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的识别与帮扶机制-“硬标准”与“软评议”的有机结合论文

高校贫困生的识别与帮扶机制-“硬标准”与“软评议”的有机结合论文

高校贫困生的识别与帮扶机制
——“硬标准”与“软评议”的有机结合

李思思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200)

摘 要: 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不仅有着扶贫济困经济功能,更有扶智育人教育功能及扶志立德引导功能,可以有效提升育人质量。但在现行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往往只关注群体“趋同性”,忽视个体“多样性”,容易引发三大硬性诉求和两大软性需求。为有效解决新时代下高校贫困生的新问题,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分别从“硬标准”和“软评议”建设上提出4点展望路径:资助识别精准化、帮扶建设全面化、制度建设法治化、民主评议科学化。

关键词: 硬标准;软评议;贫困生;识别;帮扶

0 引言

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让许多学生因获得资助得以完成学业、成长成才。新时代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的主要矛盾。由于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已呈现多样化、层次化,在高校贫困生群体中的主要问题也已转变为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发展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物质条件之间的失调问题。新问题的产生不仅直接影响高校贫困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更是涉及到贫困代际传递源头的问题。对此,在教育扶贫上,我国已从原来解决上学难的问题提升至上好学的质量问题,以期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共享出彩的人生机会,共享成真的梦想机会,共享祖国和时代共同发展和前进的机会。由此,如何完善高校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成为当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问题。

1 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的功能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高度重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中显示,2017年普通高校学生资助资金1 050.74 亿元,受助学生4 275.69 万次[1]。如此大规模资金投入是前所未有的,这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让许多学生因获得资助得以完成学业、成长成才。高校是人才、智力、科技的聚集地,理当在脱贫攻坚战中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其中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贫困生的彻底脱贫是高校脱贫攻坚的基础工作。而完善健全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更是重中之重,它对高校贫困生有着三大功能效应。

1.1 扶贫济困的经济功能

经济条件的欠缺促使高校贫困生有着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缺失,他们渴望得到经济帮扶确保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渴求充实的经济辅助保障他们的安全需要。因此,高校贫困生的识别和帮扶机制有着扶贫济困的经济功能。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例,它的经济功能体现在将贫困生未来的收入提前使用并转化为当下的投资,同时,担负一定负债能激发其对学业进取及未来打拼的积极性,让贫困生接受教育,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拥有一技之长,以期达到稳步脱贫、高质量脱贫;对于其家庭而言,将子女培养出来可以改变其家庭整体的命运,改善社会阶层合理流动,为脱贫攻坚助力;对于国家而言,一方面,这是另一种消费模式的流转,随着投资流入所拉动的效应,会使GDP也随之增长,另一方面,贫困识别机制能精准有效区分真假贫困,让每一笔资助款项都有证可查、有据可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浪费现象,最大化实现国家财政的利用率。因而,高校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不仅能让贫困生获得阻断贫困传递的经济劳动技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率,还能带动贫困地区经济面貌的改变,阻断因物质贫困而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1.2 扶智育人的教育功能

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2012年至201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从3 325万人达到3 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达到45.7%[2]。再依据2011年确定的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 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 046万人,年均减少1 370万人[3]。一份份的数据皆是沉甸甸的成绩单,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贫困人口摘帽不意味着相对贫困人口及多维度贫困人口摘帽,甚至还会出现返贫现象。因此,治贫先治愚。由于高校贫困生不仅存在比例较高现象,而且学生正处于一个转型成长期,在教育过程中易于出现各种复杂化的问题,为杜绝应助未助、只助未育或只育未助等状况所带来的一些列问题,高校急需完善健全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一方面,它即能确保资助公平性,也能体现高校人文关怀性。另一方面,这是一个教育推动性的全过程,其工作的实质就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全面互动关系。贫困生作为能动接受物质资助并赋有鲜活生命力的人,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资助过程中传递的本质性事物,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反作用于老师及同学,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独有的爱的互动,提高育人质量。

