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心得
李会兰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 733300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其操作性具有很大难度。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呢?笔者认为,让学生有切实收效的课堂就是有效课堂。
下面,我就文言文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精选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品质
众所周知,文言文教学内容非常庞杂,一节课之内要进行文意疏通、字词解析、语言赏析、思想内涵的挖掘等,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在施教前就必须研读文本,大胆舍弃,面面俱到就等于面面不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我从学生速读理解角度出发,在引导学生解题、诵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向体悟和发现,重点对烛之武的语言进行挖掘,以突出其“智”,然后引入故事背景,突出烛之武之“勇”以及他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而实现有价值的探讨,把烛之武劝退前后情况放在一起比较,彰显了烛之武劝退的艺术。由“言”及“文”,由“文”及“人”,从文言、文学、文化的层面建构了教学内容。
二、巧设课堂提问,优化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学习内容和方法丰富多样,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拓宽,课堂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想要课堂高效,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近日,我参加了《项羽之死》观摩课,施教过程中,执教者在问题的设计上独具匠心,笔者感触颇深。教学目标设定的重点是鉴赏项羽的艺术形象,教学难点是项羽之死有没有价值。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项羽对话、与司马迁对话。为此,执教者设计了三个问题(1.司马迁对项羽有哪些复杂的情感?2.为什么在乌江亭长愿意渡项羽过江的时候,项羽却选择了自刎?3.司马迁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绘项羽之死?)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由浅入深。显然,前两个问题主要想引导学生把握项羽复杂的思想性格,第三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思想及创作目的,这样的提问将本课的深度思考提升了一个高度。整节课,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很多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
三、突显诵读,回归语文之本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我想,不外“诵读”二字。叶圣陶先生曾言:“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诵读能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逍遥游》时,先是教师范读,在轻音乐《碧涧流泉》的优美旋律中范读课文,以情激情,以情传情,点燃学生朗读的热情,愉悦学生求知的心灵。接下来教师领读,教师豪情满怀,学生情趣盎然,智慧在朗读中闪光,情思在朗读中飞扬。最后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借助一体机,采用“我能读字音”、“我会读节奏”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情景朗读有关蜩与学鳩的语段,胜过千言万语,将学生带进美妙的寓言故事,明理益智,不做畏缩的斥鷃,学做壮美的大鹏。在琅琅书声中,良好的语感形成了,文章变得血肉丰满,文字的含义自然懂得,文章的意味自然感知,文学的微妙自然领会。
“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努力去研究、探索、改进教法,要多想、勤思,时刻鞭策自己,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为学生打造绿色语文课堂。
论文作者:李会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项羽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文言文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