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 上海 20024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经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所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01月01日-2017年01月01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7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常规组47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行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50例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在月经改善的分析对比中,实验组和常规组之间的对比并无太大的差异,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的分析之中,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在FSH(促卵泡生成素)、PRL(泌乳素)、LH(促黄体生成素)、P(孕酮)值对比中,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和常规的非司酮治疗进行比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临床疗效;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
在妇科之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于常见疾病,发病人群多数为月经初潮到绝经期间的女性,且大部分均是在绝经前[1-2]。本文选取我院治疗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7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现作以下陈述: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将2016年01月01日-2017年01月01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7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治疗时间先后纳入分组。实验组年龄42岁-59岁,平均年龄为(50.7±1.8)岁;常规组年龄41岁-为57岁,年龄均值为(50.2±2.0)岁。97例患者均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多等症状,在进行治疗前的三个月间患者并未接受过任何的激素药物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佳,在知晓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签署了同意书。常规组和实验组在临床资料上并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分睡前顿服10毫克米非司酮,患者连续接受一个月的治疗。若患者未出血,则可将米非司酮应用的剂量减小至5毫克,睡前顿服,连续治疗一个月,以60天作为一个疗程。实验组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用药奥林巴斯生产的宫腔电切镣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应用超声仪器展开手术过程的监护,应用葡萄糖(浓度为5%)作为宫腔灌注介质,膨宫压力设置为80mmHg,灌流速速每分钟保持在250-260毫升之间,电极输出功率之中凝固40瓦-60瓦之间,切割80瓦-100瓦之间。在非出血期展开手术操作,则需要配合异丙酚展开静脉麻醉,对患者的阴道、外阴消毒,应用HEGAR扩张器5-10号扩张其宫颈,把宫腔电切镜放置其中,以顺序作为依据展开宫腔全貌的观察。若患者内膜肥厚,则把宫腔电切镜撤出,并连接8毫米直径的吸管以及电动负压吸引器,压力为400mmHg,按照顺序对患者的宫腔行2周的吸刮,薄化其子宫内膜。再次把宫腔电切镜再次置入,以环状电极顺时针方向逐一从宫底——子宫内口对子宫内膜全层及下方基层部分组织展开切割,对所有切除的内膜组织展开检查。
1.3观察指标
对FSH、PRL、LH、P进行观察,在术后半年的随访之中,了解患者治疗效果。若出现潮热、盗汗、烦躁等围绝经期症状,则可判断为月经改善:闭经、月经量下降、腹痛等症状,则需要记录。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整理后经软件SPSS22.0展开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经(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经(±s)进行表示,如组间对比的P值低于0.05,表明组间的统计学意义存在;反之,统计学并无任何意义。
2.结果
2.1 月经改善情况对比
在治疗半年后,45例月经改善,改善率为90.0%。其中5例无改善趋势,2例接受药物治疗,3例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在治疗半年后,42例月经改善,改善率为89.36%其中3例无改善趋势,1例接受药物治疗,1例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在月经改善的分析对比中,实验组和常规组之间的对比并无太大的差异,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
2.2 PRL、LH、FSH以及P值指标对比
在PRL、LH、FSH以及P值的分析之中,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短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见表1:
表1 常规组和实验组PRL、LH、FSH以及P值对比
3.讨论
在临床中,传统方式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般包括有:激素类治疗、刮宫治疗以及子宫切除治疗,但上述三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较差。米非司酮对P受体起到拮抗作用,可促进患者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并同时对增生起到抑制作用[3]。而宫腔镜子电切术是在内镜基础上得到发展,可有效对子宫内膜再生产生抑制,改善患者闭经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月经改善情况分析之中,实验组和常规组并无区别,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PRL、LH、FSH、P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常规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
概而言之,和常规的非司酮治疗进行比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炜.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38例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7,26(15):66-68.
[2]孙美蓉.宫腔镜电切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7,46(01):88-89+92.
[3]徐晨.宫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118-119.
论文作者:张富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常规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月经论文; 功能失调论文; 差异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