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李雄

(延安市子长县人民医院骨一科 陕西 延安 717300)

【摘要】目的:研究微创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使用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微创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1-0072-02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发病后通常会有明显的疼痛,并且其肢体功能会受到明显限制,导致其无法正常开展日常生活[1]。根据临床实践,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修复,一般能让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提升。但传统手术治疗中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其能有效完成对患者的治疗,但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容易因并发症的影响而导致其预后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本研究对微创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9~72岁,平均(43.15 6.89)岁。实验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21~71岁,平均(43.28 6.95)岁。两组基本治疗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其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部位开切口,然后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处理,对患者的创伤进行修复处理,清除患者局部的坏死组织,完成后常规缝合切口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手术后为患者敷药并使用无菌纱布包扎。

实验组使用微创技术完成对患者的治疗,其中手术前先使用石膏或内固定支架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固定和制动处理,持续时间在3~12d,之后再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不同让其保持相应的体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并准备好止血带,在患者的创伤处前外侧开小切口,然后将内窥镜置入,通过内窥镜对患者的创伤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使用动力系统对凝血块等影响视野的物质进行清除,获得清晰视野后观察患者的软骨、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等部位是否存在卡压和损坏的情况。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骨折进行复位助理,对于伤口内有异物的患者应及时将其取出,引流处理时应使用浓度为0.25%的复方氯霉素地塞米松浸润后的纱条完成,缝合手术切口后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使用无菌棉垫进行包扎处理,每2d为患者更换1次药物,并且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患者伤口愈合后停止换药。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进行统计,主要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切口愈合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x-±s)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受伤后的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并且患者的疼痛程度通常较重,很容易导致其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常规开放手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以往的治疗中应用较多,其主要是直接在患者的创伤部位开切口后对局部处理,以此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2]。但根据临床实践,常规开放手术的应用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并且患者的手术切口较长,手术后患者的切口愈合速度较慢,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忍受切口疼痛,容易导致其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其术后恢复效果。微创技术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其主要是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用较小的器械代替手术刀完成对患者的治疗,尤其在各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3]。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微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减少手术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缩短患者手术后的时间,并且术后留下的癜痕较小,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能避免因术后恢复较慢而导致其恢复效果受到并发症的影响[4]。相对于常规手术,微创技术的应用还能有效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为手术医师提供清晰的术野,以此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患者手术时的出血量,因此具有更高的实用性[5]。

本研究对微创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微创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缩小患者的手术切口,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韦庆,袁炜庆,杨昆,等.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0):80-81.

[2]陈和军.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5):45+58.

[3]郝强,滕家松,乔添柱.浅谈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6):23-24.

[4]金维峰.观察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50.

[5]赵铁军,王峰,刘鹏.骨伤科微创治疗实施情况及可持性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05):739-742.

论文作者:李雄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微创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李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