1.3 扶志立德的引导功能

中央电视台曾访问西部的一名放牛娃,问他放牛干什么,这个放牛娃回答放牛为了挣钱娶媳妇,然后生娃娃让他继续放牛。简短的报道却犀利地揭露了一个现象,志短人穷且认为一切皆是命的可怕现象。他们对贫困的磨难看成是自己理所应当的命,未曾尝试跳出这个笼子或者是根本就不曾想过改变,从此安于现状,闲来哀叹,苦渡一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观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扶贫先扶志的论点,深刻论述了穷不可怕,最怕志短的道理。通俗来说,贫困不是命定,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出来,战胜贫困。因而,在脱贫攻坚战中应帮助贫困群众扶志立德,做好引导工作,并赋之努力。 不同的资助帮扶工作存在不同的育人引导功能,通过不同方式可以力挫贫困命运论的荒谬思想,用正能量引导贫困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战胜困难,同时还能带动全家一起争游上进,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如国家资助政策中的奖学金制度就明确规定,奖学金获奖主体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一定物质奖励,既肯定他们的努力,又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将更多的正能量传达给其他学生。尤其是对贫困生来说,大额奖学金的物质奖励,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需求,更是对他们努力拼搏的成果的认可,有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其意义犹如远航船上的一盏盏灯光指引其不断航行,能让他们的尊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又如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都有着非常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合理将资助与育人结合起来,可以引导贫困生在观念上首先脱贫,行为上奋力脱困,立志成才,将贫困转变成一种强劲力量及一笔丰富资源,做一名敢于有梦、敢于追梦、敢于圆梦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新时代学生。

众所周知,我国国内的钾肥需求难以自给自足,每年都有50%左右需要进口。钾肥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个肥料产品,更是一个战略物资。当下正值市场变化的关键期,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开采,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记者获悉,“暹罗国”泰国以其丰富的钾盐资源,成功吸引了中国“走出去找钾”的目光。

2 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面临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4]”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随着新时代带来的新变化,高校贫困生的识别和帮扶机制问题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识别机制失调和帮扶机制失衡等。只有以矛盾论的视角透析现状,才能找准当下的主要困难问题,破解遏制高校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质量的瓶颈。

2.1 识别机制失调

2.1.1 识别标准中的三大硬性诉求

当前高校在识别贫困生问题上还存在着模糊不定的“软”标准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识别问题上的硬标准未曾到位。它的缺位导致认定程序公平公正的缺席,不仅是造成应助未助、已助多助等问题的根本,更折射了在识别机制中法治建设的缺席。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

(1)佐证材料的真伪性。由于我国征信系统及各方信息系统共享缺位,导致高校对贫困生上交的佐证贫困材料无法进行精准核查,造成人为造假可行性居高不下,使得高校在识别过程中出现“真贫未达标,假贫获高助”的荒谬现象。这就对高校在识别贫困生的标准上提出了第1个硬性化诉求:将材料真实性同法律挂钩,以法保真,同时,对识别标准上的条条框框务必清晰明了、毫不含糊。

(2)量化标准的趋同性。现如今各所高校都在积极推行量化标准识别贫困生,出现数据论乾坤的现象。不能否认量化标准的推行给高校贫困生识别工作带来了便利及效率,但同时,大多数的量化标准还存在固化模式,无法动态推测识别高校贫困生。由于贫困生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且变化万常,这样趋同化的量化标准易于导致多样化个别化的贫困生无法得到资助,造成一系列不良问题的马太效应。因而,它对高校在识别贫困生的标准上提出了第2个硬性化诉求:将固化的量化标准进一步推演至动态化的量化标准,不放任任何一位贫困生在高校就读期间因贫退学休学等现象,同时,提高不同类型贫困生在识别机制中的识别度,克服多样化贫困生的识别难度。

4.中英文的缩写。中英文的缩写是指用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表示该单词,用每个汉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该字。例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5]”在党的带领下,高校、社会等多方主体致力于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努力孕育他们实现教育脱贫。在学生群体中,有隐性贫困、即将脱贫和深度贫困等多种类型学生,为确保各项资助项目给不同类型学生带来最大收益,高校要精准标准,加强硬化标准建设,不仅要让资助对象受助精准,还要贯彻实施退出成效精准,让贫困生出入保持流动性。因而,高校应以时间表为轴,分析学生综合情况,给予专业导师指导,让他们在物质上脱贫、能力上脱贫、精神上脱贫等,确保各个贫困生出入精准。

