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灵珠山街道卫生院) 山东 青岛 266515
摘要:本文分析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有效维护骨科护理安全的方法。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注重细节上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骨科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今临床骨科医疗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无处不在,其已成为广大医疗界的共同认识。在骨科护理工作展开过程中,一切可影响骨科疾病患者康复的不良因素都是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由于骨科患者多为因意外(车祸伤、坠落伤、摔倒伤、砸伤等)而致骨折伤病者,其特点包括:病状紧急复杂(多发伤、复合伤),病情变化快、病程时间较长、生活护理工作繁重、其与家属较无心理准备且承受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一旦发生骨科护理风险事件,常常可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现本文从骨科护理中可存在的风险因素角度出发,探索及早发现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预案,以尽可能降低护理风险系数、规避骨科护理中护理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并且促进骨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盲分为观察A组和对照B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A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7.45±12.36)岁。而对照B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6.93±12.97)岁。两组骨科疾病患者的基础资料的检验比较,其差异无可靠的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比性确切存在。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护士的个人工作经验及能力进行护理风险的防范及处理。观察组则成立护理管理小组,针对以往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护理对策并实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骨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2.1交流因素
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及个人需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而这必须通过护患沟通来实现。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护患沟通,与患者的沟通不足,对护理风险的认知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住院期间没有认真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宣教方面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导致护患双方交流存在障碍,影响了双方意见的传达和交换,进而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2.2技术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骨科专业护理技能水平较低,加上对患者的情况不了解,不能够采取合适的手段进行护理,例如在对颈椎损害患者进行翻身时没有注意进行颈椎保护,从而引发患者的高脊髓损伤,引发二次伤害。此外骨科护理队伍普遍年轻化,也是目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新护士的工作经验不足,对于护理风险缺乏必要的预防观念,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准确、冷静应对,导致患者发生损伤。
2.3风险预见性差
骨科患者病情特殊,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意外事件。对于年轻护士而言,临床经验不足,风险预见能力欠缺,甚至在处理一些简单的护理操作时都可能引发风险事件。部分骨科患者存在多发性、复杂性损伤,住院治疗期间病情仍可能出现变化,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对风险因素做出预见性处理,就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误治疗。
3防范与对策
3.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首先应该对护理人员开展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并规范其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仪表培训、护理人员应该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带患者到病床并对其进行入院和健康教育工作,用激励的语言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加强同患者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饮食活动和休息及其锻炼方式等,让患者了解其所患疾病的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悲观和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应该进行岗前培训,培训老师要给护理人员一定的学习机会,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关系。在输液的高峰期应该尽可能实行分班制,护理人员在输液时应该尽量和患者进行较多的沟通,争取得到患者的理解。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住院费用项目明细,耐心向患者解释关于费用的疑问,杜绝乱收费和多收费导致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现象出现。
3.2加强相关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要注意观察骨科患者的肢体受伤部位: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观察患者受伤部位的皮肤颜色、肿胀和有无剧烈疼痛感出现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并进行急救处理。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考虑骨科患者的负压吸引问题,避免出现渗血现象,发现异常时应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调节患者的吸引负压,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止血。医护人员在进行引流管放置时应该保持引流管的畅通,避免出现引流管脱落现象,如果引流管引流量较小或者是没有引流物时,应该迅速对引流管进行检查并通知医师调节引流管负压或者是将患者送入手术室重新放置引流管。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类药物,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解有协同作用,能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应用较为方便,无需特别监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次/12h,2次/d,进行皮下注射,2周为1个疗程。溶栓、抗凝治疗期间患者至少卧床1周,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尤其是室内无烟环境)。
4讨论
因骨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较多,且易被忽视,因此,要积极采取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质及安全护理管理对策等管理对策,降低骨科疾病患者护理投诉率及意外伤害发生率,以提高骨科护理满意度。上述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值得临床骨科展开护理工作时积极推广与精心应用。
参考文献
[1]袁亚娟,杨国英.健康教育在冠心病行介入诊疗病人中的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4,19(6):526.
[2]崔春红.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4,23(4):741.
[3]陈琼枝.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包头医学,2015,11(34):34-35
论文作者:封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骨科论文; 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因素论文; 对策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