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德山开发区石门桥卫生院 湖南常德 415125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增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 ~2013年4月,我院选取80例患者在使用过活血化瘀中药后出现不良反应,选取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发不良反应的活血化瘀类药物的具体名称和患者的具体不良反应类型。结果:在本研究中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所涉及的活血化瘀中药共包括5类,其中,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是血栓通注射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的不良反应中最多的是皮肤系统损伤,症状包括面部潮红、皮疹、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结论:要正确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同时也要完善中药制剂的相关研究监制,以有效地预防各种不良反应,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近年来,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能够有助于实现治疗目的,但与此同时,中药制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其中以活血化瘀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最为突出,这就急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以增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了深入地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使用过活血化瘀中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4月 ~2013年4月,我院选取80例患者在使用过活血化瘀中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男45例,女35例,患者的年龄为49~85岁,平均年龄为(67.5±3.5)岁;本研究已经上报我院伦理协会并已经获得批准,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全面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分型、治疗方法及活血化瘀类药物的名称、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原因;然后由专人负责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估。
1.3统计学分析
在Excel 表格中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然后借助于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使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使用方差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不良反应所涉及的活血化瘀中药的具体名称
本研究中,8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所涉及的活血化瘀中药共包括5种,且引发不良反应为最多的药物为血栓通注射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的不良反应所涉及的活血化瘀中药的具体名称{例(%)}
3.讨论
在治疗过程中,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活血行气,同时也有着祛瘀生新的作用,且兼具疏通经络之效,也能够实现调理脏腑的治疗目的,所以这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1]。但是近年来,有关活血化瘀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的研究和报道也不断增多,因此,这一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2]。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活血化瘀中药共包括5类,其中,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是血栓通注射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的不良反应中最多的是皮肤系统损伤,症状包括面部潮红、皮疹、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其原因可能包括:(1)药物自身因素。每一种药材都有着其自身特有的药效,将其进行合成后的重要制品的药效也不尽相同,在治疗过程中,在自身药理作用的具体影响下,会引发相应的不良反应[3],比如,相应的药物之间会存在着配伍禁忌,如果在治疗中患者未能交代清楚以往所使用过的治疗药物的具体情况,那么在后续治疗中所使用的药物就有可能会因为存在着配伍禁忌而导致不良反应。(2)药品加工方面的因素。各种天然的植物、动物等均可称为中药的来源,然后经特殊工艺加工制作称为活血化瘀中药,但是在加工药材的过程中,在人工操作、制作一起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相应的药品的药效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既会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也极有可能会引发相应的不良反应[4]。(3)疗效判定方面的因素。在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缺乏完善的判定标准,同时观察指标也缺乏统一标准,使得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这一指标往往难以被纳入疗效判定标准之内,这就导致临床监测工作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导致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且对不良反应这一问题也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活血化瘀中药引发不良反应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5]。(4)患者自身及医务人员的因素。在治疗中,一些患者属于易过敏体质,如果在治疗中患者未能详细交待,或者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不强或者由于其他因素而未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便会致使所使用药物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本研究提示,在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所以要注意不断地提高药物的生产水平,把好质量关,同时,在治疗前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对于特定药物的过敏史,在此基础上也要重视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确定患者是否对治疗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此外,医务人员也要不断地学习,牢固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尤其是要掌握血栓通注射液的配伍禁忌,此外,治疗中要控制好使用剂量,要坚持由小剂量逐步过度至高剂量的原则,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以尽量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对疗效评估标准不断地进行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用药后是否存在面部潮红、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系统损伤,然后再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损伤,加强系统化的监测工作,以及时地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以有效地确保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白宇明,魏国义.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2013,8(4):561-563.
[2]吕金夏,刘林夕,陈静等.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4):31-32.
[3]杨丽.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7):89-89.
[4]李有林.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4,(7):47-47.
[5]姚建华.分析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现象[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9):147-148.
作者信息:汤月红,女,1981年1月,湖南常德,常德市德山开发区石门桥卫生院,大专,主管中药师。
论文作者:汤月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活血化瘀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中药论文; 药物论文; 统计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