提升资助育人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的帮扶工作正是提升资助育人质量的关键步骤,而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在不断践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攻坚战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寻求实质性帮扶解决好贫困生问题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识别和帮扶过程中,除标准化量化识别之外,通常还存在民主评议,从程序上看,两者同步同向、科学合理,应该万无一失。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在民主评价体系建设中却存在不少问题。

(1)尚存亲疏远近评价法。在高校识别认定贫困生过程中,民主评议以投票方式彰显其公正的合理性,但在此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种扭曲化的“民主”评议方式,即亲疏远近法。学生投票往往取决于与被评定学生的情感亲疏关系,这就导致人际能力强者获高票,弱者则流失。而笔者曾于2018年6月在温州高教园区对贫困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自己与同学之间关系融洽的占64.8%,关系一般的占28.5%,关系平淡的占5.8%,关系紧张的占0.9%。仅从此份数据似乎可以推测新时期下高校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但在采访过程中,据S同学反映,其朋友圈子大多都是贫困生,较少与非贫困生交往,从而反映出其人际交往面窄的现象。如此这般的人际交往现象对民主评议提出了第1个软需求:以事实为依据,莫以情感做判别。

(2)任用言语折射攻击性。言语是一门高级艺术课程,关键在于掌握言语的人如何使用,是如春风般的量变徐徐而来还是突发质变成为刀刃。在贫困生的评议及资助过程中,与言语评议必然挂钩,而非贫困生对贫困生的言语风评尚缺暖心化。这就对高校在识别贫困生的评议机制中提出了第2个软需求: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建设,以爱为心,用爱为先,让爱先行,营造良好的爱心友风、能量校风,以生促生,暖心成长,让民主评议成为一种充满爱的软性评议。

2.2 帮扶机制失衡

3.2.2 交往育人

如今,各所高校基本成立学生资助中心,但教师队伍数量和考核制度明显欠缺,帮扶工作成为行政工作责任,出现学生“不说不做”、教师“多做少说”的疲软现象,让各项暖心化的帮扶工作项目流于表面。

(1)帮扶项目实效性软。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虽然给予了贫困生物质上的帮扶,但由于资助项目各自独立,缺乏相应的关联性,导致项目比例关系大不协调。同时,各所高校大多将资助帮扶项目等同于共性化无差别对应于多样化的贫困生,致使育人功能无法得到实质性效应,甚至产生一些消极后果。另外,各个项目各自有所侧重,主要投向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方面,而忽视交友费等衍生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统筹安排,致使受助不均、资助叠加等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导致帮扶工作方法僵硬,无法达到资助育人实效。

(2)固化流程育人性软。以WZ大学在2018年6月18日的端午节为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10元粽子的代金券为例,至2018年7月15日学校放假前,尚有一半代金券未发放出去。学生资助处的教师反馈学生因数额过小领取麻烦,因而造成无人领取状态;而受助学生反映自己未过去领取只是因为领取时间跟自己上课时间冲突。主体双方完全不同的信息反馈内容让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由于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身兼数职无暇分身再加上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导致大量的政策文案只停留于浅面初期执行阶段,只管发通知,未管实效性,让帮扶工作流于表面;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真实诉求无人性化的通道可供反映,受助者的不敢说、不愿做会导致帮扶工作僵硬化和形式化。因而,形式化的流程操作标准不仅浪费宝贵的资助资源,更耽误学生健康成才的发展。

“灰姑娘效应”对品牌态度形成的影响机制分析..................................................................................................张 蕾 高登第 薛雨楠 曹 渊(54)

编码驱动的英汉学习型词典名词条目深度描写研究 ……………………………………………… 乔丽婷(5.28)

