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省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_经济论文

工业省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_经济论文

工业立省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工业论文,立省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南建省办特区15年来,在改革开放中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了国内外的投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然而同国内其他特区相比,甚至与沿海先进的省市相比,经济发展速度与所达到的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海南建省办特区的最初目标,就是实行比其他特区更特的政策,尽快把经济搞上去,用20年时间达到台湾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水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再造一个台湾式的发达地区。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海南经济发展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不能不使我们重新审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对海南产业发展战略的认识

对海南建省办特区后的产业发展战略如何确定,在建省之初,有过许多争论,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而权威的结论。这样行动上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所以在前十多年的海南开发的第一个高潮中,就迷失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陷入了以房地产业开发为主的热潮,忽视了工业立省,没有实施比房地产业发展更重要的工业化战略,因而错过了一个工业化发展的大好时机。而这个时期正是以美国为主信息技术产业高度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移,产业资本向亚太地区转移和寻找投资出路的大好时期。我国其他特区和沿海地区抓住了这个机遇,始终把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承接发展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上来。因而取得较快的和持续的发展与繁荣,这些地区并不是房地产业已经很发达不需要发展房地产,他们同样也需发展房地产业,但他们不是孤立地发展房地产,而是以工业化带动房产业的发展。现在他们已经进入工业化时期,房地产业仍然长盛不衰。海南脱离工业化来搞房地产业,结果工业化担误了,现在的房地产业又大量积压。这说明海南以房产业带动工业化是一个不成功的战略选择。现在应是清醒过来和转移思路、重新作出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的时候了。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在决策层与理论界仍然没有明了这一点,仍然把海南的农业、房地业、旅游业和传统的食品加工业作为支撑海南当前经济发展与积累资金的“支柱产业”。而把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撑未来海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甚至有人提出把海南建设成为所谓的“生态省”,“旅游省”、“农业省”,却没有人提出“工业省”。如果这些思路与建议,仅仅是海南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中的一家之言,并无大碍,如果作为一种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来推行,就值得商榷了。

一个处在由后进向先进转变过程的起飞阶段的地区,表现在产业结构的演变的动态特征是第二第三产业增长快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产值比例中的最大部分,这部分持续快速增长,这是成长型时期的产业结构动态。到了成熟时期的发达阶段,第三产业产值比例高于第二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海南正处在经济起步阶段初期的成长时期,第二产业即工业应当是增长最快和产值比重持续上升的产业,然而从近几年海南全省的产业结构演变动态来看,并没有表现出成长型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而是出现了上述相反的特征,即第一产业增长率快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比重远远低于第一产业,只相当第一产业产值的55%,第一产比重上升,第二和第三产业比例继续下降。1995-2000年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是:第一产业176,42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94,5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99,86亿元,增长7%。2000年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7,4;20,2;42,4,同比上年的36;20;43,1,第一产业增长了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了0,2个百点,第三产业却下降了0,7个百分点。这种现状表明三点:一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增长快于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二三产呈现出停滞或下降趋势,三产业结构呈负向演变,一个没有工业化带动的呈钢性增长的传统农业产业,竟然快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表明了在海南经济成长期,工业和第三产业并没有发挥推动经济增长的先导和主导作用。这种状态如果长期维持下去,并不能带动海南产业结构进入和实现成长期的经济起飞,也不能实现海南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增长。原因很简单:农业是一个产量产出呈钢性增长和消费需求缺乏弹性增长的产业。依赖农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力,显然是无法带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升级,因而也无法担当实现从经济成长期向经济成热期转型和实现经济起飞的重任。

二、工业:立省之本 实力的保证

工业是特区经济的核心产业。发展工业要实行多种思路招商引资。建省办特区的目标就是实行特殊灵活政策加快经济发展。具体地说,以什么样的产业为起动产业,什么样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并且锲而不舍,坚持下去,这个问题已讨论多年,至今仍然未能获得共识,成为决策与行动,以至海南省经济自90年代中期国家整顿治理经济环境以来不断滑坡,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路走低。这固然有许多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未能确立正确的产业结构,以及在选择主导产业上犹豫不决、摇摆不定有关。以致影响海南整体超常规战略的推进,因此确立工业化战略的是提高海南综合实力的关键。

工业化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区域转移,进城就业的人员,需要购物、吃、喝、住、行等,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就产生了商店、餐饮、旅馆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满足了进城就业人员的需求的同时,反过了促进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一步扩大,城市化发展又促进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形成链环促进的统一体。现代化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发达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上的,到了现代化的阶段,工业门类比较全,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农民从事农场化经营,收入相当或高于全国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城乡差别基本消失,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趋于均衡。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和现代化是迄今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是西方发达国家所创造和经历的共同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同样适用。海南在建省后由于没有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这一基本规律,企图跳过工业立省这一关,通过房地产这一产业直接进入城市化和现代化,这一做法实践证明行不通。当房地产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由热变冷时,海南省经济迅速滑坡,并且持续多年低迷,城市化也陷入停顿状态。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低速运行,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缺乏工业化作为依托则是最主要的原因。海南省要实现现代化,实行工业立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不可回避的发展道路的选择。

工业立省与生态省,旅游大省并非是不可相容的矛盾关系,而是可以兼容共存的互补统一关系,因为工业发展是要坚持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下进行,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而改善生态和保护生态环境,需要足够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财力的投入,离不开工业的发展与支撑。解决这些资源的投入,只有发展工业加快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才能实现投入。我们知道工业化发达的国家生态环保同时也搞得很好,就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基础,有足够的财力来投资改善生态环境,为生态环保建设提供了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可见,海南以工业立省,发展工业只会给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支撑,而不是损害海南的生态资源,只会加速海南的生态省和旅游大省的建成,如果孤立就生态省建设生态省,没有工业实力来提供资财和技术,生态省和旅游大省的将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不能稳固和持久。

