里就如何阅读、如何交流进行指导。经过半个学期的尝试、改进,目前班级已经有固定的小主播2名,阅读交流书目4本。
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比较单调,对于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也没有那么丰富和深刻,这就使得学生在习作时总是局限于几种固定的“讨论”。如“雨中送伞”“公交见闻”等等。微信平台中的朋友圈记录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个人的兴趣,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次在指导学生写“生活感悟”的习作,我要求学生去浏览家长或同学的朋友圈,去发现别人生活中的“新鲜事”,并及时记录下你觉得对你有触动的事情,尝试着起个小标题。隔天到课堂上,学生搜集了大量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微商遍布的现象”“雨后的校园”“诱人的美食”等等,微信朋友圈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身边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关注的事情。
图1中,用ai1表示径向基网络层输出a1的第i个元素,iIW1,1表示径向基网络层的权值矩阵IW1,1的第i行元素。R是指网络输入的维数,P代表输入向量,Q是每层网络中的神经元个数,它等于训练样本的个数。b1为隐含层的阀值。
2.新评价——微互动
以往的习作评价都是面批加评语的形式,这两种方式不仅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而且学生往往不能从只言片语中领会老师的意思,再次改进的习作也未必能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
小学作文教学的“微互动”,是指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借助网络的交流平台,围绕作文教学过程而展开的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这种超时空、超地域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及时的介入和干预。例如班级的一次春游活动,每个孩子都经历参与了活动的整个过程,也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我布置学生在参加春游的活动中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回家之后整理好发布到班级的文明小博客,大家要“互踩”博客,相互评论。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孩子们能及时发现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和问题,对于下一次课堂上的交流与修改,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这样的一种网络作业的形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参与热情。
信息技术时代,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软件平台,认真研究好学生的作业的设计,真正得做到“减负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娄屹兰.微信平台在小学语文观察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84).
作者简介:
冯瑞兰,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自媒体论文; 语文作业论文; 设计论文;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