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经验探讨论文_牟少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经验探讨论文_牟少农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医院 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观察18例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常规西医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肺源性心脏病;疗效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发展的结局。现代医学认为 该病进程缓慢,以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最终可发展成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变,并引发多脏器受损,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肺胀”、“痰饮”、“喘证”等范畴。近年来,自2005年6月~2013年6月,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加用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讨论

中医学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属“肺胀”范畴,为多种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致肺气壅滞,气道不通,胸膺胀满,肃降失司,出现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爪甲紫绀、心悸浮肿、甚则喘脱、昏迷等症候。《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候》:“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上气喘逆鸣息不通。”主要病变在肺,与脾肾关系极为密切,进而累及于心,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是一类本虚标实的难治疾患。主要病因为久病肺虚。《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主要病理因素为痰瘀阻碍肺气。《丹溪心法•咳嗽》:“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故对肺胀辨证论治当分虚实两端,应根据不同病因,不同证候进行辨证施治。治疗应注重整体观念,结合脏腑理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顾,扶正补而勿滞,祛邪攻而勿伐,权衡论治。但是单纯中药治疗疗程较长,尤其对于严重肺部感染者、严重心力衰竭者,中药抗感染和纠正心衰之力较弱,采用辨证论治与西医相结合进行治疗可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通过临床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西医组,且对改善右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尤其对咳嗽、气喘、气促、心悸、乏力、纳差症状及肝肿大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最终失代偿产生心力衰竭表现。能够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因素很多,例如反复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周围炎症常累及临近的肺小动脉,使血管壁因炎症的反复侵袭而变厚,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肺气肿患者随着病情加重,增大的肺泡内压可压迫肺部血管造成管腔狭窄和闭塞,血液黏稠度和血容量的增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肺动脉高压。由此可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常见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且该病病程长,并发症较多,一旦急性发作病情危急。

治法方药:1.痰热郁肺 证见发热,咳嗽,咯痰稠黄难出,气促或喘息,烦躁,胸满,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用 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加减 麻黄12克,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5克,桔梗10克,瓜蒌皮15克,桑白皮15克,浙贝母15克,天竺黄15克,黄芩18克,鱼腥草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2痰浊壅肺 证见咳嗽喘促,胸闷胀满,痰白粘腻或带泡沫,纳呆倦怠,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治法:化痰降气,止咳平喘。方用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苏子15克,莱菔子15克,白芥子6克,法半夏12克,陈皮10克,茯苓15,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3肺脾两虚 证见呼吸浅促,声低气怯,胸闷纳呆,咳嗽痰白,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舌淡红苔白,脉沉弱。治法:补肺健脾,降气平喘,。方用 补肺汤合陈夏六君汤加减 黄芪15克,丹参12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熟地黄15克,五味子5克,紫菀15克,桑白皮1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2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4肺肾两虚 短气懒言,形寒自汗,肢冷,咳嗽气促,动则加剧,痰色稀白,夜尿多,腰膝酸软,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细。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用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 党参15克,丹参12克、五味子6克,冬虫夏草6克,胡桃肉12克,灵磁石18克,沉香、苏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法半夏12克,橘红6克 补骨脂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5阳虚水泛 喘促短气,咳嗽痰稀,下肢甚至全身浮肿,懒言疲乏,畏寒,纳呆便溏,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用 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丹参12克、茯苓30g,白术24g,制附子12g,白芍15g,生姜12g,桂枝9g,半夏12g,猪苓12克,滑石15克,生龙牡各30g,炙甘草6g。每日1~2剂,水煎服。

结束语

肺源性心脏病属祖国医学的“肺胀”范畴,得此病者可使肺脾肾三脏受损,具有年龄大、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多途径给药可以提高疗效。丹参有减轻炎性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对肺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起保护作用。杏仁、苏子、川芎、桑皮、白术等中药可以止咳、化痰、平喘及通畅呼吸道,改善通气。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士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68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33(1):23.

[2]吴定慧.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1):71.

[3]许 梅,张国忠,闻心培,等.丹参水提物对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2):124。

论文作者:牟少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经验探讨论文_牟少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