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五个方面重大政治社会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关系论文,正确处理论文,五个方面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07)01—0005—0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1]。胡锦涛同志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促进和实现这五个方面重大关系的和谐,努力形成社会各方面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局面,是统一战线发挥党执政兴国重要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根本着眼点和着力点。
一、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事关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大政治社会关系,也是统一战线内部的基本关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是从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的重要关系[2]。1995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江泽民同志又就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二个方面重大关系进行了专题论述[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五个方面发展。可以说,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是历史经验给我们的宝贵启示,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但从政治社会方面来看,主要是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这五个重大关系。现代社会普遍实行政党政治,政党是国家的重要政治行为主体,政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政党和谐是社会团结政治稳定的基本条件,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要保持中国的政治稳定,必须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4]。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亲密团结与和睦相处,是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的重大问题。我国有上亿人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使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在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的团结,对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一国两制”的实施,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如何使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起来,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根本利益。以上这五大关系作为我国政治社会中的基本关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基本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目标和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就是让这些不同政党、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制度等不同社会成员,在实现共同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的过程中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这五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内部的基本关系。统一战线作为不同阶级、阶层、政党、民族、团体和社会成员构成的政治联盟,其相互之间也构成了基本的稳定的关系和联系。一是政党关系。我们党建立与发展统一战线始终与政党之间的合作联系在一起,从两次国共合作到与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前后延续了80多年,并形成了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民族关系。我们党建立的统一战线是包括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各方面社会成员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提出了团结少数民族的总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形成的《共同纲领》,进一步提出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实现民族互助”,“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的民族政策[4]。三是宗教关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与爱国宗教界人士建立了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党与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把信仰宗教群众和不信仰宗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四是阶层关系。从1922年我们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统一战线一直是四个阶级的联盟。改革开放后,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统一战线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联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作为建设者成为统一战线内部基本构成,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新的社会阶层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劳动者与建设者之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阶层之间的关系。五是海内外同胞的关系。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都是统一战线的成员,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构成了统一战线第二个范围的联盟。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在第一次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讲话中,专门强调要处理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阶级关系、党派关系、民族关系、上下关系”等四个方面的关系[5]。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讲到统一战线问题时,都强调了协调处理党与非党的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等内容。
总之,正确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事关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只有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与统一战线内部的基本关系的统一着眼,才能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这五大政治社会关系的本质、内涵与特色。
二、统一战线在协调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协调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建设。统一战线作为团结和联合不同社会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利益而奋斗的政治联盟,在促进与形成五大关系的和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统一战线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协调和处理五大关系的重要基础。和而不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揭示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普遍特点和规律:社会是由不同的成员构成的,他们又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各得其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状态和客观要求。几千年来,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倡导和而不同,强调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追求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我们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也把和而不同作为基本理念始终坚持。毛泽东同志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时深刻指出,真理不在“清一色”。周恩来同志谈到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问题也强调,如果都一样了,则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又何必联合呢?正因为有所不同,才需要联合。我国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都是同和异的统一体,其相互关系的协调与处理,和谐关系的形成和保持,都建立在承认不同、保留不同、包容不同、改变不同的和而不同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同生共荣、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在我国社会一致性增强与多样性发展并存的条件下,要使各党派共同致力社会主义事业,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使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互相尊重、团结一致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使各阶层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使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倡导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弘扬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在立足不同、致力求同中实现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方式是协调和处理五大关系的重要方法。统一战线作为不同阶级、政党、民族、团体和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基础上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其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其目的是实现共同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目标,这就形成了统一战线特有的以求同存异、协商合作为显著特征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是实现统一战线内部政治认同、利益协调、力量凝聚的基本方式,但由于统一战线成员本来就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和成员,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作为涉及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大关系与作为统一战线内部的基本关系又具有一致性,所以统一战线这种方式实际上既是进行社会协商和利益整合的重要方式,也是正确协调和处理五大关系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出现了不同的经济主体、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价值追求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运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进行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新思路,需要更多地运用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方式,以协商、沟通、服务等手段来增强社会的调控功能,以实现五大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有效治理。
统一战线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是协调和处理五大关系的重要保障。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等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利于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统一战线作为实现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不同利益的综合体,照顾同盟者利益是正确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团结凝聚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一条重要原则。特别是统一战线中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其根本着眼点并不在照顾,而是通过照顾同盟者的利益,促进党的领导和广泛团结的实现,促进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实现。协调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本质上也是一个利益问题,即如何实现整体利益与自身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在当前利益矛盾社会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实现多样化的条件下,协调和处理五大关系,也要善于运用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使各政党、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海内外同胞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使党的凝聚力、亲和力、影响力得到充分加强,使社会各方面成员的积极因素和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实现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中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在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中更好地实现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
三、统一战线协调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要把握的重要原则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既涉及政治问题,又涉及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信仰问题和社会问题。统一战线要在正确协调和处理这五大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
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国家政权中处于执政党地位。历史证明,共产党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发展和壮大的根本保证。在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中,共产党既是某个关系构成的一方,如政党关系,又对协调和处理这些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协调处理五大关系就会缺乏根基、迷失方向,国家和社会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种矛盾就会失去控制,导致社会冲突和分裂。因此,统一战线在协调处理五大关系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领导,维护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同时,也要适应时代要求和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改善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寓于民主协商之中,寓于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之中,寓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之中,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体现和贯穿到协商处理五大关系的全过程,在共产党正确领导和科学执政中实现五大关系的和谐,在促进五大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要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 正确协调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其主旨也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证明,普遍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缺乏创造活力建不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真正把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变成现实。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在协调和处理五大关系中,要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作为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通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兼顾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各方面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都充分调动起来,让一切社会财富充分涌流,让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劲的动力。
要坚持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所谓协调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处理和妥善解决这五大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论在政治社会领域,还是在统一战线内部,这些矛盾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必须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来解决。周恩来同志指出,统一战线的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坚持自我教育,实行“三自”、“三不”方针,就是运用团结——批评——团结公式,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现团结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协调和处理五大关系,仍然要坚持运用团结——批评——团结公式,坚持和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最重要的武器,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来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化解各种不和谐因素,使社会不同成员在增进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协力奋斗。
要以统一战线的自身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是社会构成的重要体现,统一战线的内部关系是社会关系在统一战线中的反映,统一战线的团结和谐是整个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这“四者”基本囊括了占我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社会成员,涵盖了我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他们之间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生活方式等差别,劳动者、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还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别。特别是劳动者与建设者的差别,实际上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同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的差别,协调好他们的关系,涉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涉及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建立,涉及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既是统一战线团结和谐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统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基本着眼点和切入点,就是要切实搞好自身的团结和谐,以自身的团结和谐促进社会的团结和谐。
收稿日期:2007—02—06
标签: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关系处理论文; 五大发展论文; 统一战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