三、工业立省要确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劣,一个优良的产业结构可以使这个国家或地区更快地发展起来。反之,则使经济长期处于停滞和衰退的状态。所以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地都十分重视产业结构的选择与调整。力求产业结构保持优化的状态。也只有保持一个优化的产业结构,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海南经济要想获得快速稳定的发展,要想在当前和未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确立优良的产业结构。

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将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如果产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越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会越高,则与之相应的产业结构也就越合理。相反,如果结构关系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会降低,那么与之相应的产业结构就不合理。这时就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之实现合理化。从海南产业结构现状来看,结构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十分突出。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不大,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较高,这并不表明海南的农业发达,而表明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关系不协调。在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必然导致资金流向在产业中的配置不合理。特别是一些当前优势产业因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投入而错失发展的良机。

1、确定海南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各国各地区有不同的测定方法。在我国论证产业结构是否合理通常使用如下几个标准。

(1)产业间的比例平衡标准。即以产业之间的比例尺是否平衡作为判定标准。因为经济增长是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产业之间保持比例平衡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在经济非均衡增长情况下,各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有的高速增长,有的低速增长,从而导致相互之间比例发生变化。出现结构不平衡,所以不能将这一基准绝对化。产业比例不平衡是正常的,只有那种超越了一定限度的结构失衡,才会导致经济不能正常运转。

(2)需求结构基准。即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作为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则产业结构越趋合理,畸形的产业结构意味着它同需求结构的严重背离。

(3)国际比较基准。钱纳里等人提出的以标准产业结为依据,来判断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产业结构是否达到了合理化。以大量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回归所得出来的产业发展标准产业结构,以标准为合理的参照数,能够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由于标准产业结构是通过各国同一发展上产业结构的统计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它忽视了各国各地区不同时期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条件差异,因此这一标准只能作为粗略的依据。

2、海南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途径。

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机制和动力可分为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一种是市场调整产业结构的机制。这是一种在市场信号引导下,通过生产资源的重组和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使产业结构尽可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动的过程。当需求结构发生变动时,破坏了原来的产业供需结构,使某些产业的供给大于需求,某些产业则需求大于供给。当价格波动幅度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即转移后收益+转移成本+机会成本时,产品价格下降部门的资源就会转移到产品价格上升的部门,直到形成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之间新的平衡为止。这一产业结构变动过程的信号就是市场价格。如海南房地产热过后,房地产价格不断走低,表明房地产业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发展房地产的收益几乎是负数。这就需要把产业投资重点转移到投资成本较低,机会收益转高的产业上去。

一种是政府运用计划机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调整机制是一种由政府对经济系统的调控过程。即政府向经济系统输入某种信号,直接进行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使产业结构得以变动的过程。政府机关根据现有产业结构的状况和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干预,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向经济主体发布反映令,以调节整体产业部门间的供求关系。这些指令通过变动各部门的投资计划来调整资产增量在产业间的配置,从而变动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这一调节整个过程中,结构变动的信号是政府的计划数量或指令,动力是政府对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目标追求。

市场机制与计划调节机制各有优点及其局限性,市场调节机制比较灵敏、准确、快速,但都是事后的调节,成本较大。计划调节机制具有事前主动性。调节成本较小,却又欠准确,市场摩擦较大。因此,单独使用一种调节方式,都难以达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目标。要运用产业结构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的计划调节机制,调节与优化海南省的产业结构,使之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根据这两种调节机制的特点。市场调节适应用于发展支撑当前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政府的计划调节造用于发展作为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为现在的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需要在节场尚未明朗之前,提前若干年作出预测,决策与前期的投入,因此主导产业只有政府来调节。社会经济中各个市场主体是难以做到对主导产业的调节与选择的。支柱产业虽然由社会经济的市场主体来调节比较有效,同时,政府对支柱也不是没作用的。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税收贷款利率等手段达到对支柱产业的加快发展或减缓发展的作用。

3、选好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

首先要了解主导产业概念,主导产业在主业结构体系中居中处于决定与支配地位。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影响及至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变。主导产业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和最终决定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如期实施,启动产业则是在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目标后,进行启动的产业。没有启动产业,主导产业不能找到依托的切入口或突破口,只有启动产业而无主导产业,启动产业就失去服务对象,最终影响整个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必须明确主导产业与启动产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摆正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才能避免不走或少走弯路。选取好正确的主导产业和启动产业意义在于:海南岛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需要通过正确的主导产业和启动产业来实施,海南经济社会战略目标就是通过具体的产业发展来实现的。没有具体的产业发展目标,不知从什么样的产业选取主导和支撑经济发展,或者凭个人看法或感情随意选取随时变换主导产业,这样即使有最好的发展战略也不可能实现;第二、选择与确立正确的主导产业和启动产业,有利于集中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的发展。一定时期现存资源就这么多,不可能全开花,什么产业都一起搞,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主导产业和启动产业相对地集中资金保证主导产业和启动产业能够按既定的发展战略沿着步骤阶段目标如期实现,保证启动产业有足够资源把产业启动起来,把主导产业带动起来,否则主导产业和启动产业不明确,即使集中资源也不纠任何处用,结果便是分散乱用或是盲目集中的乱用,不是用错地方就是用错对象这样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事倍无功。

标签:;  ;  ;  

工业省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