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低年级学生整理归纳、分析表达数学素养
彭翠林 山东省青岛镇江路小学 266022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持续地发展,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在从事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数学素养欠缺积淀,再就是“不会说”,不能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思维没有条理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当然数学素养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追根求源,这些素养的积淀如果能从低年级的教学中开始加以重视,并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培养,到了中高年级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整理归纳 分析表达
一、点面结合,提升整理归纳素养
1.日常教学,随时归纳。
(1)课后总结,时时留心。归纳、总结数学素养的训练不仅限于单元复习或者总复习,而是在日常教学中随时随地渗透、培养的。
(2)对比归纳,提高意识。在对比教学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反思,发现知识之间的层次递进。
(3)归类分析,奠定基础。同理,在练习中也可以随时进行知识的归纳梳理。在信息整理之后,我会让学生组织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分类。
2.单元复习,指导整理。
在学习完了每一个单元之后,我都会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有时甚至是两个相关单元一起。在学生罗列信息窗、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合并、简化,体现出知识由易到难的递进,而且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于是学生们又开始动脑筋,进行合并、整理。我也随时进行指导,随后形成了如下的一种表格。这样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可以很明确地体会到对知识进行提炼加工、归纳整理的优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整理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法则,从整体上对这两个重点单元的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整理。
而在分两部分学习了长度单位之后,对于已经认识的五个单位,我引导学生进行排列,找出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树状关系图。这种形式看起来一目了然,而且在中高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了小数、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再进行换算时,稍加变更,就会有顺水推舟之感。
二、精致课堂,提升分析表达素养
1.模仿。
在课堂上我都是走到学生身边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力求使语言表达完整、用词准确。我们知道,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所以,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我会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那么必定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这样通过学生的认真倾听和模仿表达,使学生掌握了怎样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
2.说信息,提问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经验基础和青岛版教材的特点,我们在数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行说的训练——有序观察、组织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说操作过程。
教材在教学各部分知识时都要求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其目的是加强操作活动,并通过联想操作过程,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也就是内化为智力活动。如在教学一年级“同样多、多些、少些”时,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来具体过程,就是要借助语言把思维过程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4.说方法。
例如教学比较大小进行小结时,引导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学生能说明:122是三位数,97是两位数,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字比较大;而1950和2020都是四位数,就要从最高位——千位开始,一位一位地比较。整个过程说得非常条理清晰,由于想得明白、说得清楚,所以解决问题很顺畅。
5.说规律。
这也是从一年级开始训练的,如基本图形排序找规律,都是要求学生能完整地说出:这组图形排列的规律是几个一组,每一组的顺序是,因此下一个应该是……及至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之后,就进一步要求说出用算式计算的方法和结论。还有观察算式的变化寻找规律,这种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所发展的。
6.说算理。
例如教学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结合学具的操作,我都会引导学生一步步说清计算过程和具体的算理,尤其是隔位退位减的详细退位过程。在学习了笔算之后,我也会引导学生结合例题归纳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7.说思路。
在引导学生分析表达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语言尽量简洁、完整、准确、严谨。有些时候形成辩论、竞赛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此外,教师及时、到位的评价语有相当的指导作用,而给学生创设自评、互评的机会更是非常的重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评价已经比较精准,而且语言也很丰富。我还特别关注在说的过程中考虑后续学习的需要,为中高年级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之,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整理归纳、分析表达素养的提升更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有的放矢,从多方面着手,给予恰当的机会,创设数学“语言场”。当一切深植于心,才能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马云鹏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2]陈敏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5,(23)。
论文作者:彭翠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数学论文; 归纳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