2.1.2 评价体系中的两大软性需求

“是吗……我们是夫妻吗……”龙斌自言自语般轻轻哼了一声就沉默了,眼里已经有了一种晶莹的东西在灯光下闪烁。竹韵心头一痛,也不敢再吭声了,怕一不当心又戳到他的痛处,于是双手暗暗加力,推着轮椅加快步伐往前走。

3.3.1 以制度保障资助精准化

(2)主体能动性疲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高校帮扶工作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点,其中包括育人主体和受助主体,此处重点瞄准受助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政府强有力的资助保障和高校有弹劲的生活援助易于贫困生形成物质的依赖性,抑制其积极向上的活力,提早迈入“老年退休”期,产生主体性疲软的马太效应。诸如此类的帮扶失衡和失温易于导致受助主体“冷热失调”,严重影响“教育机会均等”公平诉求,致使育人质量刻板僵硬,降低实效。

3 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的解决路径

新时代下解决好高校贫困生群体中的新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高校贫困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更是解决好贫困代际传递源头的关键所在。对此,在教育扶贫上,高校应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方法,一手抓硬,一手抓软,双手携行共同解决好贫困生上好学的质量问题,以期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共享出彩的人生机会,共享成真的梦想机会,共享祖国和时代共同发展和前进的机会。

2.2.2 育人实效过于硬化

3.1 资助识别精准化

3.1.1 准入精准

只有确保把贫困生的数量、贫困度和致贫原因等弄清楚,方能做到因人施策,避免漏助未助、多助少助等现象的发生,这就在具体内容上对资助对象精准化提出了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要求。在精准识别上,采用建档立卡和“常回头”的补录和剔除方法,实现人口动态化管理,让资助对象有所进出。在信息汇总平台上采用系统对比法和走访调查法,用“四看一算”(一看房;二看劳动力强不强;三看有无多个读书郎;四看有无病恹恹;算算家庭年收入账)、“五步法”(一算贫困生的收支账;二访家庭了解贫困生;三查贫困生的综合信息;四开师生代表评议;五晒评议结果)等方法实现客观可操作性的贫困生认定机制,以细化标准和软化评议为准则致力精准识别受助对象,让受助主体接受资助有依可据。在精准管理上,采取多次、多级、长期的公示方法,让程序规范化,让内容全面化。此外,还要建立监督预警机制,让师生代表发挥监督以正优亲厚友等主观化评选,并完善学生家长告知制度,让资助对象精准成为提高高校扶贫“瞄准率”的重要抓手。

3.1.2 退出精准

(3)监督机制的薄弱性。在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监督机制建设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不仅表现为资助前期的薄弱化,更体现在资助后期的隐性化。这就易于造成非贫困生伪贫难度小且易,同时,由于目前该领域的惩戒机制只是“小打小闹”,伪贫成本极低,导致屡屡出现非贫困生伪贫现象。这就对高校在识别贫困生的标准上提出了第3个硬性化诉求:法治建设同识别机制急需紧密契合,让想伪、敢伪的群体不想、不敢,以法治充实识别机制在标准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唯有构建好高校在贫困生识别机制上的硬标准建设才能有效确保资助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3.2 帮扶建设全面化

3.2.1 资源育人

帮扶建设的资源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通过对贫困生投入资金资助和教育资源的帮扶,促成其发展型能力的拓展,而如何让其效益最大化问题就对优化资源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高校帮扶项目各项资源的功能定位,高校应依据国家资助政策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致贫原因的学生,对其选择相适应的资助育人项目,实现最优方案,达到最佳成效。对于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等突发贫困,高校需要给予绿色通道和助学金相结合的资助包,此类贫困因其突发性和特殊性,易摧残人的意志,他们需要通过引导,焕发其战胜突发贫困的斗志,而不被突发贫困引入万念俱灰的境地。而对于原生态贫困的学生,长期的贫困磨炼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也铸就了他们敏感焦虑的心态,因而,高校除去辅助他们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之外,还应给予他们勤工助学机会,通过勤工助学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以奖学金为机制激励他们奋勇直前,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品行,将负能量心态引至正能量,以自信向上的精神面貌面对所有挑战。高校只有将每个项目的特色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特点,因人施策,才能更好地释放各个项目组合的闪亮点,达到育人的最优化。

