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县喜泉学区 于积宏 730400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主动了解和研究“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引导他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阔眼界。只有这样全社会齐抓共管,全面促进,农村“留守学生”必将迎来农村教育的春天。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教育现状: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现状调查一:
1.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为教育理念的不足和师资队伍的不完善,让留守儿童无法接受公平的教育,甚至部分贫困儿童无法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另外,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关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学校教育的温暖和教育的公平性,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无用的,只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打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2.家庭因素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父母变成爷爷奶奶,他们的观念往往是陈旧的、落后的。正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关爱不足,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人生观念和意识形态。
3.社会因素由于农村的文化建设相比于大城市还优很的差距,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的发展偏离正轨,逐渐迷恋上网络游戏,加之农村教育和监护力度的不足,使农村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出现了诸多教育问题。
4.情感教育的不足,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爱的缺失。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对策与思考:
(一) 强化家庭责任:更新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决定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权、人身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二)学校应特别关爱留守学生,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效。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每年应对留守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2.实施关爱留守孩子责任帮扶制度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 签订承包责任书,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让有条件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 。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孩子,教师要与留守孩子经常交流,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孩子,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科任老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3、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 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磨励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孩子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三)社会应该热心关注留守学生 1、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保护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对外出家长长期不回的贫困留守学生要提供经济补助。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应在留守学生教育中发挥优势和作用。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对帮助留守儿童。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创办农村儿童活动中心,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活动,发挥对农村儿童的教育引导功能。2、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根据留守学生缺乏监护的现状,建议对双亲外出留守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一种是以学校为单位实行寄宿制,这种模式的管理办法已经有成熟的经验。二种是以村或社区为单位,创办托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安全等。3、是以有能力管理辅导的家庭式的寄宿制,如“代理妈妈” 。这样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解决留守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让外出的家长放心。
(四)党政应该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留守学生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党政应从实现 “中国梦”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战略意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1、加快发展地方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还必须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加快本地的二、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大力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本地就业机会,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孩子,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战略,这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标本兼治的根本措施。2、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农民工流入所在地的学校,应无条件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近方便入学,应与当地学生享受同待遇。3、完善有关法规政策,保障孩子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应根据学校、社区相关单位的不同职责,制订出一系列的加强留守学生监管的政策法规。把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落到实处。
注明:此论文属于“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于积宏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8年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学生论文; 儿童论文; 孩子论文; 学校论文; 农村论文; 他们的论文; 农民工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8年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