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应用于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周林成

(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电生理室 甘肃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隐匿性冠心病应用不同心电图法诊断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74例来我院进行冠心病诊断的患者进行研究,先对所有患者分别使用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法进行疾病诊断,之后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法检查疾病后心肌缺血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运动负荷心电图法诊断后心肌缺血检出率高,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等指标均高于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数据对比后有着较大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冠心病采用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价值高。

【关键词】冠心病;运动负荷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48-02

冠心病属于临床普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患者心肌梗塞、猝死等情况,因此患者一旦感到心悸、胸痛、头晕、恶心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诊断与治疗,但是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医生无法通过症状在发病早期准确判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需要使用心电图法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心电图诊断法在目前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广泛,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的优势,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具体诊断方法类型多样,需要医生结合患者身体情况正确选择。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隐匿性冠心病74例患者作为临床疾病不同诊断方法应用价值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疾病诊治情况,寻找最佳的疾病诊断方法,全文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科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计74来研究。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可知所有患者均符合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合并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44例和30例;患者年龄处于4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7±2.1)岁。将患者上述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数据结果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动态心电图法:对患者24小时身体心电变化情况,使用三导联动态心电图仪进行实时检查,诊断结束后医生分析心电系统中患者ST段异常表现、持续时间、临床症状等心电信息。运动负荷心电图法:使用十二导联心电图仪,对患者运动期间的心电信息、血压指征进行检测,分析运动试验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判断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法:在患者股动脉、桡动脉处注入造影剂,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形成造影过程,据此分析患者冠脉狭窄等表现。

两组患者分别经过上述三种诊断方法检测后,观察患者血管狭窄、心肌缺血等情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方法使用后的疾病检出率等值。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19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74例患者全部检出心肌缺血,其中动态心电图法应用后心肌缺血检出人数略少,检出率低于另一种心电图检测法,对比后有着统计学意义的数据差异性P<0.05。检查时的特异性、敏感性等指标结果相对较低,表明该法诊断价值低于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法。详细数据参见表。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化,目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不断增长,很多中老年人患病后承受的身心痛苦大,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需要在冠心病发病早期进行疾病心肌缺血等表现的准确诊断,使得患者及时接受专业治疗方案的干预,提高预后效果[1]。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法属于该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该法应用时的检测成本高,需在患者身体动脉处做切口,部分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应用无创、检测费用较低的心电图法进行检测诊断[2]。目前心电图法主要有超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药物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等,本文研究中选取其中的两种进行隐匿性冠心病检测价值的对比性分析。其中动态心电图可以在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活动前提下,记录患者一天之内开展各项活动、休息时的心电信息;医生根据患者心肌缺血、心绞痛等情况的发作次数、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可以作出疾病的确诊判断,但是该法检测时灵敏性较低,容易出现诊断的假阳性[3]。而运动负荷试验法在检测时,需要让患者心脏处于一定负荷状态下,据此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情况,患者运动期间心肌收缩、心脏各室的张力等能力具有明显的提高表现,心脏供氧、供血需求增加,此时患者即就会在血液、氧气不足情况下,出现心电图ST段缺血性的异常变化。较之于动态心电图法,该法适用于患者休息、静止状态下的心电情况检查,有效避免隐匿性症状难以检出、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的疾病漏诊情况发生。两种心电图检查法均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创伤,检查费用较低,适用范围较广。

本次研究中74例患者经过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法检查心肌缺血后,各项检出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运动负荷试验法中,72例患者在运动前、中、后期,均有着明显的心绞痛发作情况;ST段存在异常改变;有心律失常表现;患者运动期间心电部分导联ST段有压低(压低程度在0.1Mv以上)表现,心肌缺血指征明显,诊断为阳性。患者经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其心电图ST段压低较为明显,压低持续时间,最长可达80秒,压低幅度超过1毫米;患者每次出现心肌缺血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分钟,部分患者间隔时间较长,据此可以诊断为心肌缺血阳性。这两种方法均可以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进行有效诊断,改善静态心电图检测时检出率低的问题,但是动态心电图法在确诊疾病时,无法对患者心脏增加负荷,检出率也很低,部分隐匿性症状无法灵敏的测得,因此在临床隐匿性冠心病检查中,需要医生选择运动负荷试验法。

综上所述,冠心病在临床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和经济收入情况,以及需要对当前用于疾病诊断的方法有着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继而可以在中老年患者来院检查身体时,制定诊断价值高的冠心病检测方案。

【参考文献】

[1]邹艳.动态心电图用于检测隐匿性冠心病的意义研究[J].北方药学,2013,10(03):120-121.

[2]余红.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的初筛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30):3069-3070.

[3]王广志,崔艳玲,周茂义.隐匿性冠心病的影像诊断现状及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06):542-545.

论文作者:周林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运动负荷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应用于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论文_周林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