2.2.1 流程标准过于软化

重庆市婚管中心于2016年9月28日正式启动重庆市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家和计划”特色服务项目。该项目形成了以重庆市民政局为领导,以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为统筹,以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为标准导向,以各区县婚姻登记处为依托,以“社区+社工”为载体的服务团队。

通过人际交往扩展贫困生的发展机遇和综合能力,让其学会主动融入人际圈并获得自我发展能力。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韦斯认为,亲情的交流能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友情的交流能改变个体的封闭倾向[6]。对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平台作用,通过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等加强同他人的联系度和亲密感,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淡化个体孤独性。同时,在活动组织和进展中,有意识引导贫困生担任活动骨干、学生干部等,对他们提要求、压担子,给予充分平台让他们施展才华和能力,对表现优秀者进行表彰。此外,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集体感,体验不同交往圈所带来的欢乐和意义,摆脱脱贫过程中个体敏感性与脆弱感。

3.3 制度建设法治化

(1)帮扶方案与需求实质差异性。由于奖学金奖优非济困的特点,结合贫困生在学习时间上的零散性、打工挣钱上的济困性、综合能力上的弱化性等现象,他们较难在评选奖优中全面脱颖而出,这就造成育人实效的僵硬化,出现为奖而怨,因奖而舍等系列现象。另外,各所高校的勤工助学岗位不仅供求关系紧张且专业相关度极低。简单体力劳动的勤工助学虽然为贫困生提供了一定生活费,但仍存在着专业知识无法同岗位相融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育人质量。

精准化资助完善需要制度政策的精准引导与约束,制度的实效性以及政策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因而,从制度层面落实精准资助政策成为资助精准化的关键所在,政府需要明确各方责任,统筹发挥各部门责任担当,进一步提升资助精准化认定发展。首先,高等教育是一项事关社会主体方方面面的事业,将政府、高校、社会等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以制度化形式纳入到政策文件中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责任精准才能明确资助主体参与的权利和义务,明确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识别细则,明确受助主体的权限等,严格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黑洞漏洞,依法追究各方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其次,从政策上搭建好高校贫困生识别和帮扶工作的一站式信息共享平台,以制度化政策确保信息精准性、衔接性和私密性,让强有力的政策妥善解决好地方性、区域性等导致的资助盲助误助等问题。最后,制度政策出台实施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要以矛盾对立统一法融入人文关怀价值,避免资助工作过程中的取向偏颇,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规则流程,使之不断优化升级,以便制度保障资助精准。

3.3.2 以制度督促资助科学化

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赋有公益慈善性质,尤其主体力量因良莠不齐更是难逃“沽名钓誉”之嫌,高校主体力量因信息对接精准度缺乏而主观化色彩偏重,贫困生为资助而伪造贫困的现象更是大有所在。这些就对国家出台制度、高校出台文件政策以督促资助主体各项科学化流程提出了切实需求。一方面,建立科学化硬朗化的考核标准对各方主体进行监督和管理。受助主体以资助的发展性和育人的持续性、高校主体以资助的实效性和育人的成效性二合一的评价体系,让各项主体有威可惧、有力可行、有法可依,引领资助流程合理化及科学化。另一方面,国家除去在硬性文件上继续描绘蓝图,更要协同高校从软性手法上进行宣传教育,督促各方主体提升思想高度,借助各大传播平台正视资助协同协作,全面落实制度督促资助的科学化进展。

3.4 民主评议科学化

3.4.1 以评促办

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程序运行的方式就是在程序段中搜寻功能字如“G、F、X、Z、R、S”。下面列出寻址“F”功能字并获得“F”后面引出的进给值的程序伪代码:

