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简析论文_陈春峰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简析论文_陈春峰

摘要:深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首先就要保证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控制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并按照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技术调整。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施工技术

前言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与深基坑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合理应用深基坑施工技术,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还要保证施工质量。

1深基坑工程的主要特点

1.1施工难度高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与当地的地址条件关系非常密切,复杂的地质条件会严重影响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因此,在施工前,我们首先就要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检测。在地质疏松的地域,经常会造成基坑下沉的现象,因而需要不断增大基坑的施工深度,会大幅度增大施工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使用安全,我们必须保证基坑的承压能力,可以选择将混凝土浇筑在基坑之中,避免基坑下沉事故的发生。此外,由于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雨雪天气也会大大增加深基坑工程的施工难度。

1.2施工条件恶劣

随着工程的进展和作业深度的加深,深基坑工程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工作人员在逐渐加深的基坑中可能存在的缺氧问题,这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出现呼吸困难,难以正常作业;另一方面,深基坑工程的实施也有可能在地质情况较差的环境下进行,这就避免不了地会出现渗水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防渗问题同样值得重视;同时,尽管深基坑工程是整个项目进行的基础和根基,但其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还是以人文本,也就是首先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可能出现的坍塌对施工人员生命带来威胁;另外,周边环境也是深基坑工程实施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即它的实施不能以牺牲其它建筑为代价。

1.3施工深度具有多变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也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对深基坑的深度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更新。以往的建筑中对深基坑提出了一些要求,即它不仅要满足基本建筑的牢固性要求,更多的人希望拥有小型地下储物间,面对这一需求,小规模的地下储物间应运而生,但这些储物间一般高度并不高,大约控制在2~3m内。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激增,土地资源逐渐匮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化进程中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一些大型的地下停车场、地下超市、地下商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逐渐兴起。这些商业性的场所要求的高度是以往储物间的2~3倍,因此相应的对深基坑的深度要求也就增加了2~3倍。

2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控制要点

2.1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

应依据基坑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工艺流程,确保按照“经济、合理、安全和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选择。确定好施工工艺后,还应该明确开挖的方式,深度等,并严格控制每一项细节。

2.2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处理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好选择在水量较少的季节进行,以确保基坑内部的干燥。如果基坑工程所在的场地地下水位较高,还应采取一定的止水、降水措施。针对周边有其他建筑物的情况,一般以堵为主,以抽为辅,同时依据具体情况还可以将二者结合使用。以防止基坑周边的土体滑落,降低建筑物的沉降,加快施工进度。通常可以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粉喷深层搅拌法和压力注浆的方式进行深基坑的止水。

2.3深基坑施工中特殊项的处理

在施工深基坑的过程中,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可能出现突发状况,例如基坑出现管涌和流沙,基坑支护出现裂缝和沉降等。应在施工开始前,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一单出现突发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基坑开挖期间的测量与监测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全程的监测工作,密切关注墓坑支护的稳定性、地下水位的变化、周边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一但发现出现较大位移和偏差,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处理,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周边建筑的安全性。

3深基坑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3.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属于高层房屋建筑,总共有14层,总体建筑面积为25556m2,其中地面上共计12层,地下工层,基坑的底部为12.22m和11.03m。因该工程项目的总平面设计图为“L”型,施工场地较为狭窄,而且该工程项目四个方向均靠近公路。所以该工程的基坑工程量较大,在选取支护方式的时候,经过综合比选,依据“经济、合理、安全、方便施工”的原则,最终选取了的深层搅拌Φ850@600桩进行止水,其设计桩长为17m。

3.2深基坑施工工艺流程

依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童,需严格选取施工工艺流程。具体流程如下:支护桩支护~降水井进行降水-土方的开挖,人工清槽~垫层一地基和工程桩头的处理~回填土~降水处理及基坑监测。

3.3深基坑施工技术

3.3.1基坑支护技术

依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为有效控制成桩质量,选取间隔跳打的方式进行打桩。采用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式确保桩身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强度标准,支撑模板选用的是木模板。为确保及时有效实现支护效果,严格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支护模板的预加工,确保模板的尺寸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施工完毕支撑体系后,采用覆盖和浇水的方式进行有效养护,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3.3.2基坑降水施工技术

在开挖基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有效的将基坑内部的积水进行排出。依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及时排出基坑内部的地下水,并采取排水固结技术加固了基坑内部的土体,有效提升了土体的水平抗力,避免了基坑出现的变形情况,提升了基坑底部的稳定性能。第二,综合分析各个井位所对应的地质坡面,明确降水井滤水管的位置。第三,基坑内部的降水井选用3砂大孔硷管井,并再钻孔后放入直径大约为500mm的管井,将尼龙网包裹在管的外侧。然后将粒径为2~5mm的石料回填到地面一米以下的管井内部,并用粘土填塞孔顶部一米深的位置。应于开挖基坑钱半月就开始进行基坑降水,并在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降水活动;第四,利用观测井严密监测基坑外部的地下水水温和基坑内部的降水情况,有效调控降水速度及幅度,同时重点关注邻近基坑的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确保有效实现基坑内部的降水目标。

3.3.3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第一,土方开挖前,综合比选开挖方案,最终确定该工程的土方开挖采取分层、分区的方式进行开挖;第二,该工程的基坑开挖一共分为三个开挖段,设置室外地面至首道环梁的位置为开挖的第一步,然后从首道环梁底部的两侧放坡开挖到次道环梁地作为开挖的第二步,将首道环梁到基坑底部的开挖作为开挖的第三步;第三,在整个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周边的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情况,开挖时应将基坑和周边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造成的周边建筑物倒塌事件。

4提高深基坑施工质量的措施

4.1改进深基坑支护设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深基坑支护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综观目前的支护设计现状,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尚未形成,部分施工单位深基坑支护设计依旧沿袭传统方法,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传统的结论与方法在受力情况等诸多方面与现阶段的施工计算存在诸多差异,这也是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出现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吸收和引进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革新支护设计理念,不断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水平。

4.2强化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工作

在施工进行过程中,应加大对施工变形的观测力度,尤其是对施工过程中变形可能出现的基坑边坡、周边建筑以及地下管网等进行严格检测。对所获取的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汇总和分析,充分了解深基坑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及时采取相关的控制变形措施,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修补。观测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并及时处理产生的问题,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是建筑工程当中的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深基坑的施工质量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决定着上层建筑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国舜.浅谈我国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

[2]区建超,王兆.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J].江苏建筑科技学院院报,2012(31)

[3]陈淑卿.深基坑施工技术及难点探讨[J].广东建筑科学文汇,2012(11)

论文作者:陈春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简析论文_陈春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