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论文_沈红军

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论文_沈红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中医医院1519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观察组实施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则先药物后温针灸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愈显率及痊愈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分分级差异较明显(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其评分分级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得到有效的治疗,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愈显率及痊愈率均明显较优(P<0.05)。结论:使用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具有很好的疗效,且实施刺针治疗应当尽早进行

关键词:温针灸;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针灸法是治疗急性期周期性面瘫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临床中针对何时开始介入针灸治疗急性期周期性面瘫却没有广泛的定论【1】。有很多专家认为实施针刺治疗急性期周期性面瘫的时间不宜过早,但患者确急于见到针刺的实际效果。为了研究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介入时间对效果的影响,笔者选取了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温针灸治疗。先对其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9到50岁,平均年龄(39.92±2.24)岁,病程为(1.22±1.71)天;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0到52岁,平均年龄(40.14±1.78)岁,病程为(1.26±1.41)天。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之前House-Brack –mann面神经分级情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1.2 方法

对观察组实施温针灸治疗,取太阳、下关、阳白、地仓、颧髎、颊车等穴位并都取患侧,合谷。治疗使用的艾条为泰州灸疗器材厂分段式艾条,每段15毫米,治疗用针为华佗牌0.35mm×40mm型针灸针。患者发病前一星期进行轻刺激,进针不进行补泻处理,待一星期以后加强刺激,得气为度,平补平泻【2】。每一次都在患者下关穴位置进行温针灸,每个人每次针灸两壮。每天进行一次治疗,持续6天是一个疗程,六天之后休息一天继续治疗,待完成4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未到四疗程即治愈的做结束治疗处理。

对对照组进行先药物后温针灸治疗:每天口服一次30毫克的醋酸泼尼松片;或者每天一次静脉注射10毫克地塞米松注射液,持续七天后减药指导14天【3】;每日肌注1毫克维生素B1。待14天以后进行平补平泻温针灸治疗,同观察组。

1.3 观察标准

使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治疗效果可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痊愈率表示痊愈患者例数占总患者例数的百分比,愈显率表示有效、显效、痊愈患者例数和占总例数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观察数据信息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分分级间对比进行配对Wilcoxon检验,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分分级差异较明显(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其评分分级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P<0.05)。 

经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中将周围性面瘫称为口僻或口眼歪斜,这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多发病症,患有周围性面瘫以后患者的社交能力、心理健康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4】。当前临床界对于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尚未查清,西医中普遍使用的是药物加手术的综合治疗,这种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却不是特异性有效疗法;中医针灸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历史,其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也较为理想。

针灸法是公认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周围性面瘫列为适合针灸治疗的四十三中病症之一。但当前中医界对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介入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部分专家认为应当尽早的进行针刺治疗,他们进行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以后认为,针灸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两周左右,且在静止期与急性期接入针灸治疗比恢复期更为有效【5】。还有专家认为在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再进行介入效果更佳,他们认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实施针灸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然后再做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6】。

为了研究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介入时间对效果的影响,笔者选取了于2013到2014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温针灸治疗和先药物后温针灸的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在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分分级差异较明显(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其评分分级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得到有效的治疗,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愈显率及痊愈率均明显较优(P<0.05)。由此可以得出,使用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具有很好的疗效,且实施刺针治疗应当尽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加英,徐炳国,戴丽娟,王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诊,2014,2(11):428-429.

[2]汪鸿雁.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4(20):428-429.

[3]孙建军,郭美娟.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1(15):241-242.

[4]白茹,马铁民.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探讨[J].辽宁中医大学学报,2012,5(7):138-139.

[5]李振.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介入时机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6(1):159-160.

[6]贾坤,杨来福,Sara Kahsay.温针灸分期治疗埃塞俄比亚黑人周围性面瘫研究[J].中医学报,2014,11(20):379-380.

论文作者:沈红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论文_沈红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