决策民主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具体彰显,加强高校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中的民主评议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更是高校贫困生全面成长发展的关键。因此,高校应健全民主评议建设体系,加强以软评议督促资助流程的科学化建设。针对评议小组,不仅要发挥其在前期识别阶段的评议权利,更应发挥其在中后期的监督权利,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拒绝亲疏远近评议法,发扬公平公正客观原则,健全评议小组惩戒机制。将参评人员客观与否同其责任担当相挂钩,如若坚守客观,给予诸如“最佳公证员”等嘉奖,如若有违客观,根据事态严重程度给予一定惩罚;针对教师队伍,要发挥优良师德师风,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在评议体系中把稳舵、掌好度,把控好舆论氛围,建立优良学风校风,营造温暖氛围;针对受助者,不仅要加大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要引导好其同非受助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主课堂上,以文育人,加强其正确价值观教育,提升心理健康;在实践活动中,以动育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其参与积极性,扩大交际面。通过受助者自身良好形态促其健康心理养成。

师:哇,老师觉得大家真是越来越厉害了!有时候,对一件事情、一个玩具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发现魔方中另外的秘密。

3.4.2 以评促育

4.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小企业面临的永久问题一直都是融资难,深圳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一般都规模较小,内部管理不规范,信用等级低,银行等信贷机构对很难获取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相对于那些已经上市的大企业,信息相对闭塞,整体上企业融资渠道十分不畅通。

评议不仅有着判断、解释等功能,更担负着育人功能。因而,评议看似软化却有着不可替代的强硬育人实效。它不仅能让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言语美感变成有意思的事情,而且还能加大全员育人的责任感。一方面,高校可以开设“美丽言语立人行”等课程,加强学生言语使用美感,提升情商,树立友好评议氛围。同时,加大法律法规教育,培育责任法规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创设更多实践平台,如组织引导其参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参与“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等精品项目,通过理论内涵同社会实践结合,将认知内化为行为品德,成为勇于担当的先行者和奋进者。同时,构建实践绩效评价体系同理论学习绩效评优挂钩,有效推行综合成绩单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共同认证评价系统,共筑育人实效。

基于目标导向的“双主线”新任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依托成人学习理论,以培训目标为起点确定“双主线”培训课程,注重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 结语

总之, 高校贫困生识别和帮扶机制应以“硬标准”和“软评议”为抓点,完善健全以资助识别精准化、帮扶建设全面化、制度建设法治化、民主评议科学化相结合的识别和帮扶机制。高校要因人施策、因材施教,以矛盾法为指导,结合贫困生的需求,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第三个7天内漏服超过12小时:方案一,补服、继续正常服用,吃够21片后不停药,直接进入下一周期;方案二,直接停药,7天后进入下一周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EB/OL].(2018-03-01)[2019-03-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301/sfcl/201803/t20180301_328216.html.

[2]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8-07-19)[2019-03-05].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807/t20180719_343508.html.

[3]张石毅.脱贫摘帽重在不返贫[EB/OL].(2018-08-27)][2019-03-05].http://www.cpad.gov.cn/art/2018/8/27/art_56_88394.html.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5]陆汉文,黄承伟.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1.

[6]孟昭苏.“贫困循环”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能力发展路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1):59-61.

Identifying and Helping Mechanism for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tegration of "Hard Standard" and "Soft Comment"

LI Sisi

(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Zhejiang 325200,China)

Abstract: The mechanism of identifying and helping poor students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conomic relief, bu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moral guidan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However,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aid work for poor students, it often only focuses on the "convergence" of groups and ignore the "diversity" of individuals, which is easy to trigger three hard demands and two soft demand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new problems of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using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s the guida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erspectiv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 standard" and "soft evaluation" respectively: accuracy of funding identification, full-scale construction of assistance, legalization of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ation of democratic evaluation.

Key words :hard standard;soft comment;poor student;identify;help

收稿日期: 2019-06-02

基金项目: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7R426025)。

作者简介: 李思思(1990-),女,浙江温州人,法学硕士,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 467.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671-6558( 2019) 03-68-06

DOI :10.3969/j.issn.1671-6558.2019.03.015

(责任编辑:张艳霞)

标签:;  ;  ;  ;  ;  ;  

高校贫困生的识别与帮扶机制-“硬标准”与“软评议”的有机结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