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云南昆明 650034)
摘要:利用云南省1987-2006年期间16个站点近20年雷暴日数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云南省1987~2006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出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872d/10a,这与我国整体年雷暴频数在波动中减少的趋势一致。年雷暴日数以昭通地区最少,最多的是红河州。目前防雷工作面临着部分群众雷电防护意识淡薄、防雷减灾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强等问题亟待加强,应进一步加大防雷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防雷减灾机制,完善防雷减灾保障措施并实施到位。
关键词:雷电日数;变化特征;防雷问题;防御对策
引言
雷暴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产生于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往往伴随有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境内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表现为气候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大,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且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极易发生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是防雷重点区域。本文利用云南省16个站点1987-200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了解近些年该省雷电活动特点和气候变化规律,为加强雷电监测预警、促进雷电灾害防御等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云南省1987-2006年期间16个站点近20年雷暴日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该省年均雷暴日数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并探讨云南省年雷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为做好雷暴预测预报及防灾工作提供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年代际变化
云南省20世纪80年代后4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05d,该阶段雷暴日数与近20年云南省年雷暴日数相差4d,该阶段平均雷暴日数呈现出逐年增多趋势;进入90年代后,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16d,较80年代末期偏多11d,雷暴日数整体桑呈现减少趋势;进入到21世纪后,年平均雷暴日数继续减少,前6年只有101d,相较于90年代减少了15d,气候倾向率为-2.857d/10a,减少趋势较为明显。
2.2年际变化
1987~2006年云南省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09d。如果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的多少即少雷区(<15d)、中雷区(15~40d)、多雷区(41~90d)、强雷区(>90d)4个标准来划分雷区的话,云南省属于强雷区。从图1中可以看出,云南省1987~2006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其中年雷暴日数最多的年份出现在1990年,达到了138d,1999年次之,为134d,年雷暴日数最少的年份出现在1988年,只有76d。年雷暴日数最多的年份较年雷暴日数最少年份偏多62d,说明云南省雷暴日数的年际差别较大。雷暴天气是中小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其在发生发展中受水汽、空气温度、地形以及上升运动的共同作用。通过对云南省1987~2006年逐年雷暴日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2000年之前,云南大部分年份的雷暴日数都在平均值以上,从2000年往后则多处于平均值以下。结合雷暴日数线性变化趋势函数,可以看出云南省年平均雷暴日数呈现出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872d/10a,这与我国整体年雷暴频数在波动中减少的趋势一致。
2.3 云南省雷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
云南近20年雷暴日数以昭通地区最少,其次是迪庆州,其中迪庆州德钦县年雷暴时数为云南省最少;年平均雷暴时数最多的是红河州,其次是思茅,分别达到了223d、207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昭通、迪庆州、丽江及怒江均位于云南省北部,可见云南省年雷暴日数从北向南逐渐增多,尤以东南地区为偏多地区。
分析近20年云南省年雷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可知,各地年雷暴日数变化特征存在差异。与云南省年平均雷暴日数变化一致的是,红河州年雷暴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6.286d/10a,减少趋势明显;思茅年雷暴日数也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143d/10a;文山州年雷暴日数趋于逐年减少,气候倾向率为-21.06d/10a;昆明年雷暴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06d/10a;玉溪年雷暴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805d/10a;曲靖市年雷暴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068d/10a;丽江年雷暴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52d/10a;昭通年雷暴日数呈逐年略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75d/10a,减少趋势最不明显;临沧年雷暴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8.639d/10a。
而大理地区年雷暴日数呈逐年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985d/10a;楚雄地区年雷暴日数呈逐年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887d/10a;西双版纳年雷暴日数趋于逐年增多,气候倾向率为4.812d/10a;迪庆州年雷暴日数也呈逐年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045d/10a;
德宏年雷暴日数呈逐年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85d/10a;保山市年雷暴日数也呈逐年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383d/10a;怒江年雷暴日数呈逐年略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01d/10a。
3 云南省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3.1部分群众雷电防护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云南省各级气象部门注重对当地群众开展防雷减灾知识宣传工作,但是开展过程中缺乏长效机制,导致部分群众对防雷减灾知识依然缺乏了解,特别是偏远且通讯、交通均不便捷的山区,大多数村民居住分散,地广人稀,防雷减灾知识宣传普及覆盖面不到位。据相关气象观测资料表明,在雷击伤亡事故中,大部分均是因为农村群众缺乏雷电防护意识,基础防雷减灾掌握不足。
3.2防雷减灾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强
当前,云南省基层气象部门缺乏高素质、高技术的防雷专业性人才,防雷减灾管理人员大都身兼多职,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致使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相对混乱,平时防雷工作有走过场现象。还有有些人员的防雷基础理论知识都不够扎实,对于防雷减灾技术认识也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4 防雷减灾工作对策
4.1加大防雷减灾宣传教育力度
广泛开展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一切手段提高相关部门及公众雷电灾害防御意识,重点加强中小学校、敬老院和雷电灾害重点防御地区防雷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联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宣传雷电灾害防御知识,提高群众雷电灾害认识和防雷减灾能力。
4.2建立健全防雷减灾机制
防雷部门要在各级气象局领导下,建立健全防雷减灾工作协调响应机制,成立由多部门、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防雷减灾综合队伍,共享相关防雷信息、对防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齐抓共管,逐步形成县局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科学高效、覆盖面广的防雷减灾机制。
4.3强化防雷减灾保障措施
要遵循“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把社会效益放在防雷工作首位,建立以国家和地方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防雷服务成本性补偿收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农网改造,健全中小学校、敬老院、雷灾多发区防雷设施,有效减少雷电灾害影响。
参考文献:
[1]旦曲,卫东,拉巴.拉萨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08,(2).
[2]温亚丽,任崇,韦馨丰,等.湛江地区38年雷暴气候的统计特征分析[J].科技信息,2008(12).
作者简介:王皓(1986-),男,汉族,四川凉山会理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论文作者:王皓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雷暴论文; 日数论文; 防雷论文; 云南省论文; 气候论文; 率为论文; 趋势论文; 《科技研究》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